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家训读书心得体会
家规家训,是一个家庭内构成的世代传承的特点文化,是对家人和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良好教诲。培养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中华家训读书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华家训读书心得体会1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欲治其国先齐其家。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活的避风港,也是提供前进动力的加油站。家和万事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建设好自己的小家不仅有利于家庭成员的健康幸福,也有利于社会大家庭的和谐共荣。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生活节奏提速,男女平分秋色,追求实现自我价值,各自努力在职场打拼,从而忽视了家庭建设,减少了家庭成员间的互动与交流。由此引发了婚姻、养老、家教、家风等诸多的家庭生活问题,给社会和谐和文明进步带来了极大影响,中国家庭建设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因此,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建设必须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三大要务着手。
家庭“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家庭关系和谐与否是家庭生活幸福与否的集中体现,是衡量家庭生活幸福的最重要指标。注重家庭,首先要奉行夫妻之道。所以说,为了在生活上互相照顾,互相关心;为了更好地关心和照顾儿女以及双方的父母,让小孩幸福、老人放心、欢喜夫妻。我们要以爱为根,做到真爱无私、觉爱无价、博爱无条件、实爱无成见,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责任。家庭教育是对人生影响至深的教育,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生目标的实现。注重家教,首先要让家长们认识到:家庭教育才是真正的人生“起跑线”。教育始于家庭,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为人父母的职责与任务不仅是让孩子吃饱、穿暖、身体好,更重要的是对孩子的启蒙教育,立德树人,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增长孩子的善心、爱心、恭敬心,纠正孩子的不良言行和过失。家教靠的是家长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以道德力量潜移默化的感化孩子的心灵。当然,家教需要建立家校合作的良好教育生态,通过家校互动、亲子共读、父母学校、家校合作委员会等形式强化家校共育机制。
家风不仅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健康成长,还是民风和社会风气的重要组成要素。良好的家风在人们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是人们终身的财富。注重家风,就是传承好家风,不断地释放正能量。家风,也叫门风,是一个家庭的传统风尚。中华民族的传统家风可归纳为“仁义礼智信”五常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丰富了家风的内涵,以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社会主义文明的新途径。尽管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家风,但幸福的家庭却有着相似的家风,有的讲究道德、诚实守信;有的重视学习、崇尚知识;有的勤俭持家、尊重劳动;有的家庭和睦、科学教子;有的尊老爱幼、邻里互助,这些都是在注重家庭和注重家教的基础上日积月累逐步形成的。
中华家训读书心得体会2
最近阅读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全书讲述了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包括杨震、王羲之、范仲淹、包拯、张载、王阳明、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收录了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
诵读《颜氏家训》、《诫子书》和《治家格言》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家规、家训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要遵守的规矩,也不是一家一人定下的规矩,而是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是族人认同了的,是需要普遍遵循的规矩。家规家训诞生的过程也就是家族进行道德教育和形成共识的过程,希望通过制定家规,让家族成员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亦或者说是希望其成为怎样的一种人。规矩在字典中是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但一旦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期盼,那么它又是温暖的让人愿意维护和遵循的。古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在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家规是一曲穿越时光的歌,而传承则是这曲歌中最美丽动听的音符。家风不正会给后辈埋下罪恶的种子,家风没有传承好,也会发生“癌变”。近年来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其中又以“虎妻”“虎子”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最为恶劣,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容易“数典忘祖”,容易“忘记和背叛”。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或家族的兴衰,更关乎党风、政风、民风。正可谓: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社风好。家风传承的好,树木就会成为森铃,涵养出宜人的气候;家风传承的好,民风就会更加纯朴,汇聚出更好的风气。家风传承的好,人才会更加健康,点亮品德的明灯。在当下,党员干部学家规家训不仅是要学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孜孜教诲,更要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家风滋养和廉洁正能量,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中华家训读书心得体会3
最近,根据市卫生计生委的要求,我院组织党委领导班子观看了《梁启超1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和《周恩来的家风家规》电视片,对比周恩来总理的“10条家规”和梁启超的家风家规教育方法,我对共产党员在新时期要正家风、立家规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周恩来总理1生两袖清风,1身正气,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艰苦朴素,从不利用权利为自己,为家人、为属下谋取私利。他有自己的“10条家规”,并时刻用“10条家规”的尺子规范自己,束缚自己、规范家人的行动,周总理的高风亮节,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建立了光辉的榜样。
中国近现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1生以变法强国为己任。梁家没有成文的家规家训,却用言传身教,将1生不变的家国情怀,融入了几代梁氏后人的血脉。为国家培养出几代栋梁之才。儒家1直认为修身、齐家、方能治国平天下,治国平天下的条件是修身齐家,而修身齐家的出发点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因此中国传统社会高度重视家风家教,“孟母3迁”“岳母刺字”的故事广为流传,《颜氏家训》《朱子家训》《温公众训》等备受推重,影响深远。5千年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基因在家风家训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和传承。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良好家风家规具有令人安身立命、被社会所接纳的意义;良好家风家规具有荫泽后代、光宗耀祖的意义;良好家风家规具有使社会和谐稳定、有序发展的作用;良好家风家规具有礼治天下、束缚为政者行动的功能。
____总书记在108届中央纪委6次全会上强调:“领导干部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为加强党的风格建设、推动全党反腐倡廉建设指明了新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现今新情势下,党员领导干部立好家规,树好家风,是主动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常态,推动“两个责任”落地生根的根本要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规。
家庭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____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1所学校。不论时期产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产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重视家庭、重视家教、重视家风”。重视家风是中华民族的良好传统,良好的家风是全部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同时家风与党风政风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在现实生活中,1些领导干部之所以贪污腐化,全家上下共同犯法,就是与其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很大关系。在新情势下大力加强风格建设、深入展开反腐败斗争,必须深入认识到党员干部的家风事关党风政风。我们应当发扬周恩来等老1辈革命家良好传统,正家规、树家风、养成良好的家规家风,对子女亲属的不当行动要经常提点,及时改正,筑牢思想防线。决不能由于亲情而睁1只眼闭1只眼。1旦发现家人背背了家规原则,就要坚决制止,避免小错酿成大祸,保证家庭风清气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