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读书笔记心得(2)
“海淀卫生院的女医生第一次穿隔离服,喜欢了一半又去拎一只桶,拎着那只同她好像忘了要干什么,拿着空的小红桶在原地转来转去。我问她怎么了,她嘴里念叨着:‘我小孩才一岁,我小孩才一岁。’”或许我们看见过医务人员不顾自己的安危,毅然救治着病人,可是我们没有看见他们犹豫时,他们也有家人,他们也想继续活着,他们也有自私的想法。当我们看见他们犹豫之后决定奋斗在一线时,或许更能体会他们的纠结,同时更加觉得他们的大爱,看见医护人员的伟大。他们的伟大来源于患者对于生命的渴望,当他们看到病患在生死的边缘徘徊时,想到自己是可以救他们的人便会激发出这样的能量,他们知道医生要让人活着,自己得有牺牲的准备。
“一个病人来了之后晚上从来不睡,总张这眼睛坐着,怕睡着了就死了。”这是一位医生对病患的描写,许多病人都在绝望中保持着希冀,他们迫切地想活下去,可是在封闭的监护室里,看到的都是穿着厚厚隔离服的医务人员,看不见他们的脸,在这种情况下还有什么希望呢。作者曾在文章中说过“非典时,我很少感到恐惧,有一些比这更强烈的感情控制了人。但那天晚上,我站在水龙头下,开着冷水,水流过皮肤,一下浮出颤栗的粗颗粒,涂上洗面奶,把脸上擦的都是泡沫,突然觉得是死神在摸着我的脸。我一下子睁大眼睛,血管在颈上嘣嘣的跳。我摸着血管,这就是最原始的东西。活着就是活着。在所有的灾难中,这个温热的跳动就是活着。”
在灾难面前人和生命都是渺小的,但是那又怎样,即使渺小还是要珍惜每一天,不是吗?通过柴静的文字我们看见了很多,有作为医生的大爱和高尚的医德,有对于生命的尊敬,有对于生命新的思考……
《看见》读书笔记心得4
她一个超级富有情感的人,报到真实富有情感。字里行间,你能看出她比常人的感情要丰富许多。和别人基于逻辑推理不同,感性又正义。
记得刚刚读的时候,停一会儿,看一段,然后再看,再停一会儿、再忍不住看一段。有一种难以自持的辛酸,有好几个场景好像就在我的眼前,然后鼻子酸酸的,差点儿掉泪。
柴静这样的感性的人,需要让自己确信某种事物,那么需要顿悟后然后去决定的。就如她写到去汶川采访地震灾区的那一篇:当她在看到地震过后,灾区的人开始重新站起来,植物开始重新长起来………她也要孕育一个孩子了。生孩子这么自然且必然的事情,但是在她这儿,是这么表达出来,是时候了……
既有感性的一面,我说了,她也是正义的、理性的……
如果过于感性,那么作为一个媒体人,容易将新闻中引起共鸣的点,直接给你看。最后总结一下个人的看法,事实也就未免真的是事实了。特别理性的媒体人呢,有时候会不在乎人性了,就如福尔摩斯似的推理、认证、惯用冷眼去看待社会的一切。读《看见》就会想到,这个作者应该是一个专业的作家或者至少是个大V,不管是否是,是否是所有的都是真实的,但是某种感情或者敏感都会书中引起读者的想象、共鸣。一起来宣泄。可她却是个媒体人,是一名记者。似乎是正义的代表,除了追求公正,也懂了她的反复,重复的伸张自己的不能直接言明的职业情感。
富于人情味的报到,平衡的站在正义的一方,不至于过于主观,但又不失情感。恰到好处的表达、陈述。她没有选择站在高处利用人性,而是躲在暗处,窥探人性。万事皆有难言之隐。
最后,是的,她好像应该是一个编剧、是一个导演。印象深刻的就是“每个人在社会上就是扮演角色的演员”。
“我原以为这一辈子,就是每天想着怎么把一个问题问好,把衣服穿好,每天走过熟悉又局促的街道,就这么到死,没想到还有这么一天。整个病区里只有三个病人,没有医生,没有护士,没有鞋底在水泥地上的摩擦声,没有金属托盘在什么地方叮当作响着,病区没有任何声音。他指着给我看墙上的黑板;上面写着二十二个人的名字,其中十九个后面都用白粉笔写着:肺炎,肺炎,肺炎……
离开的时候,我看见另一张病床上的小伙子,脖子上绑着一个痰巾,上面有一些秽迹,小腿露在被子外面,全是曲张的静脉。我们走过的时候,他连看都不看一眼。我停下来看他。他没有昏迷,眼睛是睁着的,只是什么表情也没有。
《看见》读书笔记心得5
《看见》是我阅读过的一本最为接近生活的书,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新闻,内容贴切生活和真实画面感。也让我在大脑里回忆了过往走过的岁月年华,现在选择看此书也是源于内心的需求。当我在合上《曾国藩传》之后,对此书有着特别浓烈的阅读心,于是此次翻阅挺让我感到意外的。
书中大部分内容讲的都是当时时事新闻、人物故事、还有作者柴静一些个人生活、工作中的日常包括和同事领导相处共事的小细节。读这样一本书会让你很容易被作者的文字带入到当时的时间里,去体会去了解更清晰的知道作为一名青年新闻记者的努力与付出,包括一切来源于外界的声音。
会让你对新闻记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理解,对新闻的报道和真实故事的背后有了更清晰的概念。
这不仅仅只是一本新闻类的书籍,它还是一本能让你在了解当时事件的情况下帮助你更容易《看见》故事内心的真相让我们更全面的去了解背后的真实故事。
《看见》读书笔记心得相关文章:
★ 论语读书笔记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