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家长微阅读心得

关键词: 中学生家长微阅读心得,中学生家长阅读心得,中学生
德洁0 分享 时间:

对爱读书的人来说,阅读就是人世间最好的娱乐休闲。如果之前你只有打游戏、看网剧、刷手机这些休闲娱乐方式,那么试试读书吧!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中学生家长微阅读心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中学生家长微阅读心得1

生命这种东西,是奇妙的,你绝对看不透。他的外表是否完美或是丑陋。这并不代表什么,只有内涵所发出的那种潜质美才是最真实的、最美丽的。是的,无论是房子、星星还是沙漠,都是因为看不见的某个东西而显得美丽,的确如此。这种东西你绝对看不透,你也不用去看透,只有这样才是最纯粹的感受。

每一次读《小王子》,都被这种孩子式的看待世界的态度感动,多么天真、幼稚,可又多么纯洁、真诚。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像一群群没有灵魂的苍蝇,喧闹着,躁动着,听不到灵魂深处真诚的低语。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记忆,也消蚀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我们沉溺于人世浮华,专注于利益法则,我们不顾心灵的沉重的桎梏,可是愈如此,愈体验到人生意义的虚无。但是每一次读《小王子》,就好像在清水中洗了个澡一般,心也变得明亮了。我一直有所坚信,我们都是追求幸福的孩子。

《小王子》的故事是哀伤的',一个关于爱情的伤痛。爱得认真并且真诚,痛得切骨而且难以忍受。

小王子的爱情,纯净淡雅,诚恳认真,如果死能够回到自己的星星上,如果死能够让他和所爱的人相会,他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死去,因为他的心被玫瑰花所驯服。

因为小王子的故事,我们在静静的生活时,心里有着希望和温存,有着感动和关于驯服的责任。

中学生家长微阅读心得2

我读了《小王子》这本书后,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了。

这是一部关于爱与责任的童话。故事中的小王子对生活抱着认真的态度。而他却是孤独的,在他心情低落的时候,他会提着板凳追着太阳看日落。只有欣赏日落时那脉脉含情的余晖,才是他唯一的乐趣。有幸的是一朵玫瑰花进入了他的生活。她恋着忧伤的小王子,小王子也真诚地恋着他。敏感的小王子因为玫瑰的一次恼怒离开了他的星球。最后,小王子无法忍受想念的痛苦,他用蛇毒自尽了。

我同情小王子的同时,也蔑视他的懦弱如此轻视生命,如果他想一想生活中的很多“点灯人”,比如每天天未亮就辛勤劳作的环卫工人们,他们的工作又脏又累,但他们从来不抱怨,一心一意地帮助城市“美容”,虽然也有些人抱怨自己的命运如此坎坷,可看到市民走在大街上发自内心的赞扬的笑容时,他们也就忘却了之前的抱怨,比以前更加卖力,更加努力投入自己的工作中。在生活中我们既要认真对待自己的实际生活环境又要坚强地改变它,而不应该遇到逆境就去轻视生命。

《小王子》是一部童话,一部写给儿童的作品,写给“还是孩子时的人们”。这本小说的语言简单、纯洁又哀婉惆怅,又简单明了的语言写出了令人感动的富有哲理的韵味。

中学生家长微阅读心得3

一百六十多年前,一个叫大卫梭罗的美国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三年光阴,独自一人建造了小屋,并渔猎,耕耘,沉思,写作,最后诞生了一部伟大的散文集《瓦尔登湖》,每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被深深吸引了,时至今日该书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影响深远。

下午,反反复复地读着梭罗的《瓦尔登湖》,真的很感动。他的文字是朴素的,但他的思维是独特的。我确信那是一个睿智的老人。我知道他在瓦尔登湖独居时年纪并不大,即便死去时也称不上“老人”,但他却给我一种唯有老者方有的广博、沉稳和智慧的感觉。他与孤独为伴,但并不消沉。他那么热烈地爱着自然,用孩子般的想象遨游并描绘着自然。他积极地探索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坚定地维护着自然的古典生态。他相信:人类唯有在大自然中才能保有自己的纯美天性。所以热情地讴歌着心中的女神——瓦尔登湖,这又何尝不是每一个人心中应保留的一块圣地呢?

我们仿佛看见一个叫梭罗的28岁的年轻人,孤身一人来到距离康德镇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在最短的时间里,花了不到28美元,用自己的双手在湖畔盖起了一座实用的小木屋,并生活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等农作物,用收获的果实来填饱自己的肚子和补贴家用买生活必需品,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隐居生活。

作者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孤独催生了他的深刻思想。“不必给我爱,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这是他的心里呼声。

去拜读这本心灵的教科书吧!它会让你不虚此行。

尽管我们不能够像梭罗那样去体味孤寂的山林生活,尽管瓦尔登湖已经永远的消失,但这些都不能阻碍我们在自己的内心里拥有一泓清澈的瓦尔登湖,时刻都能让心灵得到淘涤,按梭罗所说,到你的内心探险去吧!

中学生家长微阅读心得4

《瓦尔登湖》是生活的指南,鼓励每一个人找到并追随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

梭罗觉得,人们的大多数除日常维生的需求,不过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建造起一座牢狱,把自己关进去,再把别人关进去,毫无知觉地忙忙碌碌一辈子,背负了许多原本可以不背负的东西。为了实现“理想生活”,千篇一律地追寻着公认的成功,麻木跟随着世俗灌输的理念,在泥漳中挣扎得筋疲力竭。随之而来的焦虑、不满、愤满,几乎每日都蒙绕在人们身上。“生活太拥挤,会失去敬意。”我们是否有停下来想过挣脱羁绊与柳锁,安静地考虑自己的生活评判标准是不是可以改变,而非固定的?可是,可能会有人说,时代的生存法则就是如此,现实社会不允许我们如梭罗一般去寻找一片湖。

140662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