复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2)
读过后,我仍不大理解,在片刻沉思后。我才渐有所悟:精神是肉体的支柱,有些人虽然仍活在世上,却只是行尸走肉,受人唾骂。相反之,有的人虽已死去上百年,然而即使再过上千万年,他(她)的精神依然永存于世,受到世人的敬仰。
在堕落的人中,也有重新“洗清”自我的人。书中男主角聂赫留朵夫,就是一个从纯洁无邪的少年,在经历了部队生涯后,堕落一时,最后终于在精神上恢复了自我。这又体现出了当时俄国政治的腐败。
我曾经读过列夫·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甚是精彩。望大家也看一下。还有对大家说的:在看一类名着之前,最好看一下作者介绍,有助于大家理解。
复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4
《复活》中有很大部分生活画面的描写,从法院到教堂,从监狱到流放所,从莫斯科到彼得堡,从城市到乡村,从俄罗斯到西伯利亚。通过这些画面,作者把上层社会与人民生活进行对比,把贵族老爷、达官贵人与贫苦的老百姓进行对比,把统治者与犯人进行对比。
书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我想大概是玛丝洛娃。作者通过玛丝洛娃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瘸苦和按耐不住的愤怒。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亿,“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井使她重新“爱”上他。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然而,我们却看到作者在寻求玛丝洛娃“复活”的过程中,逐步接近了托尔斯泰过去所否定和厌恶的“革命者”。作者让玛丝洛娃进入政治犯的圈子;跟这些人接触,使玛丝洛娃感到亲切和自然。西蒙松对玛丝洛娃的爱情,虽然说是出于同情,确也是合适的。这能使她的灵魂感到轻松和慰藉。尤其重要的是,他们的结合将会把玛丝洛娃带入革命者的队伍。而聂赫留朵夫的那种仁慈的“忏悔”,无论怎样真诚,却终究免不了带有居高临下的态度和宽宏大量的意味。玛丝洛娃意识到过去的爱情已经永远不能“复活”,她也不再需要这一切了。而此时在她面前展现的是她所渴望的、有意义的、鲜活的、真实生活,这才是玛丝洛娃真正的新生和灵魂的“复活”。
复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5
风,轻轻地吹着……轻轻地把书翻到最后一页。
看完多年前列?托尔斯泰写下的《复活》后让我想到了,当下人们口中的文明社会,在大炮的轰响下,产生了变质。先是一连串的恐怖袭击,再是美伊战争的爆发。人类的世界仿佛又蒙上了一层浓浓的烟雾。这边说要替天行道,那边说要为民伸冤。然后双方都指责对方游罪,应该受到惩罚。这时,战争已不是为了替天行道或者为民伸冤了,他们被仇恨充斥了双眼,看不见真相。
《复活》中引用了圣经里的这么一句:为什么看见你兄弟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用意时很清楚的。
我们中国有句老话:冤冤相报何时了?
我们试从美伊战争中看,美国打着世界警察的旗号干涉别国的内政,这么看来,美国应判有罪。再看伊拉克高层政府多次用暴力对待平民,这么看来是否也应该判伊拉克有罪?
请不要执着于谁有罪!
《复活》是人性的复活,也就是人性复活。当我们的眼睛被仇恨遮掩的时候,我们的人性是沉睡的。请不要让它休克!如今,让我们用爱使我们复活,也用爱感染我们周边的人,让爱趋走仇恨,让爱趋走战争,让爱使世界复活。
爱是一颗种子,如果你身上种上了这颗种子,那么你就是一朵花,怀着爱、代表着爱的花。那么请你走遍世界,把你的种子送给你见过的每一个人,让花开遍世界。
复活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