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个人读书心得(2)
说到学问,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论语》,而《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所言之记录。
论语之所以被全世界所推崇是因为这本书包含了“仁德孝学礼和知”七个方面,是人们共同追求的。时至今日,论语已经被世人们牢牢铭记在心。
其中,让我深有感触的一句话是我对《论语》敬佩的原因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也”意思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在千年以前的古人早已懂得了这个道理。何为父母?即生育、抚养你的人,你的生命是父母赐予你的。何为长辈?即呵护,疼爱你的人,你的成长是长辈见证的。这么看来,尊敬他们不是一件理所应当的事实。这样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问题,却有多少人没能去做到的?
我们常常在新闻上看到这样的新闻,某青年因家长几句怨言,竟大打出手,下手丝毫不留情。面对这样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之中,有多少问题存在?想必人之初,性本善,就算受到种种原因的综合影响之下,也不可能做出这种行为,定是平时所积累的不满就此宣泄。而不满又从何而来?就是不尊重开始的,你的不尊重,导致了你的不满,心中有个念头:总想着他们凭什么说我,对我这么不尊重。然则是你从一开始就错了,多一份尊重,就多一份宽容与理解就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口角。
其实,尊重是相对性的,应该尊重父母为先。他们也曾有过尊重他们的父母,也想让你明白,也许他们出发点错了,但他们总比你理性许多,说归说,但有个度,干出一些出格的事就不是正当的行为。尊重你的父母,他们定会尊重你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以尊重为前提。不要以为他们是你的父母就不觉的什么了,相反他们还是你最重要的人。
“孝弟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是《论语》所告诉我们的,也是我人生中的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不让我迷失在社会这片汪洋大海之中。
《论语》个人读书心得4
《论语》一书是五千年文明史中历代仁人志士千锤百炼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它的中华文化充实了我的生活;它的传统美德感召了我的思想;它的前贤哲理熏陶了我的情操,所以,我十分喜欢《论语》这本书。
读完《论语》后,我受益匪浅。我懂得了求学必须按时温习,才能获得更多的知识;我懂得了待人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我懂得了孝敬父母,尊敬兄长是一种美德;我懂得了君子追求真理,不是追求物质享受。
而在《论语》中,我最喜欢是这句: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它告诉我学无止境,要温习学过的'知识,就会有新的体会和发现,这样就可以为人师表了。而苏轼就是一个温故知新的人,养成亲手抄书、经常温习的习惯。因此他便三抄《汉书》,但并不是哗众取宠,而是带着明确的目的去思考和研究问题,所以他是我学习的榜样。当然,从三四年级到现在,我也有养成抄书的好习惯,一到六年级语文课本中的日积月累、资料袋、诗歌等一些知识被我抄到一个本子上,因为我知道这样又便于我复习,而且边抄边想,不仅可以温习以前的知识,还能有不同的体会和发现。有时,一本书我会看上三遍或更多,这样这本书就会被我完全理解了,刚好印证了这句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正是我读书学习的切身体会。
在读《论语》这本书时,我感受自己就像一直在只是天空中展翅翱翔的雏鹰,是快乐的,是兴奋的,享受着知识带给我的乐趣。希望大家有机会也去看看《论语》这本书,让你们都养成一个个良好的习惯,做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论语》个人读书心得5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书中充分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和广泛。
《论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语言质朴精练。其中有许多传诵至今的名言,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任重而道远”。它们所蕴涵的深邃的寓意脍炙人口。
读《论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一道晶亮跳跃、清澈见底的小溪,而是一条辽阔、深不可及的滚滚大江,它磅礴的气势深深打动了我们,让人久久地沉思。
孔子将“礼”作为最完美的伦理规范和制度,同时,他又将“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和品质。“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在《论语》中被着重表达。它的内涵是丰富的,其中体现之一为“仁者先难而后获”,意思是:仁人是难事做在人前,收获退居人后。相当于我们今天常说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这也是当今社会衡量人的道德水准、精神品质的尺度之一,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努力追求的一种境界。由此可见《论语》对现实社会的积极的影响和它强旺的生命力。
《论语》中有与当代思想相悖谬的地方,应该芟除。但它的菁华必然陶铸我们。
《论语》个人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 读书心得《论语》
★ 论语的读书心得
★ 论语读书心得感悟
★ 大学论语读书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