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学习心得感悟

关键词: 青年先锋事迹学习心得,青年先锋事迹感悟,乡村
金梅0 分享 时间:

年轻人作为一个国家的新鲜血液,有足够的活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时期,更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人挺身而出,在乡村振兴中担任先行者,充当时代先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学习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学习心得感悟1

振兴乡村经济,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我国乡村空心化严重,年轻人才大部分流入城镇。如今,我国推行乡村振兴大战略,更需要青年人为乡村带去活力,为乡村发展献计献策;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人,利用活跃思维和创新精神,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发展模式,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经验,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懂农业、爱村民、爱农村,乡村有广阔的天地给年轻人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完善乡村教育,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人。如今乡村教育相比城镇教育依然十分落后,教育资源向城镇倾斜,教学设施差,教师水平低成为普遍的问题。如今,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返乡支教,用所学知识结合当地学生水平,为乡村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采用适合的教学方式,提升当地文化水平,培养当地人才,建立乡村发展的储备军。集思广益,寻求补贴,完善乡村教育设施,更新教学、运动等基础设施,更需要勇于创新的青年人,探索乡村教育发展的新模式。

保护乡村生态,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如今城镇化成为趋势,乡村成为仅有的贴近自然的地方,更需要我们去保护。很多乡村村民思想落后,破坏乡村生态,透支乡村自然资源。所以,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人,深入乡村,宣传生态保护知识与常识,改变乡村村民的不良习惯,说服村民放弃污染产业。为乡村生态发展注入新的思想,大力发展生态产业,例如旅游业、种植业,提供乡村规划布局,引入先进设备,美化村容村貌,推行垃圾分类,完善卫生处理设施,合理利用保护当地自然资源,以保护乡村生态为目的,保证乡村稳定,带动经济发展,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提升村民的幸福感。

乡村发展相比城镇相对落后,资源相对匮乏,人员稀少,人才缺失,发展过程阻力强、困难大。这时需要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为乡村发展做出贡献,用其蓬勃的朝气与专业的知识,在经济、教育、生态等方面齐发力,但青年人也应避免形式主义,急于求成,稳扎稳打,脚踏实地,带领乡村均衡稳定的发展。

乡村是有担当、有作为的青年人的舞台,我们需要他们成为乡村振兴的先锋者,更需要他们打响乡村振兴改革的第一枪,在乡村的田野上以汗水浇灌土地,以热血播种希望,为我国乡村振兴事业汇聚青春的力量。

“乡村振兴青年先锋”事迹学习心得感悟2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研究,包括导论、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专题研究。该书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助力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可行性。

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多农民的国家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村的问题都不为过。而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学生是在农村出来生活过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致富的机会。在中国,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能够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比如中国南方的乡村可以依靠渔业,制茶业,北方的乡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如蔬菜,玉米等。除了这些特色产业,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发展乡村金融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企业,让他们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这一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能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村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农村大学生助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更加顺利,对于国家来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

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是脏乱差的,不良的生态环境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去做,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一些乡村我们可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无污染,生态环保,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还有旅游业,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觀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从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乡村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最后,农村现代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一个村子的发展需要正能量,能够在精神上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要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抵制不良风气。而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观原因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造成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且还保留着一部分落后的思想和习俗。这都严重危害着农村的风气和文明程度,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农村大学生在日常工作时对于农民的思想渗透。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最好在基层与农民拉进距离,处理好关系,与当地的基层工作者多多交流工作经验,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进行宣传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农民支持改变农村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对于乡风文明的村子进行表彰,进行宣传鼓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国家集中调配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切实达到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状态。这离不开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农民与农民、农民与社会、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予以指导。

145631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