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2)

关键词: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高尔基母亲读后感,母亲
德洁0 分享 时间: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4

当我读完《第一次抱母亲》这篇文章,我的眼眶溢满了泪水。我被文中任劳任怨的母亲和她那无私奉献的母爱所感动。我认为:天下最沉甸甸的爱是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照亮儿女的一生。

当我读到“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一百斤的担子,翻山越岭时我以为母亲总是力大无穷。”可是我和作者一样想错了,我没想到这位母亲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担那么重的担子。让人然起敬,为之震憾!我不由想起我的母亲:有一天,我在厨房复习,她在厨房做饭,发出一些声响,我恼怒地嚷到

:“太吵了。”不一会儿,妈妈端出一道道佳肴,声音沙哑地说:“小甜心,没打扰你复习吧?我只是想烧些既可口,又有营养的菜,给你补补身子,因为你学习太辛苦了!”我一听声音不对,只见妈妈脸色苍白,原来她生病了,可我……我急忙扶她回房休息。

继续往下读;我又一次被触动了:“可是,我突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脸上流了下来……”她的儿子抱她入睡,竟激动的流下了泪,她为她的儿子付出,从不求回报,只是默默奉献,我的母亲也是这样,每当她下班了,我都急忙跑去帮她按摩,妈妈夸我懂事了;有时在她下班前,我把家顺的井井有条,妈妈直夸我长大了!(.)

有句话说得好: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既然母亲将爱都倾注在我们身上,我们就跟应该孝敬她们。因为我们的快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我们要好好努力,为了母亲灿烂的笑容。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5

高尔基创作的《母亲》大概载十九世纪末而是世纪初,俄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出现转折,全国各地不断掀起罢工和游行市委的群众斗争浪潮.这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高尔基于1906年创作了长篇小说《母亲》.

《母亲》通过青年工人巴维尔和补情尼洛夫娜成长为自觉的革命者形象,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俄国工人群众从自发斗争向自觉斗争的这一主题.小说在结构上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写以巴维尔为中心的工人小组的活动,其高潮是"五一"节游行第二部分描写了工人小组成员被抓后革命事业的继续发展和群众的深入发动,其高潮是巴维尔在法庭的演说.

母爱,这是多么伟大而神圣的情感,母爱的真诚、母爱的无私、母爱的永恒,是人类和谐、美好、温馨的情感取之不尽的源泉.然而,当社会制度显示出的现象时,母爱无法为儿子带来自由和幸福,儿子也无法报答母爱,反而为母亲增添新的痛苦.在《母亲》当中,我们正是看到悲剧的一幕.当罪恶的社会使人性受到压仰、摧残和扭曲的时候,母爱这最动人的情感,回呐喊出最悲惨的颤音.当工厂和农村不断做上反抗道路的人越来越多,在他们当中,有一位母亲.母亲不是先驱,不是核心,甚至不是工人,但是母亲是最深的底层,是最有地的绳带,母亲的命运、母亲的感受、母亲的情怀、母亲的觉醒……高尔基可能为此选择了母亲.母亲的.觉醒是缓慢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不知道自己的儿子在干什么.但是,母亲的感受真切而

自然,她逐步走上革命道路,她看到儿子在位工人谋利益,发觉儿子斗闹中新的思想是他变的无私、永敢、坚强,母亲因此感到欣慰.反过来,巴维尔和他的战友们,深爱这位慈祥善良的母亲,他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不仅仅是支持,更多的是亲情和母爱.

在高尔基的笔下母亲是一个那样理解她的儿子,她是一个好母亲。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及心得相关文章:

高尔基母亲读后感600字

高尔基读后感600字

高尔基名著读后感500字6篇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心得作文400字

高尔基散文读后感600字

小学三年级读后感大全300字精选10篇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心得体会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300字

高尔基童年读后感600字

高尔基三部曲读后感600字

140598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