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2)
伤人的封建礼教,体现了鲁迅先生要求“人的解放”的愿望。虽然在鲁迅的童年中有一些不愉快的事情,但不时从字里行间中透露出来的那份天真灿漫的感情,着实令人心旷神怡,无限向往。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4
春华秋实,好一个飘然而来的百草园,它播种了迅哥儿的童年:挺立在身旁的枯槐与亭前的皂荚树在幽幽地喃语;脚下,一片厚实的土地,烙着周家人的足迹。朝花,夕拾。
万物复苏,百草丰茂。光着的脚丫以往与细嫩的草茎有多少次亲密接触。
猎猎西风,刮走了百草园的春。夏日时节,如能在树下乘凉,再听听长妈妈的故事,亦是一大乐事。长长的夏草中,“美女蛇”的传说是那样神奇,不知当初蒲松龄听说过没有?杂草丛生的百草园透露着神秘,或许这正是迅哥儿悠悠的童年情趣吧!神秘的百草园,在夏日里疯长,无眠。
秋,是叶落的季节。这诗般美妙季节让百草园收获了幸福的沉静。看吧,迅哥儿正与落叶嬉戏,纷飞的黄叶儿,一片片将自我单薄而柔弱的身躯覆盖在童年的足迹上。每一片,都是盛开在鲁迅笔尖的花;周家人谈论着丰收,十五月圆之夜,迅哥儿便将自我稚嫩幻想寄给月亮神。
时光荏苒,一晃已是深秋,也许迅哥儿正准备着捕鸟的工具吧!雪来了,银装素裹的百草园是安详的。等天稍一放晴,迅哥儿就会出来捕鸟。麻雀是他的手下败将,但每一次太心急,总捕不到大鸟。就像学飞的雏鸟,每一次都想放弃练习飞翔,怎能成为傲视蓝天的雄鹰?就像我童年时放飞的风筝,总是等不及将它放上天空,便又心急地将它拉了下来。
又是一年。一年里,百草园里洒满了欢笑、泪水,融进了草上跃动的风。没有华丽的装束,没有深情的洗礼,岁月是这儿缓缓流动的音符,它沉淀在迅哥悠悠的回忆里。朝花,夕拾。
可是我的百草园呢?
我想,我也会拥有自我的百草园,因为年少是美丽的,是充满幻想的。早上,我定能看见辛勤的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午后,我定能欣赏向日葵吮吸阳光;黄昏,我定能遥望白云挽住夕阳;夜晚,我定能仰望树梢牵着月亮……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5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本需要慢慢品味才能知作者心的书,我读了很多遍,直到今日合上书本,才最终对其中几篇有所领悟。《朝花夕拾》原本叫做“旧事重提”,收录了鲁迅记述他童年和青年生活片段的10篇文章。本应当欢乐美丽的童年,因为笼罩在那个封建社会,时不时透出些迂腐的气息,所以鲁迅以看似温情的语言,激烈地批判着那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给我印象颇深的是《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文章回忆鲁迅在仙台留学时期的生活,记叙了鲁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的过程和对他的怀念。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自然是低能儿……”看到这句话,我的心像是被锋利的刀子狠狠地刺了一下。那个年代是中国历史上屈辱的岁月,专制皇权高度加强,国家日渐闭关锁国,西方列强强迫中国打开大门并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国民在封建思想的束缚下已经没有了分辨是非的确定本事。戊戌变法失败后,戊戌六君子被处死,周围围观的人群拍手叫好,殊不知这六个伟大的人正是为了自我而死。书中鲁迅提到看电影看到中国人见到自我的同胞被外国人处死竟和日本人一齐欢呼,这些思想麻木的中国人令我们痛心。
为了挽救中国人民,也为了拯救祖国,鲁迅毅然弃医从文。1918年,鲁迅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他的第一篇白话文《狂人日记》,它经过“狂人”之口,把几千年的中国封建专制的历史痛斥为“吃人”的历史,向沉滞落后的中国社会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严厉质问,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范文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