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军训心得日记体会
通过军训,学生们能懂得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人生哲学。遇到困难、挫折和考验能以平常心对待,勇于拼搏挑战,超越自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军训心得日记体会,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校军训心得日记体会1
那一排排的队伍犹如大树般伫立在草坪上,那一声声口令响亮的回荡在每一个莘莘学子当中。口令变了,队形也变了,这就是军训,一次有组织性的活动。
动员大会,我很认真地听,领导老师们讲得头头是道,方方俱全,会场不时发出一阵一阵的掌声。军训是必不可少的,在坐的每位学生都要经历这种磨练,并提高自己的意志力,还可以是学到一些东西,能强身健体。没想到这么快就上高中了,真可谓光阴似箭哪,我得好好珍惜这个学习机会,借此来体会一下高中生活的那种苦。
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苦,饿其体肤”。立正、稍息、下蹲、摆臂、踏步这些基本动作要我们反复地做着,这些动作平常看起来非常简单的,而现在做起来却没那容易了,教官对动作的准确性要求的非常严格,对同学们也充满很高的期望。站军姿,给了你炎黄子孙不屈脊梁的身体,也给了你龙之传人无穷的毅力。练转身,体现了人类活跃敏捷的思维,更体现了集体主义的伟大。不积滴水,无以成江海。没有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就不可能有一个完整的,高质量的方队。训练的每一个动作,都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团结的力量,合作的力量,以及团队精神的重要。
学校军训心得日记体会2
“嘀——嘀嘀——”刺耳的铃声在耳畔回响,叫我们非起床不可。想到自己已是一名小军人,我便一下子从美梦中醒来,起床,穿衣,洗漱,整理内务……军训的生活再一次紧张有序的开始了。经过这两天多的训练,我们的身姿变得挺拔了,声音变得洪亮了,做事儿也变得更有序了……我突然意识到,这样的军训其实挺有意义的。
军训的生活是苦的,但一想到那些辛苦而摸摸无闻的农民伯伯,我们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只要我们表现得好,还能多休息,多做游戏,两个排一起快乐的拉歌在苦中作乐,耐人寻味。
我从没想过在这样的活动中请假,因为这些活动让我懂得不少。原本我们家早已打算在这几天去西藏玩,但爸妈宁可浪费两张几千块钱的机票也支持我来参加军训。我也认为在军训中学到的知识、学会的能力、悟出的道理远比两张机票更值钱!
军训的日子值得回味,也回味无穷,在此我也想向解放军叔叔们道一声:“您们辛苦了!
学校军训心得日记体会3
来到学校,我整理好军服大步的跨进校门,我来到教室与同学们一起大声的读书,过了一会年轻的教官进入了我们的视线,他告诉我们他姓胡。他让我们出去排队,因为我们是七班,所以我们分到的旗子写着“七连”两个大字,我们整齐的走到了我们的训练场地,胡教官说我们的第一个训练就是站军姿,我因为身体的原因只能看着同学们站在烈日下训练,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一转眼到了下午我与同学站在一起练军姿,一起唱“团结”这一首老军歌,还有各种各样的活动!
美好的一天又一次开始了!同学们依然很开心。过了一会胡教官忽然出现在教室门口,让我们和其他六个“连”一起在操场上集合,接着就开始了第二天的训练,我们训练了停止间转法、敬礼、踏步等动作。到了下午时,我们刚刚来的操场就下起了小雨,雨慢慢的变大,教官又带我们往回走,我们都在为不军训而感到伤心的时候,教官带着我们去了室内体育馆。我们在这里开了一个关于卫生和学习的会后而结束了今天的军训。
到了第三天,像往常一样,我们来到操场上,学习了跑步走、齐步走、蹲下、起立这些新的训练内容,下午我们还练了跑步走和齐步走。
最后一天,是我们的军训汇演。我们班是第一个出场表演,每一个人都很努力地练习着,大家的心里非常激动。可是不知怎地,我们在跑步走的时候有几个人不在一条线上了,最后我们成绩并不太理想。
虽然没拿到好的成绩,但我们依然快乐、开心,因为我们努力付出了。
学校军训心得日记体会4
记得军训之前,我觉得军训不仅苦,而且无聊。没想到,军训其实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它教会了我们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让我在军训后成长了很多。X月X日上午——,我们怀着兴奋和好奇,渴望军训的心情,来到了固安的军训基地。在这里,我们认识了陈教官,他将和我们一起训练7天。在这七天里,我们学会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刻苦训练、面对困难、挑战自我等等是什么意思。
军训的第一天,我们就学会了军事姿势。在此之前,对于从未接受过军训的我来说,我觉得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我想,‘立正一定很简单吧!’然而,当我真正体验到军事姿态的力量时,我不禁感到一种震撼。首先要立正,抬头,眼睛看前面。然后,拇指贴在食指的第二节,双手紧紧系在裤子上,中指紧贴裤缝,双腿伸直不弯曲。没什么。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很重要,即使身体有发痒的部位或者有昆虫飞来飞去。拉出军人的姿态真的很锻炼人。它教会我们什么是毅力,什么是坚持。这也告诉我们,部队有铁的纪律,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点行动就影响全局。在这里,我想到了士兵,他们是国家的卫士,是勇敢和无私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