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读书心得

关键词: 林清玄的读书心得,林清玄,读书心得
宇优0 分享 时间: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总结呢?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林清玄的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林清玄的读书心得1

天气渐渐入秋,夜晚常有凉爽的风掠过。快开学了,要干的事情就越来越多了。好不容易有了空闲的时间,拿起那本经久不衰的林清玄散文集又翻了起来,其中有许多寓意深刻的文章。

然而,我记忆最深的是“水终有澄清的一天”。那足有半人高的水缸和母亲的话常常在焦躁时提醒了我一次又一次。在作者所生活的“三合院”中,摆了一排大水缸,因为让水污浊只要一下子,但要澄清却要等上好几天,所以规定他们不可以玩大水缸里的水。

可是他们家正巧坐落在去中学的必经之路上,每逢有调皮好动的学生经过的时候,都会冲进院子,把水搅得浑浊。以至于不能一直守在院子里的他们愤怒又紧张。这时,母亲心平气和地对他们说:“水,终有澄清的一天”。是的,他们开始做好自己的事,不再去理会那些调皮的孩子。水,终究是澄清了。

母亲虽然是一位十分平庸的农村妇女,但是说的话简明却又富有哲理。母亲是一位洁身自爱的人,以至于使作者终身受益。

任谁身上都会发生误会、错误。但有人平静、理智的面对了;有的人却急于辩解。而那安静如实的人呢,微笑着继续了自己的好日子;过度紧张的人却落了一个一无是处的下场。当我们的心清明,问题也就清晰了。正如林清玄所说:“心境就像水缸里的水,来自天地,自然澄清”。

林清玄的读书心得2

初读《林清玄散文集》,我感受到林清玄清澈灵动的话语,犹如一道清泉,在这浮华人世里涤荡心灵,开启心智。应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林清玄以自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化作完美的情绪,在无言中冥合真谛。

翻开书页,阅读着细腻的文字,包含着作者纯善的心,用寥寥几笔勾勒出人们内心的柔软。每篇文章不长,但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那几行文字令我平和安宁,心如止水。

在这一行行质朴的文字里,我悟出了丰富的人生哲理:读了《飞蛾与蝙蝠》,我感到我们有时有撞树的盲点与扑火的执着,总是要经过很多次的碰撞与燃烧,才能睁开眼睛,小心谨慎,但也不应嘲笑它的举动,不轻视它向往光明的精神;读了《活珍珠》,我感到人要像珍珠一样养成重塑伤口的本领,转化生命的创伤,使自己变成美丽的珍珠,包容人生的伤痛,焕发生命的光彩;读了《不南飞的大雁》,我感到在成长的道路上应当撒些荆棘,不要把一切优越条件都给我们,这样才能敢于面对困难和挫折,成为生活的强者;读了《吉祥鸟》,我感到这个世界上事物的价值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改变了我们的偏见,事物的价值就改变了,那象征凶事的,不吉祥的不是乌鸦,而是我们的心。

林清玄的读书心得3

记得从初中开学到现在一共读了三本散文集,它们分别是《张晓风散文》、《毕淑敏散文》和《林清玄散文》。这几本书都非常好,各有各的韵味,但,使我感触最深得还是《林清玄散文》了。作为一名初一的学生,刚开始读他的文章感觉会有很多地方难以理解,但是回过头来细细咀嚼,你便会懂得许多人生中的道理。恬淡自然,字里行间无时无刻不透露出淡淡禅意,小小的故事中往往蕴含着大大的哲理,这就是林清玄的文章。读了他的作品,使我浮躁的心慢慢平静了下来,是不可多得的养心妙药。

散文的第一辑就取了一个富有禅意的名字——心的菩提。这一集收录的文章大多以作者内心的感悟为主。其中《佛鼓》这篇文章给我的印象尤为深刻。自从读了《佛鼓》之后,佛寺里悠远绵长的钟声似乎深深渗入了我的内心。隔绝了人世间的喧嚣,人的心平静如水。读着这篇文章时,仿佛有轻微的佛鼓声从远方传入我的耳畔。此时我的内心就像菩提树一样纯净、透明。

《走向生命的大美》一文中写到:唯有清明的心,才能体验到什么是真实的美。唯有不断的觉悟,才使体验到的美更深刻、广大、雄浑。也唯有无上正觉的人,才能迈向生命的大美、至美、完美。透过这些文字,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美丽要有清明的心与无上的觉悟,心的纯美才使人洗涤心中的污垢,只有心的修炼,才能跨越生命的苦痛。

183906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