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党课实践课心得体会(2)

关键词: 党课实践心得体会,大学党课实践课心得
永鑫0 分享 时间:

大学党课实践课心得体会4

为提高新生党员思想政治修养,培养新生党员先进意识和学习观念,11月8日我校在人文学院举行了2009级本专科新生党员培训班开班典礼,并对150多名新生党员进行了第一次的培训。而我作为法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新生党员,很高兴参加了这次开班仪式,在这一天紧张的党课学习中,我受益颇深。

开班典礼洁简而不失庄重,作为开班典礼上的一个重要环节,邵海燕老师代表人文学院党委发表了重要讲话。邵老师的讲话声情并茂,深入浅出,听了邵老师的讲话,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我们高校大学生党员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高校大学生党员是学生中的骨干和先锋,在班级中我们更是被赋予了很大的期望。我们是低年级党支部的成员,是每个班级中党员这个特殊身份的代表。我们不仅需要成为各方面优秀的个体,更要成为班级凝聚力和学风建设的核心,成为学生工作的新兴骨干。

经过一天的培训,我深深懂得了作为一名高校大学生新生党员,要不断加强党员自身建设,发挥高校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对整个培训内容的分析和体会,结合实际,我个人有以下四方面的见解:(一)作为一名预党,我首先必须保持思想的先进性,做到始终跟党走。为了提高自己思想政治修养,我可以利用浙师大图书馆这一庞大的资源,熟读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翻阅时政报纸和期刊,及时了解国内外大事;(二)学习优秀。作为一名学生党员,仍应以学习为重。我们要在班中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带动班级同学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不断拓展专业知识的宽度和深度;(三)工作积极。作为预党,我们要积极配合团支书与班长开好双学活动和班会,积极参加团支部民主生活会;(四)生活热情。我们要带头树立良好的生活作风,搞好宿舍内务,主动打扫寝室卫生,主动帮助他人。

虽然学习只有短短的一天,但在这一天中我学会了许多。我会不断领会这次党课学习的精神内涵,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早日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国共产党员。

大学党课实践课心得体会5

为了感受历史的脉搏,我们一个小组来到了武汉昙华林,在老街的韵味中,一点点体会,历史沉重的车轮年过我们的记忆,留下的,是我

为了感受历史的脉搏,我们一个小组来到了武汉昙华林,在老街的韵味中,一点点体会,历史沉重的车轮年过我们的记忆,留下的,是我们无尽的思考与遐想,当我们的思路随着老街的石板路慢慢走进历史的时候,我们是沉重的。

昙华林,位于老武昌的东北角,地处城墙内的花园山北麓与螃蟹岬(亦名城山)南麓之间,随两山并行呈东西走向。历史上的昙华林是指与戈甲营出口相连的以东地段。1946年,武昌地方当局将戈甲营出口以西的正卫街和游家巷并入统称为昙华林后,其街名一直沿袭至今。现昙华林街东起中山路,西至得胜桥,全长1200米,是明洪武四年(1371年)武昌城扩建定型后逐渐形成的一条老街。

昙华林三字,昔指此地多有小型庭院,并善植昙华,因古时花、华二字相通,故名。明清时期,这里曾是湖北全省各县秀才下榻与此、苦心研读备考的地方,是清廷负责地方军事衙门的所在地,并有以戈甲命名的营盘。1861年汉口开埠后,昙华林一代逐渐形成华洋杂处、比邻而居的地域特色。先后又意大利、英国、美国和瑞士的传教士在此传教、办学、施医。受西方文化及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和价值观的影响,中国第一座公共图书馆学科在此建立;一批民主战士在此组成了湖北最早的反清反封建的革命团体。吴禄珍领导的"花园山聚会",刘静庵领导的"日知会",熊十力领导的"黄冈军学会",梁耀汉领导的"群学社"相继在这里诞生。这些团体催生了一大批辛亥武昌起义的仁人志士。1920年2月,陈独秀应邀来昙华林演讲,标志着共产主义学说正式登陆湖北,。1921年,在街区的私立武汉中学,走出了董必武、陈潭秋和李汉俊3位中共"一大代表。

昙华林32号是一栋独门独院欧式洋楼,保存较完好,在这里曾经拍过电视剧。从门里看天井,彩色玻璃、雕花栏杆,无不显示出异国情调。

共进会领导人刘公,在这幢老房子里,领导赵师梅等湖北工业中学堂的三位青年学生,设计制作出了辛亥革命军旗--"九角十八星旗"。

国民政府军委会政治部第三厅旧址位于武汉市第十四中学内,系国初年的学校建筑。1938年,国共合作,政治部迁入武汉,三厅在此成立,郭沫若任厅长,属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直接领导,在此荟萃了文化界精英300多人。三厅当时的用房大多已毁,仅存砖木结构二层楼房一幢,为当年工作人员住房。

十四中校园为湖广总督林则徐兴建的丰备仓遗址,1903-1907年,张之洞先后开办公立小学和中学堂,1912年为省立第一中学,现产权属第14中学。

这里,有革命先辈留下的痕迹和记忆,这样的氛围中,我们一点点品读历史的气息。借着古老的街巷,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历史之中,这种沉重感使我们深深的折服与慨叹。

谭华林是九角十八星旗的诞生地,是辛亥革命的一个代表地点,是革命精神的代表地点,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诠释,没有不流血的革命,我们追求自由,就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我们享受自由,但是不能忘记我们的努力和牺牲。今天,我们走在这样的老街中,细细品味这样的意境。

从黄花岗打响的第一枪,到九角十八星旗的诞生,我们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生命去诠释了改革者的精神和斗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或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意识深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为资产阶级发展客观创造了条件,同时,是当时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无法忘记,更不能忽略先辈们的努力和汗水,我们铭记的,该是他们的精神与追求。

我们该继承的,也是革命的精神,今天,在这个和平的年代,作为大学生,作为党的新鲜血液,我们该怎样发扬革命精神,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大学党课实践课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党课实践体会心得五篇

党课培训心得体会五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心得体会五篇

党课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五篇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心得体会五篇

90后大学生党课培训心得五篇

党员教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

教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

暑假社会实践心得体会800字五篇

小学教师党的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心得体会五篇

49594 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