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国演义读后心得怎么写(2)
读了《三国演义》以后,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三国演义》让我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明白了历史是我国宝贵的遗产的,我们应该去了解它。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心得怎么写4
这天,我读了《三国演义》,顿时有感于怀。
人们都认为三国是在公元190年到公元280年这90年里,实际上真正的”三国是在“三分天下吴蜀魏”那个时候,但要是只写真正的三国,那么曹操和其他三国名人就没有出场的机会了,《三国演义》也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枭雄,也就是凶猛的英雄,最先想到的就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令他威风八面,加上他平时南征北战,在人们心中自然会成为枭雄。然后他的基本策略是招降纳叛,因此他得到了人才和武将还有许多他想要的东西,但是,曹操随着自我的发展,野心也开始膨胀,从枭雄摇身一变成奸雄,从骑都尉升到丞相,就差没当皇帝了。当我看完曹操的事迹后,再回顾他以前的事,不得不承认他很了不起,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很多人都说刘备是枭雄,我却不这么认为,然后曹操每次打仗都是冲在前面,然后刘备就很少出马,但他战黄巾,斗吕布时,他打的很英勇。刘备是靠着诸葛亮和那一群大将夺得了一片天地,皇叔的称号和携民渡江的事再加上他的武将丰功伟迹,在人们心中真不明白他的人气和地位飙升到什么层度。
孙权是个好皇帝,可“藉兄父之基业”这几个字使他很难堪,然后但他带兵打和政治方面都很卓越。在《三国演义》里孙权既没有曹操那么凶猛,也不像刘备那么懦弱,因此名声比较好,活得比曹操和刘备长,使得吴国的寿命长。
匆匆忙忙地赶了一个下午,没打完,也打不完,过不,看在我是新手又打字辛苦的份上,还是饶我吧。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心得怎么写5
今年暑假,我读了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一部描写东汉末年和整个三国时代以及西晋初期以曹操、刘备、孙权为首的魏、蜀、吴三个政治、军事集一团一之间的矛盾和斗争的历史演义小说,在这本小说中有许多的英雄豪杰,仁义爱国的刘备、骁勇善战的关羽、心直口快的张飞、威风凛凛的孙权、阴险狡诈的曹操等。在众多人物中,我最喜欢的是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中,诸葛亮就似一个“神”话般的人物,他才华出众、神机妙算、通晓古今,甚至能够呼风唤雨,是一个集谋略、睿智 、多才、忠诚、儒雅于一身的英才。
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故事有很多,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等。我印象最深的是诸葛亮在东吴军营“舌战群儒”的情节。当时曹操拥兵百万南下,想要一举消灭刘备、孙权等军队,统一全国。但刘备他们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不会坐以待毙的。当曹操大兵压境的危急关头,诸葛亮不顾个人安危自请出使东吴,希望促成孙刘联手,一起抵抗曹操。而东吴阵营中的投降派故意刁难诸葛亮,他们仗着人多势众,步步紧逼,羞辱和人身攻击并用,如疾风骤雨一般向诸葛亮袭来!而诸葛亮却不躁不怒,不温不火,沉着冷静地给他们分析天下形势,分析敌我的军事实力,最终促成了联盟。
读完故事,我不得不佩服诸葛亮的智慧和口才。他在众多人的“围攻”之下竟能镇定自若地完成说服孙权一起抗曹的任务。这就是“三寸不烂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的最有力证明!
这故事也让我懂得了:在危难之际要理智、要镇定,这样做的前提必须平是多学习、多积累。就如诸葛亮那样,博学方能多才!
关于三国演义读后心得怎么写相关文章:
★ 三国演义读后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