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书心得作文
《活着》是中国当代作家余华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发表于《收获》1992年第6期。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活着读书心得作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活着读书心得作文1
看完余华的小说《活着》,像是读了一部中国近代简史。作者从一个普通人的经历,描写了民国、国共内战、土改、自然灾害、包产到户……近半个世纪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故事。这本书让我们了解了这半个世纪,普通中国人生活的现状是什么样,特别是农村的生活情况。
作者通篇没有大数据和大场面的描写,没有华丽的辞藻,而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状况。读来却能触动人的心灵,感人肺腑,使人过目难忘。
读完《活着》之后,我感触最深的有三点:
一、做人勿贪。主人公福贵,是地主家的少爷。家里有一百多亩地,在村里的富裕程度可见一般。不幸的是,他染上了赌博的恶习。他最初赌博的时候,或许想法很简单,想把家里的一百多亩地通过赌博变成二百多亩。人只要一贪婪,心态就变了。心态一变,道德、法律、廉耻、爱情、友情、亲情都不顾了。所以佛家讲的三恶“贪、嗔、痴”中把贪列在首位。
二、洁身自好。就是各种鸡汤里说的自律,佛家所说的各种戒,儒家所说的修身。主人公福贵赌博输得倾家荡产回到家里之后,长工叫他少爷。他说“别叫我少爷,叫我畜牲”。后来他爹被气死了,最令我震撼的是那句话“我把我爹气死了,却让我娘、家珍(我的老婆)、凤霞(我的女儿)跟着我活受罪”。看到这句话,我才懂得了黄赌毒对一个家庭的破坏力有多大。恶的事情,永远不能去尝试。
三、坚强。主人公福贵在年轻的时候,他的爹被他自己气死了。他被抓壮丁的时候,他的娘因为生病而有疾而终。战争结束后,好不容易全家团聚了,他的老婆家珍却得了重病。他的儿子有庆,小学还没有毕业,由于一次医疗事故失去了生命。他的女儿凤霞在生孩子的时候,失血过多而命赴黄泉。他的女婿二喜卒于一起意外的工程事故。后来唯一陪伴他的外孙苦根在七岁时不幸夭折。福贵所受到的不幸和打击接踵而至,用他自己的话说“想哭都没有了眼泪”。也许这些岁月他是说熬过来的,但没有一颗坚强的心是无法好好地活着的。
活着读书心得作文2
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每个人都背负着不小的压力,就连朝气蓬勃的中学生也被考学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每个人都在忙碌着,甚至抱怨着。
我也曾经抱怨生活,抱怨自己玩耍的时间不如别人多,抱怨别人有的东西我没有,抱怨学习压力大。但我读完《活着》之后,我发现生活并没有那么糟。我仅仅是因为一些小事抱怨,而故事的主人公福贵经历了种种磨难却仍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坚强的活着。
福贵曾是一位富家子弟,整天游手好闲,最终因为赌博输掉了祖上几代人的心血,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后又因去城里请郎中遇到了军的连长被抓去充兵,在炮火与硝烟中死里逃生,诱因解放军的开明政策得以重返家乡。但回乡后他发现自己的娘已经永远的离开了自己,女儿又因感冒永远失去了声音和听觉。尽管这样,福贵仍选择与家人继续生活。几年后,福贵的儿子因给自己的校长献血而死掉,老婆又一病不起生活陷入了困境,好在不久后自己的女儿凤霞嫁了人,无论是在经济还是精神上都得到了一定安慰。然而好景不长,凤霞有因难产死在了医院,富贵的老婆终于忍不住悲痛永远的离开了富贵。不久后自己的女婿又因水泥板倒塌死于非命。就只剩下逐渐老去的福贵与小孙子相依为命,谁知不久后小孙子因吃了太多的豆子也离开了他。坚强的福贵尽管命运再三捉弄他他仍然选择了坚强的活下去!
正如《西雅图时报》所说:这是一次残忍的阅读。我无数次的感叹福贵命运的悲惨,而他自己却勇敢坚强的面对了这一切,令我既佩服又感动。
想想看,我的生活其实十分美好我有一个和谐美好的家庭,我的家人和我都十分健康。并且我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我不用担心自己的吃穿。比起福贵,我没有任何理由来抱怨生活。
活着读书心得作文3
应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仅肩上多了一份职责,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期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之后也正因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正因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