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数学阅读心得体会(2)

关键词: 学生数学阅读心得,学生数学阅读感悟,数学
启智0 分享 时间:

上完这节课后我又适当给同学们留了一些“小鸟没家怎么办”的家庭作业,要求孩子们回家后和家长一起完成,一来可以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感情,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知识水平能力,二来可以增强家长的环保意识。

第二天早晨到校,孩子们见到我都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的作业交给我,连平时最不愿意做作业的留守儿童王康佳也把他的作业交来了,我仔细地翻看着每一份作业,心里充满了感动,他们做的太好了。其中好多留守儿童的作业是和爷爷奶奶一起完成的,有的爷爷奶奶在孩子的作业纸上还给我留了言,大概意思是:老师,感谢您用心培育我们的孩子,这样的作业形式孩子们太喜欢了,从来没见过孩子对作业有如此高的兴致,希望您以后多留些这样的家庭作业,这样即使孩子的父母不在身边,我们也不用操心孩子的学习了。

看到这些,我的眼前一亮,这不就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所追求的教育理想吗?

学生数学阅读心得体会4

本学期,我有幸听了多堂优秀的数学课,现在我把听课后的心得体会向老师们作一个汇报。

通过听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由于所使用教材不同,高年级在教材上没有关于“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但执教老师在刚接到执教任务之时就到当地小学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进行摸底,然后根据学情制定了详细地、符合学生的教学设计,同时结合不同版本的教材,一遍一遍的研究、改进,最终呈现课堂的才是精致的。可见,调查学情,挖掘教材对于上好一堂课是多么的重要。另外,印象较深的还有贲友林老师的课,他以独特的风格,幽默诙谐的形体语言博得了满堂彩。吴金根老师主张把一切还给学生,即主张:学生能自己探索发现的,教师不提醒;学生能通过思考描述出来的,教师不引导;学生能自己总结出规律的,教师不告知等等,允许学生出现错误,允许学生出现分歧,允许学生出现自己的预设中没有的问题,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课堂的原生态味儿十足,这也充分展现了高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临时应变的能力很强。有老师说:“应用知识可以去解决问题,对现象的解释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形式。”优秀的数学课正好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利用黄金比0。618:1去解释为什么刘翔的身材看上去比菲尔普斯的身材美,为什么符合黄金比的长方形看上去比较舒服等,这都是用所学知识去解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听完这三节课,我们对解决问题又有了新的认识。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特别是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十分值得我学习。

这些,都是我们年轻教师应该去好好学习的地方,并应借此,在不断在模仿与摸索中更好地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

徐斌老师经常说,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其实也很简单,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但这种习惯并不是上课发言、遵守纪律的习惯,而是能够和老师一起思考的这么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形成的前提是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徐老师引用一位教授的话说:“课堂教学上,老师讲的拙一点没关系,关键是要引发学生思考,而引发学生思考的最好办法就是老师和学生一块儿思考。”

总结起来就是两点,学生跟着教师一起思考,教师跟学生一起思考。这就是一堂好课的标准。

学生数学阅读心得体会5

《我就是数学》是华应龙老师的一本教育随笔,全书共有六个部分,即“课前慎思”、“课中求索”、“课后反思”、“听课随想”、“评课心语”和“生活感悟”,其中记录了华老师的教学中的点滴,也有他听课的感受,让人读后能有思,有悟。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他对教学实践的反思,也有他对人生的感悟。所以读起来让人倍感亲切,生动,感人,又蕴涵智慧,读后回味无穷。

华老师虽然是一名数学教师,但却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文章中经常引古论今,从我国古代的名家到国外的学者;从诗歌到故事他都能结合课堂中发生的事,在全方位的反思中恰当地引用,而且他还善于以日常生活中的事,如农民种地、打篮球等事情联系到教师的教学,联系到数学。这些,都得益于他的喜读善思。一个工作繁忙的教育者,在有限的时间里阅读了如此多的书籍,真的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了。现实中,我们自己总是抱怨没时间读书,时间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学上了。却不知道,我们平时的思考基本上是在做无米之炊。没有理论作指导,纵然想破脑袋,得出的也必然是肤浅的东西。

华老师的心思却极为细腻,所作随笔大都从细处入手。从老师的教具掉地上,孩子捡起来交给老师,老师没有道谢。到蹲下来和孩子对话,到老师自己擦黑板,到究竟怎么读分数……等等。这些细节问题在我们的课堂上都会经常出现有的我有所注意,有的我根本就没放在心上。读了华老师的这些随笔,对我太有启发了。是的,教育就是要从小细节方面入手,小的不注意,大的即使注意了,对一个教育者的进步来说,也不会有特别大的作用。

华老师在课堂上的成功,我觉得最大的原因是来自于他在课前的慎思。如在“角的度量”一课,他思考能否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用处,经过多天的搜寻、比较、思考,他设计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配玻璃的情境,但与同组老师讨论后又否定了这一情境,最终经过反复思考后创设了三个滑梯的设计,这个设计既让学生感受到量角的必要性,又缩短了数学教材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同时,华老师也十分注重课后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反思后的再实践。学生的一个错、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行为都会让他思考良久。正是他这种课前、课中和课后不断思索的精神,才成就了现在这个在课堂中游刃有余,让无数教师佩服,让无数学生喜欢的华老师。

《我就是数学》是一本好书,它以生动地形式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让我在今后的工作中受益无穷。



学生数学阅读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2022家庭教育个人总结

培根随笔阅读有感500字

2022看《陶行知教育名篇》有感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范文

阅读名著心得体会

听课学习心得体会600字

女生日记读书心得

校本课堂培训心得体会

华罗庚读后感600字10篇

读教育名著的心得体会

155400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