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11篇

关键词: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航天思政大课感悟
龙苗0 分享 时间:

在观看完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以后,从中我们可以吸收新的思想,这时我们很有必要写一篇观后感心得体会了。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2022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11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1

耸立如巨人的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已经光荣“退役”。站在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下,大风在耳边呼啸。望向四周,高阔的天空下,戈壁滩一望无垠。正是在这里,老一辈航天人筚路蓝缕启山林。

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百业待举,航天事业处于一片空白。党中央以非凡气魄和胆略作出发展航天事业的伟大决策,航天人吹响了中华民族向宇宙进军的号角。

作为人类历规模的航天器,空间站代表当今航天领域面、最复杂、最先进和最综合的科学技术成果。11艘神舟飞船成功发射,11名、14人次的航天员队伍叩问苍穹,天和核心舱升空,中国载人航天跨越了一次次重大关口,梦想逐步变现实。

不仅是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北斗导航等无不捷报频传。中国航天起步晚,起点低,为何还发展快、本领高?

坚持党的领导是“法宝”。每一次关键技术的突破、飞行试验的成功、艰巨任务的完成,无不凝聚着党中央的决策和关怀,凝聚着党组织和广大航天系统党员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中国航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背后,是党中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支撑的决策部署,指引着航天事业前进的方向。

“航天梦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说,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发展载人航天事业,建造中国自己的空间站,是实现新时代航天梦的必经之路。

据统计,在载人航天工程中,直接参与其中的研究所、单位多达上百家,配合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实施载人航天这样宏大的工程,没有党中央集中统揽,没有全国大协作,是不可想象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棒接着一棒跑。在距离东方红卫星发射塔架40多公里的载人航天发射场,新一代航天人正接力开辟揽天征途。

条件或许没那么苦了,航天精神却是一脉相承。有人曾问两度飞天的聂海胜和三度圆梦的景海鹏:“你们已经实现飞天夙愿,未来还打算冒这么大的风险吗?”

“航天飞行是我们的事业,更是我们的生命,为了飞天梦想,只要祖国需要,我们随时准备再上太空!”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2

今天,我们观看了《_》,通过这次观看,让我了解了宇航员们在太空生活的乐趣。

当神舟十三号成功到达太空时,与其一起上去的还有两位宇航员叔叔和一位宇航员阿姨。还记得之前在电视上看见的宇航员叔叔们的脸总感觉胖胖的,还以为是太空上的饭菜太好吃了。阿姨向我们解释了为什么他们的脸胖胖的,哦!原来是因为在太空中人体里的血液是往上流的。叔叔阿姨还给我们表演了一些节目,比如太空喝水和水里开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水中乒乓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所见的乒乓球都是浮在水面上的,而在太空中,阿姨把乒乓球放在装满水的杯子里,乒乓球没有像在地球一样上浮,而是像石头一样下沉,这就是浮力消失的实验。

这次的《_》让我知晓了不一样的生活乐趣,也开阔了我的视野。同时我也要向太空舱的叔叔阿姨们表达崇高的敬意:“感觉良好”队,您们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长大之后,一定也要向您们一样效忠祖国,为祖国美好未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3

星期四,我和同学们一起收看了中国航天“_“,神舟十三号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宇航员变身“太空教师”,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有趣的一课。宇航员们开展了许多太空实验:“太空健身”、“细胞培养”、“浮力消失”……,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王亚平宇航员做的一系列关于水的实验,水在太空中由于失重,展示了和在地面完全不同的奇妙现象。水膜张力实验中,折好的纸花在水膜表面转动,慢慢绽放,简直太美了!水球光学实验中,水球中注入空气后形成圆泡,水球和圆泡中的镜像竟然一正一反!泡腾片实验中,在水球中加入颜料和泡腾片后,水球中快速产生许多气泡,慢慢变大成了“蓝色水球”,就像我们的地球一样,多么的神奇啊!

通过_,我不仅学到了奇妙的科学知识,同时也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力量。我国航天事业的飞跃发展,空间站的建立,飞天梦的实现,靠的就是先进的航天科技。仰望星空,我将更加努力,学好科学知识,为未来中国科技发展贡献力量。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4

奋斗是圆梦的翅膀,一代代航天人在航天“试验田”中勤恳耕耘,心有天地经纬、脚向浩瀚天宇,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艰苦奋斗,在反复试验求索中砥砺前行,在精益求精攻关下追求卓越,敢闯难关、勇开新路。一个个航天员在严格系统全面的训练中学经验、强本领,飞天遨游、出舱行走需要扎实的功底,需要他们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寒来暑往的刻苦训练让他们拥有超强的意志力与自信心。为了伟大的航天事业,航天工作者与航天员,将艰辛与曲折作为事业发展的“阶梯”,以志气锻造骨气,以骨气厚积底气,在接续奋斗中实现航天事业更高水平的创新与突破。

从“神一”的发射成功到“神五”“神六”“神七”的宇宙之行……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成果丰硕。在“追梦”的道路上,每一次都是全新的征途,每一次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当然,前所未有的挑战难度也造就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鲁迅先生曾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路是由双脚踏出来的,是一步一个脚印开拓出来的。从1956年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至今,自力更生、自主创新是发展中一以贯之的坚持,是推动航天事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走前人没走过的路自然少不了弯路,闯前人没闯过的关也必然少不了挫折,成为先驱,方能成为先锋,唯有敢闯,才能闯出新天地,抢占“新高地”。

伟大事业孕育着伟大精神。回望航天事业发展史,无论是“东方红一号”的成功发射,还是神舟系列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成就;无论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全面建成,还是“嫦娥”奔月与“天问”探火,从大胆设想到成功实践,无不彰显着中国与时俱进的航天实力。中国的航天事业从艰难起步到艰辛跋涉再到取得辉煌业绩,在浩瀚太空中留下的是中国身影、中国足迹,在航天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的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这种精神与力量必将引领着14亿中华儿女万众一心齐奋斗,激荡起磅礴伟力,奋进新征程,逐梦新时代。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5

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正一步一步的实现自己的飞天梦,但,航天事业,需要后继有人。太空授课,就是要让孩子热爱航天,首先要让他们走近航天、了解航天。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对宇宙空间的向往、对学习科技知识的热情。通过天地对话这种授课方式,也把神秘的航天科技逐渐渗透到全民科普教育之中,让民众对航天与生活等各方面的关系及作用,有更深入的认知,进而更加理解和支持航天事业。

太空授课还将演示微重力环境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情况,加深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微重力环境在地球上难以取得,在地面上不能完成的搬到了太空之中,实验现象将更加更直接更加直观,无须运用推论等方法。现场直播这样的科学探究值得期待。

王亚平身处太空,面对地球,面向地球人授课,是中国太空老师的第一人,彰显了一个航天大国的风度和气派。

王亚平说:“面对浩瀚的宇宙,我们也是学生,我很期待着能够与广大青少年朋友一起去感知、去探索神奇而美妙的太空,获取知识和快乐。”宇宙是浩瀚的,宇宙是神奇的复杂多变的,宇宙中许多奥秘值得探究,这就是科学的态度。

同上一堂航天思政大课观后感心得体会6

梦想是风,吹拂着千万人的心田;梦想是火,锤炼我们的意志;梦想是光,照亮着我们前行的方向。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童年虽然已经悄然离去,但是那时的飞天梦我还记忆犹新。渐渐地,我了解的科普知识多了起来。人类的智慧和努力实现了航天梦想。600多年前明朝的万户是世界上第一个想利用火箭飞行的人,之后,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成为了登陆太空的第一人。1969年7月美国的的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首次登上了月球,实现了我国古代“嫦娥奔月”的传说。中国的宇航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也成功登陆太空,实现了中国人的梦想。我也常梦想着自己哪一天也能成为宇航员,登陆太空,探索一回飞天之感,神秘之游。

每当我仰望夜空,那漫天星斗使我感到无比的震撼,还有宇宙的深奥和变化莫测都让我对它充满了无限的好奇。我想探索宇宙中那些未知的奥秘,就必须好好学习,将来造出一艘功能最齐全的宇宙飞船。它有着“流线体”一样的坚固船身,可以抵御任何宇宙射线。船内设有重力系统,生活设施一一俱全,携带一颗通讯卫星可以随时和家人、朋友联系。最重要的是它能把所有可利用的元素转变成能源,让飞船在太空中自由邀翔,并在飞船内过滤出氧气和水。以致所有人都可以坐上飞船在宇宙间自由穿梭,共同探索这“黑洞”的奥秘,“行星”的变化轨迹……

我国著名宇航员刘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深深地影响着我,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一定会像她一样为祖国争光添彩!她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我大约有两年没有逛过街了”。对于每个女孩来说,逛街是美好的事情,而刘洋却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而牺牲自己的青春。所以,对于这些困难、失意、嘲讽、不屑和挫折,我已经准备好去面对。站直。迎接风雨的犀利,笑对永不放弃梦想的执着、追求与拼搏。只有这样,我才能成功,才能使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前进一大步!

有梦想才会有追求的动力,才会有美好的未来。像万户一样勇于为梦想而奋斗,像杨利伟一样勇于飞向太空,向背后默默付出的工作人员一样勇于探索和发现……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无数个科学家用智慧架起了宇宙的天梯,用生命铸造了航天的宫殿。我们要踏着先辈的脚印,去实现更伟大的航空梦想!

143477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