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读书感悟心得(2)
人这一辈子,总会迫不得已放弃一些东西,可是初心是绝不可以放弃的。
《人生》读书感悟心得4
不同的选择,就此有了别样的人生。
我们各自的人生中,无一例外,要时时做出人生选择,太多的抉择。而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会伴随着舍与得,失去与得到。重要的是我们在给出这道选择题的答案时,是不是没有丢掉自己的本心、自己最初的梦想,使身随心动。
读完《人生》,走近高加林,我不想从人物形象的表层系统上探讨才子高加林的悲剧性,也无意对他的人格心理作出怎样的深刻剖析。不要说当时社会因素的纷杂,使他失去本我,没了自我。失去本心,纵然空降再多再大的机遇,也无法实现超我的境界。
自始至终,高加林是不清楚自己的本心的,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因此错过了太多,空留太多悔恨而终。由此,他的人生得以与茶具为伴,不乏“悲剧”。
起初,我与同上帝一般、众多读者一样偏爱着高加林,这位有理想有追求的青年才子。而我却在读完此书之后要说,才子固然讨人喜欢,讨我喜欢,而道德品性是不是更为重要,更为致命呢?而名利地位权利金钱面前,是不是能把握住爱他的人,把握住自己的本心呢?这些问题显得又格外重要。
《人生》读书感悟心得5
慕名读完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这是一本描述上个世纪70年代一位农村青年高加林的爱情和人生的曲折故事。传说当年马云就是看这了这本书后,觉得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就那么几步,如果不把握住可能必将平庸一生,于是毅然决定职去大学老师的工作,下海创业。
主人公高加林是一个有理想,有才华的农村青年,不甘于像他的父辈那样在农村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他向往城市,向往外面的世界,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可他的民办教师职位被村领导的孩子挤掉了,他不得不又重回农村劳动,可他心不甘,他内心里已经脱离了泥土的味道,增添了城市文明的气息。但是在那个时代,他又得认命,没有关系,没有后门,只能做一辈子的农民。他很挣扎,他知道需要接受现实,但是内心里又不想放弃梦想,内心里矛盾重重。一个处于转型期民主法制不健全的社会,个人的权利很难得到保证,个人实现的梦想就会增加重重的障碍,当实现梦想的成本变得无比巨大时,我们当然会选择放弃,接受现实。这就是人生的境况,也许在他最后经过了一圈的折腾之后,回到农村接受命运的安排时,但我相信,他的内心深处仍然保持着对城市的向往,当路边走过几位从城市里的客人,当城里人的打扮深深刺痛他的眼球时,他的内心仍然会掠过一丝丝不安和躁动。梦想的力量的巨大的,现实也是要接受的,如何妥协,如何坚持,两者比例的不同,够成了我们不同的人生。
高加林还是幸运的,在他经受事业上的打击时,一个纯真,朴实、善良的农村姑娘巧珍深深的爱上了她,在他内心最为脆弱的时候,巧珍用无私的爱温暖了他的心灵。他同样也爱着巧珍,他相信自己作为农民可以和巧珍很好的相爱和生活在一起。但是命运毕竟又一次考验了高加林,让他辉煌腾达了一次,他想起了之前在学校,更加有文化,更加和他谈得来的黄亚萍,他也相信,如果他和黄亚萍在一起,他们会有更多相同的生活背景,有更多共同的语言,会有更广阔的事业发展空间。高加林含泪与巧珍分了手,选择了黄亚萍。两个不同性格,背景的女人,高加林在做出选择时,也遵守了自己的内心,也理性思考了结果。故事这如果样发展下去,可能会是美好的结局,也不会有任何的悲剧色彩。但是,总有一方深深受到了伤害,巧珍的无偿付出受到了伤害,黄亚萍的未婚夫张克南受到了更深的伤害,对于张克南,我有时还觉得更加的感同深受。他们俩因为爱,选择了默默的退出,成全幸福的一对。这四人之前的爱情纠葛都是真情,没有哪方比哪方更高级,哪方比哪方更纯洁,他们的选择或是勇敢的追随自己的内心,与对方在一起;或是接受对方不爱自己的现实,成全他人的幸福。有情人最后不能在一起,是一种遗憾;有情人成全他人在一起,更是一种大度。爱情的世界,没有正确与错误,任何的结果都是合理,走到了最后,路能走成什么样,都是未知,需要我们的内心去探索,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接受自己的内心。也许正是出于未知,构成了这个世界中最神秘,最让人期待、最美好的情感之一吧。
《人生》读书感悟心得相关文章:
★ 美文阅读心得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