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关键词: 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防灾减灾日心得感悟,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
怀健0 分享 时间:

在目前地震预报仍是个世界性难题的情况下,我们要加强对地震科普知识的学习,以利于掌握正确的避震和自救、互救方法。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2022最新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欢迎大家来阅读。

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1

一场大地震降临,昔日的美好校园,成了今天的废墟;昔日朗朗的书声,成了今天难言的悲泣;昔日活泼的童真,成了今天瓦砾下的阴魂。这难言的悲惨让我的生命经受了一次洗礼,心灵受到了震撼,再一次认识到了教师的伟大。

就在地震发生的刹那间:绵阳市汉旺镇小学的吴忠仁老师一边高吼“同学们快跑!”一边死死撑住已经变形的门框,催促同学们从身边冲出;德阳市东汽中学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趴在桌子上,护住桌下的4个孩子;汶川映秀镇小学张米亚老师跪扑在废墟中,双臂紧紧搂住两个学生;还有绵阳平武县南坝小学杜正香老师,卧到在瓦砾中,头朝着门的方向,双手各拉着一个孩子,胸还护着3个幼小的生命——这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教师,在生死关头以自己的行动成就了不朽的永恒,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爱”的诗篇。他们让我再一次读懂了“人民教师”这四个字的博大与崇高,他们可歌可泣的更事迹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仅拥有教书育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在生死的紧要关头,他们更能义无反顾的献出自己的生命。灾难面前,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学生,毫不犹豫地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置之度外。灾难是可怕的、失去生命也是可怕的,但留住了希望,一切便不再可怕了。我们可爱可敬的老师们正是用他们的爱和责任为学生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生命长城,也向世人展示了为人师表的精神风貌和崇高的师德光辉。

作为同行,我们要弘扬灾区人民教师忠于职守、不怕牺牲、无私忘我的精神,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崇高思想,关爱学生、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我们应以四川灾区英雄教师群体为榜样,更加积极进取,忠于职守,立足岗位,无私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祭奠那些逝去的英灵,以更加勤奋的工作,为我校教育事业的和谐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作为教师,我要向他们学习,落实到自己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

1、认真学习为人之道,为师之德。要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

2、坚持业务学习,爱岗敬业,以高度热情和责任感做好本职工作。认真阅读各种教育教学刊物,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领会新的教学理念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做好笔记,运用新的教学理念及科学方法观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3、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在浮躁的环境里,我要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甘于奉献。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在上级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学校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我要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不断学习,不断探索,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2

地震灾害是世界上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和人员伤亡最多的自然灾害之一。

灾难带来的后果是不可预计的,也是无法想象的,血流成河,一片废墟,寂寥无人,是多么的可怕,就像是一场噩梦,但它又却存在在人们平静的生活中。灾难这么可怕,其势力这么巨大又没有办法阻止,难道我们就这样坐以待毙吗?并非是这样,自然灾害无法避免,但是可以减少损失啊!日本,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对地震的防御措施很有一手:日本的房屋材料大多使用较轻材料建造的,就这样减少了对人的生命及其财产的威胁。据调查,全国有许多地方发生大地震,如1514年云南大理大地震,1975年辽宁海城大地震,1605年海南琼州大地震,1786年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如此多灾害,损伤惨重,特别是唐山大地震,有20多万人死亡和受伤。

书上说过地震是有前兆的,一些微观前兆,如地变形、地应力、地磁、地电这一类是不能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觉察到。而能被感觉到的前兆有地下水异常、动物异常、地光、地声等。地下水异常的现象有:天旱井水往外冒、反常升降还有规律;天雨水变浑浊,有臭味并且难闻。来地震前动物还能给我们一些前兆:家禽上树、骡马不进圈;猪往外逃;老鼠搬家;狗狂叫……这都是动物感觉到地震要来临而慌张的表现。当知道地震来临时,我们就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如避开高大的建筑物,藏在不会倒塌的物体下面……

同学们,地震发生时,只要能按正确的方法去做,就不会有危险的。有时,地震并不像你所想象得那么可怕,真正房倒屋塌的灾难性地震还是少数。只要沉着、冷静地应对灾变,就有可能避震成功。

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3

历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灭的城市就占了27个,超过一半;其余25个城市受毁于地震以外的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等。因此,地震灾害作为自然灾害的“群灾之首”是名副其实地震的威力十分的大,为了不让美丽的城市变成废墟,为了不让拥有幸福家庭的孩子变成孤儿……咱们从小就要知道如何在地震中逃生,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在汶川大地震中感人的场景随处可见,有教师、有消防员、有母亲……其中让我最感动的就是一位50岁的男教师—谭千秋。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地震发生的一瞬间展开双臂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保护4名学生。最终被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誉为“英雄不死,精神千秋!”咱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保卫祖国、建设祖国是咱们的责任。

所谓“防震减灾,人人有责”。咱们应该从小学习地震知识,学会如何预防地震。让这知识伴随着咱们一辈子,让咱们把这些知识传给每一个人,让咱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防震意识,心中有“防震减灾,人人有责”的想法,共创美好明天!

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4

我相信,人定胜天并不是一句口号,它是一种信念,更多的是一种未雨绸缪的行动。倘若等灾难的扑面而来的时候,我们才积极的投入到赈灾中,那种无法换回的东西终究是一去不复还的.,即便我们倾尽自己的所有,也只是亡羊补牢罢了。中江县职业中专学校所创造的奇迹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在平时积极的做好一切应付灾难的准备,每天都将逃生的训练进行一次演练,或许在很多人眼中这终究是有点无法理解的,或许还有点浪费时间之嫌。但是,在那一刹那,看到全校师生一个都不少的齐刷刷的站在我们的面前的时候,我们还有多少理由来斥责他们平时的训练呢?现在,当我们回望过去,想着那么多人并不是没有能力而是不知道如何去应对进而失去自己生命的时候,我们何止用一声悲叹来掩饰所有懊恼呢?

我相信,任何灾难是不会来惩罚一个有准备的人的。或许是我们安于现状了,没有居安思危的念想。现在的我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候放在我们学习和工作中,而忽略了一个很基本的信念——生存。是的,我们都忘记了在这样一个多变的社会里,应该怎么样去生存的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他们几乎没有一个很完整的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是很可怕的。道理很简单,一个不懂得在多变社会中生存的人,又何谈立足社会,争取更好的发展呢?当然多变的社会并不仅仅局限在自然灾难,还包括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安全问题。不管是哪种形式的灾难,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这对社会,对家长们包括学生来说都是一个迫在眉睫的亟待完成的任务。

对于社会,我们应该是大力宣传相关的信息,时刻提醒人们注意,让他们树立一种防灾的意识,同时多进行一些相关的实践演练,向人们演示一些简单的能及时采用的'措施,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请一些普通人参与,亲身体验,增强其印象。最好将一些必要的基本的防灾知识简化后向学校进行推广,培养学生这面的能力和意识。

学校是开展这方面活动,推广这方面影响的最好的地方,可以开设一些课程,用一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育,还可以定期举行一些相关的活动,这样不仅可以检测一下学生学习的情况,同是可以从中发现不足,以便得到及时的补充和纠正,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学习的得要训练,是指成为一种习惯,在情况出现时,能很好的去应对。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教会孩子生存是家长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家长最基本的义务。在平时,家长应该将其注意力从孩子的学习中转移一点点到孩子的基本生活上来,培养孩子基本的自给自足,自立自强的能力是必要的。学习知识固然重要,但生存是立命之本,我们没有理由来放弃和忽略。在日常的生活中,时刻传授孩子,怎样使用家电,遇到煤气泄漏,房间失火时我们应该怎样及时采取行动等等,家长是不能永远守护在孩子身边的,总有一天孩子要独自去面对很多东西,所以我们应该明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相信,防灾于未然是每个人的愿望,因为它是我们美好生活的保证,但这不是一个立竿见影的行动,它是需要我们大家长期的去经营的工程。

防灾减灾日心得体会5

今天上午进行了防火防震演练,从个人角度来看,整体效果不错,但存在一定的瑕疵。在演练前,学校做了大量的工作,从方案制定、人员培训、防火知识课件制作,都是精心准备。付主任在会议上详细安排上来,理论上这次防火防震演练是成功的,简单点来说,学生明确自救的方法与措施、明确逃生的路线、明确逃生的地点,老师明确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名成年人,尽到自己应有的职责就可以了,但个别方面却差强人意。到底问题出在哪里呢?回想整个过程,有几点思考。

149787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