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的读书心得体会大全(2)

关键词: 恶意读书心得,恶意读书感悟,恶意读后感
宇优0 分享 时间:

更具体来说的话,是一种被慰藉的感受。

在一个推理小说家身上寻求慰藉而非刺激可能是一种听起来有点奇怪的说法。不过,在读过《白夜行》后,可能便可理解一点对故事的女主角所抱持的同情心。作为一个童年过得并不那么愉快的人,在看到女孩扭曲的内心被一层一层剥开的时候,确实会在心底荡起“这或者也是我的故事”的感情。

当然,推理小说并非非要唤起人内心的情感,任何小说也不具备这样的职责。不过,作为寻常之人,我还是盼望着有什么小说能够将隐匿在我内心的那些不安拖出来,以逻辑去分析,同时以感情去抚慰。

《恶意》的读书心得体会大全4

今年看的第一本书:《恶意》。

最有意思的地方是情节的反转。

在前五章野野口修和加贺刑警的自述里,日高邦彦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修则善良懦弱。修是日高的影子作家,日高的畅销书都是修写出来的,修和日高因车祸而死的前妻有外遇,并且怀疑她的死不简单。修罹癌,时日无多,在日高去加拿大的前夕,新仇旧恨一并算上,临时起意,杀了日高。随着调查的推进,国中时的修和日高还牵扯在校园暴力里。

根据前五章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修是校园暴力的受害者,日高是校园暴力的加害者。

到了第六章,反转来了。原来都被修骗了,修创造了他和日高的形象,编造了和日高前妻的故事,修也不是日高的影子作家。反而在校园暴力中,修是帮凶,日高是善良正直不屈服的人,而且在自己成为畅销书作家后,还无私帮助修。

《恶意》讲的就是这么一个故事,情节是反转的,但人物的性格却是至始至终统一的,善与恶分明。而书里面还有一起校园暴力案件,是被害者忍无可忍捅了加害者。这个案件里,善与恶的边界就模糊了,人物形象更饱满,更复杂。东野圭吾的另一部作品《白夜行》里面的女主就是从一个受害者变成加害者,男主出于保护女主的意图犯下了很多罪行,那本书真绝望。

我还是更喜欢复杂的人物形象,这样的人物更饱满。在现实生活里,善与恶并不是黑白分明,还有很多灰色地带,让人难以评判。人的性格也不是百分百的善,好人坏人这种概念太绝对化了。

当然,这本书的主题并不是讨论善与恶的边界,而是说善良的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引狼入室,成为被宰的羔羊。正如里面经常被引用的一段话:

“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有种恶意不需要理由,而且可以深刻到赔上自己以至对方于死地。”

其实我觉得修是有天分的,他精心策划的一切都能出书了。只是他的聪明没用对地方,长歪了,人被嫉妒蒙蔽了双眼,脑中一热,什么都不顾了。修这样的性格和他的家庭背景和个人经历脱不开关系,在家,他的父母总在抱怨一切。在学校,校园暴力大行其道,这些都助长了他内心的恶。

《恶意》的读书心得体会大全5

之前,我阅读了东野圭吾的一本书《恶意》,虽然是第二次阅读,但我依然觉得百看不厌。

故事主要说的是一名作家日高邦彦被害,他的妻子与好友野野口修发现并报警。加贺恭一郎参加此次案件的调查,再经过分析后,发现这是野野口修做的,野野口修的动机是因为日高邦彦一直把野野口修当作影子作家来用他的作品以助自己成名,还将野野口修心爱的女子杀害,于是做出这样的惨案。因为犯案动机合理合据,而野野口修也得了癌症,所以大家也将这可怜人的案子结了。

一般的推理小说到这就结束了,但当我看到这时,书本还有很多页,于是我怀着好奇心继续看了下去,却越看越心寒。

加贺恭一郎在后续情节中思考出几分不对劲,于是他继续调查了下去。却在这样的调查中挖掘出一个黑暗而又足够真实的事实:野野口修用了一块块布遮掩住其他人的眼睛,这些布叫假象。

为什么我会这么说,因为故事真相是日高邦彦才是无辜的受害者,而真正的恶狼是野野口修。他制造出假证据,即使在仅存的岁月中也要抹黑他昔日的好友日高邦彦。而他的犯罪动机只是因为在年少时日高邦彦对他伸出的援手使他产生的自卑,以及在未来日高邦彦对他提供帮助时所产生的嫉妒。

“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看他不爽!”这句台词使我对这本书所描写的人性更加记忆深刻。我也曾在网上看到过一段话,它是这么说的:“《白夜行》中的男孩子为了喜欢的姑娘不惜完全毁灭自己,而《恶意》中的野野口修只是为了自己的一种莫名其妙的恶意,杀害了一直帮助自己的朋友,但这还不是最可怕,最可怕的是野野口修穷尽最后的岁月也要玷污日高的整个人生,甚至杀害他,都只不过是一个开始的步骤。”

《恶意》的读书心得体会大全相关文章:

伊索寓言读后感心得范文400字

王一梅童话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牛虻读书笔记心得

有关伊索寓言读书心得体会

学生《西游记》读后感500字左右

读书笔记内容及心得

输赢读书心得体会

学生会读书心得体会范文大全5篇

大学生读书心得体会

世界读书日的心得体会5篇

237733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