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个人感悟(2)

关键词: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感悟,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
邱妹0 分享 时间:

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意义长期以来,农业和农村扮演着食物供给、要素贡献的角色,生产功能、增产导向占主导地位。当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后,结构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发展对资源要素量的投入依赖程度下降,这需要农业从增产转向提质,农村从要素供给向生态空间、文化传承、新消费载体等转变。

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点思考:

(一)发挥党组织领导作用。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的传统,这个传统不能丢。实施好乡村振兴战略,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需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管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和党内法规,增强领导农村工作本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坚持规划先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必须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实施、典型引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前所未有的长远性和全局性,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加快形成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规划体系,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引领作用。要始终坚持以各级相关文件精神为引领,根据农村实际,认真谋划乡村振兴发展。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个人感悟5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战略。今年1月2日,国务院公布了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整个战略的内涵与实施。我有幸作为培训班的一员,亲历了整个培训过程,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在课堂上,聆听了学院教授玹玉秋、胡志宏所作的《生态文明治理的“三治”经验》、《党建+生态:红色引领推动绿色发展》的专题辅导,让我对湖州市践行习总书记两山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推进乡村治理、走绿色发展之路的做法有了整体的了解和宏观的感受。现场教学,先后观摩学习了长兴县水口乡的全域“景区+农家”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以“桑基鱼塘”为特色的传统村落—特色小镇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双林镇向阳村“魅力水乡、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模式,“中国白茶第一村”—县溪龙乡黄杜村脱贫致富的路径、“两山理念发源地”—天荒坪镇余村坚持绿色发展的过程、刘家塘村“慢生活”乡村旅游的理念、“田园鲁家”—递铺街道鲁家村“无中生有、创新发展”的过程,德清县阜溪街道五四村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下渚湖街道二都小镇“防风非遗文化”的开发和莫干山小镇发展郡安里(洋家乐)的做法,吴兴区仁皇街道桥西村“红色拆迁、发展集体经济”的举措,以及南太湖旅游度假区党建引领、实施生态保护、发展旅游产业的成果等等。

与同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分别是朔州、湖州的下辖县,又同是习近平总书记指示和肯定的县,两县、两市的发展有其相似性,发展的阶段又出现明显的差别,究竟背后的规律是什么呢?

湖州市是“两山”理念的诞生地、美丽乡村建设发源地,是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当全国首个省级地方标准—《省美丽乡村建设规范》正式实施后,湖州的美丽乡村建设正在从“物的新农村”向“人的新农村”转变。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结出丰硕的成果。此外,还有一点让感触很深,就是农村社会管理的精细化、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效化、比较优势发挥的化、服务群众的细微化,体现在方方面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眼界决定高度,创新决定广度,思路决定出路,勇气决定举措,担当决定成效。只有“跳出看,走出朔州看朔州,对照看,对比湖州看朔州”,才能准确客观的发现我们的不足和短板。作为一名基层乡镇党委书记,如何创造性地贯彻好、落实好市委六届六次、七次全会精神,在加快实现“乡村振兴的特色区和践行“两山”理论的示范区”这一目标的过程中,想在先、走在前呢?我觉得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一是思想上要解放。要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在党纪法律范围内主动破除制约乡村发展的条条框框,为创新松绑、为发展撑腰。要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全方位反思以前在农村农业工作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探讨乡村振兴瓶颈的举措,把讨论活动变成统一思想、形成共识的过程,用讨论的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工作的开展。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乡村振兴想办法,不为不作为找理由的浓厚氛围,树立为干事者担当,为作为者负责的正确导向。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个人感悟6

“村里建起桃博园,公路修到家门口,今年卖桃收入比去年又增了不少。”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朝阳村脱贫户刘加义说。昭化区把壮大鲜桃产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今年优质桃产量预计超过1万吨,产值超过1000万元。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要完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步履铿锵。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印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6月1日起施行,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撑体系不断完善。中央财政将原专项扶贫资金调整为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扩大到1561亿元。各地纷纷挂牌设立乡村振兴局,出台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以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搭平台、强机制,现代农业驶入高质高效“快车道”。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个人感悟7

河南省延津县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机声隆隆,丰收的小麦颗粒归仓。种粮大户耿孟涛介绍:“咱种的是有机优质强筋麦,每公斤价格比普通小麦高出两毛钱。”产业园实现了耕种收全程机械化、农情监测信息化、病虫害防控绿色化,去年园内农民人均收入2.18万元。

甘肃省立足“牛羊菜果薯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动产业振兴。“从馒头、面条到变性淀粉等深加工产品,马铃薯附加值不断提高。”甘肃蓝天马铃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幸泽介绍,通过订单种植,公司带动10万普通农户和2.6万多户脱贫户,去年户均增收超过8000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10亿元资金投入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等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搭平台、强机制,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目前,15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均产值达75亿元,近70%的农户与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今年一季度,全国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2%,农村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5.3%。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个人感悟8

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下发,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0个、新世纪以来第_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有两个重要特点:

一是管全面。乡村振兴是以农村经济发展为基础,包括农村文化、治理、民生、生态等在内的乡村发展水平的整体性提升,是乡村全面的振兴。以往的中央一号文件讲农业问题、讲农村经济发展讲得比较多,今年的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乡村振兴的20个字5个方面的总要求,对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都作出了全面部署。

二是管长远。乡村振兴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20__年中央一号文件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按照“远粗近细”的原则,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个阶段性目标任务作了部署。分别是,到20__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可以看出我国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与用心,两个重要特点指明了未来发展方向与目标。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五句话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应注重协同性、关联性、整体性,不能顾此失彼、只抓其一不顾其他。

如何才能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第一,产业兴旺是重点。产业发展是激发乡村活力的基础所在。乡村振兴,不仅要农业兴,更要百业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三产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

第二,生态宜居是关键。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美丽中国,要靠美丽乡村打底色;

第三,乡风文明是保障。伴随着城市化快速推进和城市文明的扩张,传统乡村文化被忽视、被破坏、被取代的情况相当严重,一些地方乡村传统生活形态、社会关系日趋淡泊,乡村文化日渐荒芜。振兴乡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第四,治理有效是基础。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必须把夯实基层基础作为固本之策;第五,生活富裕是根本。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让亿万农民生活得更美好。



讲乡村振兴故事做奋进有为青年感悟相关文章:

纪录片《闽宁纪事2022》心得体会10篇

青年运动史观后感及心得7篇

五四精神传承有我学习心得10篇

《中华好家风》五一特别节目观后感及感触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观后感及心得10篇

回望冬奥历程“冰雪”思政大课观后感

请党放心强国有我主题云队课观看心得2021

山海情观后感作文400字

跨过鸭绿江观后感600个字

开展'技能成才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心得体会观后感600字

146757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