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读书心得体会
《家》,中国作家巴金的长篇小说,《激流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为《春》《秋》。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家》的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家》的读书心得体会1
终于读完了《家》的最后一页,心中澎湃的浪花却没有平息。它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带给了我欢笑,悲伤,气愤,和失望……
《家》描述的是一个封建的大家庭的悲欢离合。在这样的家庭中,有着不可避免的明争暗斗,纠纷,不公与压迫。但又因为身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期,却也有令人感到惊奇的反抗。在封建社会的残酷迫使下,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受苦,煎熬,甚至是失去生命,因而故事中带着血和泪,带着控告与悲愤的呼声。把斗争的剑刺向了极度腐朽的封建社会以及害人的封建礼教,并暗示它走向灭亡道路。
我觉得书中最有魅力的东西就是矛盾。主人公中觉慧一群象征着一端,觉新连同老太爷一群象征着另一端。关于觉慧的个性,第三回就已经明显了——幼稚、叛逆、热情。刚在督军暑怀着满腔激情抒发了多时积累下的愤慨,却又在家里和老太爷吵上了一通。于是,觉新的话语在旁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实爷爷跟你说什么话,你只要不声不响地听着,让他一个人去说,等他话说够了,气平了,你答应几个‘是’就走出去不是更简单吗?”好一次矛盾,好一次思想的撞击。
说到觉新,便让我想到了梅:在觉新知道自己的订婚日后,“他绝望地痛哭,他关上门,他用铺盖蒙住头痛苦。他顺从了父亲的意志,没有怨言。可是在心里他却为着自己痛哭,为着他所爱的少女痛哭。”在父亲告诉他要去西蜀实业公司,在他面临着一生的理想被强制剥夺之时,“一个念头在他的脑子里打:‘一切都完了。’他的心里藏着不少的话,可是他一句也不说。”又是矛盾,又是思想的撞击。
《家》的读书心得体会2
《家》,巴金《爱情三部曲》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出版于1933年出版设为良友图书公司,主要讲述了物中主人公周如水的朋友吴仁民的经历,描写了旧社会时期各种不同的思想动态。
这是一部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而作的书,因此难免会有些浓厚的时代气息,封建、愚昧、腐朽,那些旧社会的东西依旧无法磨灭,这些东西无形的正在行凶作为就社会的残留,像一把锋利的刀刺杀这每一个人,而书中的高家,就是典型的代表。
高家是一个有钱的人家,还算有些气派,住的地方叫公馆,老爷是前清的举人,有个一官半职的,家里还有些许俾女,然而就在这样一个显赫的家里,却有着代表性的悲惨命运。
当我读完这篇长篇小说之后有了深深的感受,我觉得我是幸运的,可以在这种生活环境下成长,也庆幸有这么好的父母。
我也经常把自己的作文和巴金的文章做对比,巴金的文章常以家庭为题,把人物都写得很生动形象,更可以突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他也会经常写一些景物,每次都把事物描写的淋淋尽致,我也会经常阅读他的文章。
我的作文也有很多不足之处,用的四字词语很少,并且还驴头不对马尾,这些作文可能只有开头好罢了,简直就是流水账,而且我也很少读课外书,有时候读课外书时也是三心二意的,每次写随笔的时候都会想好半天。当我读完巴金先生写的这篇文章之后,我一定会象巴金先生学习的,我也会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学习,报答父母,谢谢他们给我一个这么良好的生活环境。
《家》的读书心得体会3
巴金,作为现代著名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不少杰出的作品,以爱情和婚姻纠葛为主要线索的《家》是激流三部曲之一,是这位文学大师的代表作。
小说《家》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世家”“同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制度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族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颂赞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小说觉慧,觉民,觉新三兄弟在爱情婚姻下的不同遭遇。主人公觉慧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叛逆者形象,以及其二哥觉民都是在五四思潮下的觉醒,体察到封建家庭的虚伪、黑暗和腐朽。他们追求先进的思想,关注时事,积极参加反封建活动,他们渴望自由的爱情,讨厌封建的家庭婚姻,讨厌连自己的婚姻都要被束缚,讨厌将自己的感情葬送在封建礼教中,就像觉慧与丫头鸣凤,明知道身份地位悬殊,却还是不顾世俗的眼光相互爱着,甚至当冯乐山要娶鸣凤做姨太太时,她宁愿投河自尽也要扞卫自己的爱情。而觉民与琴都是典型的先进青年,在他们见证了觉新、觉慧惨痛的爱情经历后决定奋力一搏,到最后终于赢得了他们的自由。而大哥觉新是一个典型的人物形象,甚至现在的话说,他有着人格分裂症,他不满旧家庭的专制,然而作为长子长孙的他,又加上受封建礼教较多的约束,他养成了委屈求全懦弱顺从的性格。他不敢大胆反抗,义无反顾,以至于不能与自己喜欢的梅芬结婚,更是将温柔贤惠,善解人意的妻子瑞珏推向了死亡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