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精选(2)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精选4
最近我迷上了一本书,它就是元末明初著名作家——罗贯中写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吴、署、魏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这本书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这五个部分。在广阔的背景下,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入于字里行间里,让我知道了三国时期的真正世界。
这本书最让我忘不了的是刘备、关羽和张飞之间的兄弟情谊。关羽被迫投于曹操麾下时,曹操前方百计拉拢关羽,但是当关羽知晓刘备的下落后,闯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投奔刘备;当孙权把关羽父子斩首之后,张飞急于为他报仇,过于急躁,反被部下范疆、张达所害;刘备不听劝进,执意率兵为关羽报仇,被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败而归,逃回白帝城。
他们这种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情谊,让我想起了我和弟弟之间的关系。以前,我们俩之间只要意见不合就吵架,吵完架,谁也不愿搭理谁,我俩赌气最长时间可达七天左右。
看了这本书以后,我深有感触,我也和弟弟分享这个故事。从那以后,当我们意见不合时,就分别心平气和地指出不足的地方。因此,我们俩的兄弟情越来越深厚了。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精选5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说到杨慎的这首《临江仙》,便会令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主要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黄巾之乱、董卓之乱、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分天下、天下归晋等。本书作者罗贯中把人物、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甚至有些夸张,体现出人物的性格鲜明的特点:谦虚谨慎、足智多谋的诸葛亮,胸怀大志、弘毅宽厚的刘备,恩怨分明、忠肝义胆的关羽,粗中有细、有勇有谋的张飞,狡诈多疑、雄心壮志的曹操,气量狭小的周瑜……这些人物是我们最熟悉的,他们之间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虽然《三国演义》里的人物角色关系复杂,但是当你读起来的时候,就会丛中体验出无穷的乐趣,渐渐地,你也就身临其境了。
看过《三国演义》的同学,也许,你们都会认为,曹操是一个奸贼,他不是一个好人。但是,我却认为要看清一个人,就要从多方面收集证据来确定,而不是只靠单方面的证据来定夺这个人的好坏。因为,我始终觉得,曹操身上的优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的三万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袁绍的十万大军,这不是因为曹操的阴险,而是因为曹操能谋善断,善于采纳部下的建议。尽管袁绍地广、兵多粮足。但是,他轻视曹操,为人傲慢,听不进部下的意见,被曹操打败也是意料之事。还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记得当时关羽为了保护两位嫂嫂,不得已只好屈服在曹军之下。这时,曹操并不是因为关羽是他的敌人而存心想谋害他,而是认为关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之甚厚。但关羽却身在曹营心在汉,最后曹操只好放弃关羽。说到曹操,就不得不讲讲他写的诗歌了。他的诗歌的一大成就,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造的全盛局面,还有诗歌里蕴藏的悲凉壮观的艺术风格,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写的诗歌字里行间都散发着坚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伟的气势,悲凉慷慨,激发着读者们积极向上的精神。总言而之,曹操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家、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一个出色的文才风流的才子!
其实,做人一定要有目标,踏踏实实,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古语云:君子之泽五世而新。刘备、曹操、孙权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只传到儿子、孙子辈就失去了江山。魏、蜀、吴的三个末代皇帝——曹奂、刘禅、孙皓,跪拜在五晋皇帝司马炎驾前,三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而人们不会忘记:现在这位被人三呼万岁的人的爷爷司马懿,当初在曹操手下,只不过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这就是历史!正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精选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