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巴金家读后心得(2)

关键词: 家巴金个人读后心得,家巴金读后心得,巴金
德洁0 分享 时间:

而我现在读来确实已经对觉慧有了自己的判断,我有时不能完全赞同觉慧。我有时很同情觉新,甚至觉得觉新的做法并没有什么异常。而对觉民,更是觉得他成熟、冷静,对世事有自己的判断,又能够忍耐自己所厌烦的东西,有能够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这样才是正确的。人或许只有积极抵抗与消极抵抗相结合,才能活得更好,最后觉民不是活得了幸福,并在家中长期生活下去?或许这样的结局更适合普通人。

但我想作者并不是我以上一段的意思,他希望年轻人能够奋起反抗,去接受新思想,用自己的力量去改变这个世界。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就是一个人的三方面。每个人都是同样的矛盾体,而对于任何事情的做法,都有着三种不同的计划,恰是三兄弟身上所体现出的性格与行事方式。看书时,会觉得有时自己是觉慧,想要反抗,却困难重重,又对社会抱怨多多,有时是觉新,虽名“觉新”,却很“守旧”,逆来顺受,接受着命运的安排,有时又觉得自己是觉民,可以对他人有着强烈的同情,可是试着用语言抚慰每一个人心灵的伤。

我想我或许是被书本毒害太深的一个人,终究不能如觉慧一样。

再来说说这本书。

这本书很难说是悲剧还是喜剧。因为瑞珏、梅、鸣凤、爷爷的死、大家庭的没落,不得不说是悲剧。而最后觉慧去上海追寻新思想,觉民得到幸福,这又给此书留下了希望。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是一部厚重的书。

此书的语言很简练,却又很深刻。作者在书中有大量评论的话,并将这些话与叙述将结合,这是些具有普遍意义的经过提炼的话,将这种深刻有理的话语寓于具体事情之中,更显出其深刻见解。正如有一段是即将睡觉,便将人的性格与世事和睡觉联系起来,有一段是将花园里的湖,便说这个家就像湖一样,表面平静而内里波涛汹涌。

而总体来说,语言叙述性很强,并有张有简,很流畅,点到为止。详略恰到好处。

我想这部书从整体上来说是值得一读的,你会看见厌烦的有趣的上一辈人,看见积极反抗的下一辈人,还会看见在社会之中漂浮着的这一辈人。你会看见这个社会,或许还会看见你自己。

个人巴金家读后心得5

读完《家》,一种压抑的心情才有所解脱。

我用了两天的零碎时间读完了这部小说。它所引起的感觉跟我之前看电影时是完全不同的。它极大地引起了我同情、悲愤的情绪,甚至影响了日常的心情。

《家》是一部记录一个正在崩坏的资产阶级家庭的全部悲欢离合的历史。这个在封建制度背景下生存的大家庭,有着不可避免的家庭纠纷、勾心斗角、压迫与不公,但又因处于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时期,却也有着令人惊喜的反抗。悲与欢、压迫与反抗成为小说中涌动的激流。而其中最动人心弦的是,一群年轻可爱的生命在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下受苦、挣扎而不免于死亡。因此小说中带着血和泪,带着悲愤与控告的呼声,把斗争的锋芒指向了极度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害人的、束缚人的封建礼教,并暗示它必将走向灭亡的道路。

仅仅在这么一个大公馆里,就有了那么多不同的命运,而更多的是悲惨的命运。觉新的顺从、鸣凤、梅芬、瑞钰的惨死。都让人沉浸与悲痛中。而封建的一切反映在此,愈加可悲。在每次的宴席上,祖父的席桌上必定是静得让人不敢喘息的,祖父举箸,他人方举。因为祖父在这个家族中处于最高地位,代表着不可抗拒的权力。于是封建的等级制度与专断淹没了一个家庭的融洽与欢乐。还有,在瑞钰临产的时候,觉新竟被以妇人在家生产会让长辈的灵柩有血光之灾的鬼话要求把瑞钰搬到城外!最后导致了瑞钰的难产而死!这又是什么荒唐的封建礼教!竟把人推向绝路!

就如巴金先生所说的一样,“我写《家》的时候,仿佛在跟一些人一块而儿受苦,跟一些人一块儿在魔爪下面挣扎。我陪着那些可爱的年轻的生命欢笑,也陪着他们一起哀哭。”我也恨,恨这一切悲剧的缘由,恨这些可恶的封建制度礼教。所以阅读的时候,我常常在曲折的情节中,在令人愤怒的场景中悲愤不已。里面有太多受苦受压迫的人,有太多似乎只需跨出一步就能胜利的事实。可是我不能替小说中的人物说话,只能任由心境压抑。因而我阅读的时候没一刻是轻松的。幸而,小说中有了一个觉慧。他是进步的,觉醒的。他敢于反抗祖父的命令,敢于指责大哥觉新的“作揖主义”,他反抗家中腐朽落后又压迫人的一切。于是他的觉醒意识时时促使他在言语上的搏击。而随着矛盾的激化,他的言语确实起到了打击的作用。最后他离家,出走于更广的空间。于是,仿佛一个旧的落后的封建时代在他背后落下了帷幕,另一个新的光明的时代在他的面前升起!


个人巴金家读后心得相关文章:

巴金《家》优秀读后感

家巴金读后感800字

2021年巴金电影《家》观后感

巴金的家读后感800字

巴金《家》读后感

2021《家》巴金读后感

巴金《家》读后感300字

巴金家读后感600字

初一巴金家读后感600字

家的读后感心得体会

223295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