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阅读心得通用(2)

关键词: 明朝那些事儿阅读心得,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明朝那些事儿
德洁0 分享 时间:

作者从元末明初的农民军队反抗蒙元统治者开始,一直写到崇祯走向那棵_树。期间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与具体人物为写作背景,有条不紊地记述了从公元1344年到公元1644年大明王朝三百年风风雨雨与是非兴衰。

读了《明朝那些事儿》后,我不仅了解了这段历史,还从这部书幽默风趣背后也读出了一个道理。在书中出现的,无不是当时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可他们当中,有死而后已的忠良,也有王振、魏忠贤之类的佞臣。魏忠贤在身后留下千古骂名,为世人所不齿,可他当时却是风光无限,权倾一时,羡慕、嫉妒者不计其数。然而,当年那位奋起反抗魏忠贤却被害死的正直大臣杨继盛,却为世人所赞叹、仰慕,流芳百世。在当时,杨继盛不过是阶下囚罢了,指不定还有人在嘲笑于他。由此可以看出好人不一定会和徐阶、张居正一样得志,坏人却常与王振一般猖狂。不要羡慕别人,只要自己没有错,身正不怕影子斜,那些诋毁的话,大可不必计较,凡是历史自有公断。

通过读《明朝那些事儿》,我发现作者的文笔也十分了得,文中记述的王侯将相,在他笔下似乎活了:历尽磨难,矢志不移,终于一统天下的朱元璋;足智多谋的刘伯温;才高八斗、谨慎低调的宋濂;勇猛善战、忠肝义胆的徐达、常遇春;权倾一时、风光无限,死后却遗臭万年的魏忠贤;耿直忠贞,“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当年明月”将帝王将相的心术、韬略刻画得惟妙惟肖。读了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他们的智慧,还提高了自己的文学素养,一举多得。

读《明朝那事儿》令我如饮甘霖,回味无穷,那种感觉真好。

明朝那些事儿阅读心得通用5

《明朝那些事儿》这部书,让我们得以用另一种目光去翻阅,用另一种态度去面对历史。

《明朝那些事儿》不仅没有普通史书独有的一种无聊,呆板,深奥在其中,反而还有一种趣味性的语言文字来形容过去的往事,这种趣味使我们被从前那些“无味”的历史给深深吸引住了。

从书中的字里行间中无不透出一种帝王的尊贵威严。原来皇帝的江山也并非是只用一纸兵权,一大群人马,一名优秀的指挥官就能得来的。为了一个称谓、一声高呼、一座江山…是要用无数鲜血和头颅换来的。看了书后我才明白,朱元璋只是为了一块地而与元朝作斗争,[农民两千年的起义只是为了一块地]而我一直认为,朱元璋是为了独霸江山才与元朝作斗争。

朱元璋的一个死对头,陈友谅。

陈友谅不像朱元璋那样是以实事求是的战斗方式而是传播迷信封建的方法来与朱元璋斗争的。在陈友谅的脑海中,亲情、友情、信义、忠诚什么的都是“天方夜谭”。那么,这也就注定了他不会成功,这也就是他失败的一个重要应素之一。就书中的一段话来概括陈友谅的一生:“陈友谅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坏人,但在那个乱世里,他的行为法者却是通用的选择。如果要生存下去,这似乎又是必然的选择。如果要生存下去,这似乎又是必然的选择,他的错误在于将这种法则发展到了极致,直到走火入魔的地步。迷信暴力,不讲基本的信义,使他丧失了人心。但他却又是一个真正的枭雄,他坏事做尽,却又敢作敢当。可惜,在那个乱世中,他只是个枭雄,真正的英雄是朱元璋。”

在这部书的第一册中,有一个小人物,但他在我心中是那么的伟大,他的一封遗书让我认识到,肉体的征服,不代表精神,灵魂上的屈服,他,就是文天祥!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

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作者当年明月在书中写了,他痛恨那种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实,历史很精彩,所有的历史都很好看,写《明朝那些事儿》就是为了证明历史的精彩!

历史不仅很好看,也很耐人寻味,不是吗?


明朝那些事儿阅读心得通用相关文章:

明朝那些事儿心得体会

最新明朝那些事儿读书心得

明朝那些事儿心得体会600

明朝那些事儿心得体会600

努力工作心得600字

道德经第一章最精辟心得感悟

红楼梦心得体会40回500字

158469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