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600字
一家两代人的情感历程,历经风雨,竟也殊途同归,走到了一起。韩子齐嗜玉如命,他对玉的痴迷甚至过于“玉魔”老先生。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600字,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600字1
提起《穆斯林的葬礼》,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词——玉殇。是啊,在那随珠和壁,明月清风的"博雅"大宅里上演了多少让人魂牵梦绕的情与事,在夜间那沙沙声中打磨出了多少稀世珍品。两代穆斯林是从这里走向辉煌,也是从这里走向衰败。
我无数次的为故事之中的女主人公叹息,韩新月,如一轮新月般纯洁,如美玉般无暇,她正值青葱岁月,亭亭玉立,她浅尝爱情,不甘于独卧被榻之上,她好似一株出水芙蓉,不容世事污浊,秉持着她那看似平凡的目标,渴望重归于燕园未名湖畔雕梁画栋的备宅之中,于幽幽灯光下,深望着她眷念的爱人,重读他的译作,重听他浅吟出拜伦纯净如清泉的诗句。楚雁潮,26岁风华正茂的年纪,在燕园教书,由于同对翻译译著事业的钟爱,新月与班主任楚雁潮的建立起了一种相惜的情感。然而在那个容不得浪漫的时代,她的师生之恋只有走向死亡。一年后,噩耗传出,新月患有不治之症,然而,在楚雁潮的一次次关怀中,他们发现彼此之间已越过师生之界,心生爱意,他们是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一个是老师,一个是学生,而且还是一个卧榻病人,这似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然而,与此之上更有一道线,将新月与楚雁潮,那便是信仰,新月是回回,是一位穆斯林,她受着安拉的祝福来到世上,每天看着母亲做斋戒,然而,回回是绝对不能与异教人结为连理,楚雁潮相伴着新月走过了最后一段人生,他只是给了新月延长生命的动力,他没有奢望最最简单的婚姻,他只想这样守着她。然而,楚雁潮最终还是没能力留住新月那脆弱的生命,新月走了。她带着遗憾走了,她带着无限希望走了,她带着对未来的向往,对事业的热爱走了。新月在临死时一直在问她的好友淑彦"天亮了吗楚老师怎么还没来啊……"我潸然泪下,她带着莫大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离开了这个有她爱和爱她的世界,离开对于她而言才刚刚开始的人生。当楚雁潮跳下墓穴为新月试坑时,我哽咽了何谓伟大的爱情,那种揪心的疼痛感延伸到了每一处肌肤。此时,我多想质问,上主安拉,您的仁慈哪去了那凄美的让人肝肠寸断的感情,那深邃的让人刻骨铭心的挚爱,那幽杳的柔情似水的关怀,构成了一部伟大的爱情篇章。然而,这只是这部书的一小部分。月与玉的穿插,跨越时空,让我游荡在两代人之间,感动着两段感动。奇珍斋的兴衰,韩子奇的人生经历,韩太太的辛酸与无奈,韩天星的哏直,陈淑彦的贤惠,梁冰玉的倔强与遗憾…一个个血肉丰满的角色汇成了一个曲折感人的故事。整篇文章似一支幽歌,一唱再唱,没有华丽的词藻,确是深情至极的诗篇,抽出两条明晰的线,两段忧绵的恋情,两处凝满淤血的城——北平与伦敦,我无法不说这篇小说的伟大。这曲哀歌既毕。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600字2
穆斯林的葬礼架构倒很宏大宏大,一个穆斯林玉器世家三代人六十年来的坎坷浮沉,穿插五四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还算是是一部波澜壮阔。但是我感觉里边关于人物的描写不是特别丰满。韩子奇如何靠智商和情商发家写的并不多,还有就是韩天星他小时候是一个爱骑大马的孩子,长大后变成那个样子的。也并没有太多交代。还有就是楚雁潮在新月临死前的那些话我感觉有点不真实啊,可能太纯情了吧。
我个人感觉里边构造最丰满的人物是韩太太,她虽然算是一个反面人物,但是我认为她不是一个坏人。她的行为,语言心理之类的挺符合逻辑的。对于韩子奇和韩冰玉结合我只能说应该合情理吧,毕竟他们经历了战争。
当然也有好的,例如玉的知识,还有里边体现的很少的穆斯林的文化,他里边写了三场葬礼。但是我感觉这本书可惜了这么宏大的背景和这么有气势的书名了,和我之前看的茅盾文学奖作品单薄了一些。
书里一直强调穆斯林回族的规矩习俗,但是感觉这不是主线,好像若有若无。我觉得这书主要是讲穆斯林背景下的矛盾与冲突,冲突最多。新月和楚、冰玉和君璧、冰玉和洋人的儿子、韩子奇和冰玉君璧、蒲寿昌和博雅斋。
讽刺更多吧,穆斯林的规矩那么多,他们都是虔诚的信徒。虽然不想打破规矩还是让规矩面目全非。这里面有无奈和心酸,也有动荡的背景的束缚。反过来一想也说得通,如果不是在穆斯林背景下,好多事情顺理成章。
我想不通最后冰玉为什么要回来,带着希望见自己想见的人还是终于要勇敢面对还是始终放不下亲人?到最后是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还是什么?
《穆斯林的葬礼》阅读心得600字3
大学时就看过一边《穆斯林的葬礼》,暑假中我又拿出当年买的书重新感受了一次主人公们的悲欢离合,穆斯林家族三代人的命运,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的爱情悲剧,心里还是很难平静下来。
作者对此书结构的安排也别具特色,作者在这一章写当今,而后一章又开始着重写过去。就如此的一环扣一环的。这样的一种构思方式首先引起了我的强烈兴趣,使我开始对小说写作的一些结构、布局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作者还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以景寸情,情景交融,以环境的描写来烘托主人翁的思想情感,称托出当时的社会环境。
从这本书的书名即可分析出结局蕴含着悲的意味。新月渴望母爱,打从记事起,她就没有享受过,幸好有一个疼爱她的姑妈,才让她隐约感受着母爱。照片上的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而现实生活中的母亲是那样的冷若冰霜,她多么渴望母亲能给她一丁点的爱,甚至是理解跟肯定。但事实确恰恰相反,“母亲”反对她上大学,反对她跟不是回族的人谈恋爱,甚至在她病危之即,还去刺激她。处处表现自己是为了维护自家的名誉跟对穆斯林的虔诚,但这一切让新月发出“她是我的亲妈吗?”的感慨,这是她埋藏心中多年的疑惑。她哭着问她的父亲,韩子奇在不得以的情况下拿出了一封信,一封新月的亲生母亲写给新月的信。“新月,我亲爱的女儿:你还在梦中,妈妈却要走了,我真不知道你醒来后会怎样哭叫着寻找妈妈......妈妈走了,继续在陌生人当中孤独的旅行,不是去寻找谋生的路,也不是去寻找爱,而是寻找自己。人可以失落一切,唯独不应该失落自己......”看到这里,我也为之动容了,不知不觉也已泪流满面,书中的主人公更是泣不成声,新月想向母亲倾诉这十几年对她的思念跟内心的苦闷,但由于体力不支,顿时呼吸急促,不省人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