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
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公开发表的《共产党宣言》,是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也是全世界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和原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喜欢!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1
怀着崇敬的心情又一次重温了这部我最喜爱的著作——《共产党宣言》,虽然篇幅不长,但却内容详尽,意义深远。读完之后,心中感慨而激动,这部有着深刻历史意义的宣言,不仅对当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阶级对立和斗争进行了深刻的分析,而且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在书中,许多语言直击重点、发人深省。文章逻辑优美,内容概要精炼,语言叙述严密,有着一般文学作品的严谨和优美,但因其传达的内容思想的特殊性质,又让人不得不以更为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其真理所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这部饱含心血的著作,即使是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对我们分析当今国际政治经济局势、理解我国社会主义的发展,仍有着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这句前言中所讲的,正是当时欧洲社会的普遍情况。正文的第一部分,马克思和恩格斯便对“资产者和无产者”进行了科学而理性的分析。任何的时代都有对立阶级的存在: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不论时代差异,他们都有着共同的属性——压迫者和被压迫者。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各阶层以及政治经济情况的实地考察和详细分析,向后人展现了一幅清晰真实的社会现状图。他们对于社会问题的客观性研究和描述,对于每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并立志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人而言,都非常值得了解和学习。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客观地肯定了资产阶级的历史积极性和对于社会的促进作用。这种严谨客观的学术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深思,也教会我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应当尊重历史,尊重事实。
《共产党宣言》的第二部分,着重分析了“无产者和共产党人”,言简意赅,掷地有声:“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动。”“共产主义的特征并不是要废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废除资产阶级的所有制。”等等这些都成为另我印象深刻的经典语句。通过严谨的分析,详细的阐述,宣言让世界上各国无产阶级看到资产阶级的本质和弊端,明确了自己的地位和使命,促使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为自身乃至全人类的解放而不懈奋斗。
在《共产党宣言》发表到现在的一个半世纪多的时间里,人类历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生产力的长足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懈斗争,社会经济结构和工人阶级的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0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巨大的理论威力和战斗精神令西方统治阶级战栗时,中国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而一百多年后的今天,社会主义中国昂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从《共产党宣言》到如今的科学发展观,浓缩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奋斗发展的辉煌。从民族独立,到人民解放,再到国家富强,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站在新世纪的起跑线上,当我们以历史的目光来回顾中华民族顽强奋起的历程,必然发现一个坚强的属于我们人民的民族脊梁,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和一个伟大的思想灯塔,那就是马克思主义。
一百多年风风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精神、基本方法,也随着实践的发展,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保持着旺盛的生机与活力。开拓,才有出路;创新,才能发展。创新是人类社会的一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精神,是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反映。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国际环境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按照习近平同志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开拓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能够实现。
在当今社会,认识和理解真正的共产主义,是十分必要的。虽然我们身处在社会主义社会,但是却不一定了解真实的共产主义以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不管是抱着怎样的政治信仰与价值观,身处于21世纪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并存的今天,阅读共产主义的理论文本,仍旧是必要的。当然,对于共产主义我的理解还非常粗浅,会在日后,课下更多地阅读关于共产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书籍,充实和丰富自己。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2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在这个后摩登时代里,人们更多地追求了物质享受,利益熏心的甚者终于背弃了礼义廉耻。在意识上接受了机械地灌输式教育的人们,成为新的行尸走肉,成为没有理想,没有义务,无依无靠的躯壳。于是资本主义追求奢侈享受的劣根性被誉为正当,乃甚是唯一标准,而社会主义笃定踏实的信念被视为糟粕,功利主义横行的时代,人的劳动被当作一种人力资源出卖,庞大的思想世界被压缩在一叠狭长的钞票里。宗教走下了神坛,那神坛亦被野心占据,人没有任何恐惧,人们生活不再检点和自省,自然的伟大被蔑视,日臻完善的法律没有让人变得自律,犯罪不再需要良心的救赎,反而越来越多地使人背叛了人性。于是自然科学无坚不摧,人的欲望无坚不摧,科学将上帝打翻在地,人成为了上帝,人心就此完美无缺。
可是我们不禁扪心自问,在这个阴谋下作为支柱的资本主义就是无坚不摧的吗?难道走到了现在,我们就应该固步自封,妄自尊大吗?
我们还是遵从历史发展的顺序,还原它不经掩饰的冷酷面目吧!共产党宣言像是一部简单的人类史。每一个社会制度都有一定的稳定性,历史的进步源自社会阶级斗争的结果,在行将朽木的社会里,人们追求新生的渴望会达到空前的统一,浩荡的阶级斗争使得整个社会接受了革命的改造,旧的阶级终将被新生的阶级取代。从封建阶级萌生的资产阶级并没有能够消除阶级对立,社会分成的多重层次,这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性,社会对立变得简单化。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直接相互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共产党宣言》中阐释:资产阶级本身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所以说资本主义在作为新兴势力的时候也曾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资产阶级曾作为先驱势力撕破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统治的灰霾,曾号召社会真正充满人性。但只是曾经,因为它已经变质了。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是赤裸裸的,是不加任何政治上遮掩的。仿佛这是两种自然的化学物质,放在社会这一容器里会产生自动的分层,无产阶级就是可耻的、毫无益处的,两种阶级的对抗始终是呈现资产阶级占优势的位置,剥削劳动力,榨取剩余价值就是自然而然的。在这种观念的作用下,千百年来一直备受敬仰的劳动却一改其面貌成了一种极其卑微的事,唯有投机而获得的结果成为人们钦佩和羡慕的东西,社会角色的价值由金钱来衡量,正义的天平至此放上了镀金的砝码。这是近代思想的集中阐释,主客体的关系被运用得无处不在,主体对客体的把握和支配成为新思想的真理,对于真理的认识有了鲜明的定义,真理的探寻不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思想因其单线性而变得愈加贫乏,从此不再因其多面性而闪光,人们也更多了接受了思想快餐,人接受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因而人也有了自身的定义。人是社会人,人不能再享受大自然的恩泽。
这一切无疑是蔑视劳动的结果。劳动是马克思最为精辟的看法。什么是真正的劳动呢? 劳动是使人得到幸福,追求自然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清楚的看到是劳动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发展。首先我们人类步入的是原始社会,在这种劳动力水平低下的社会环境里,劳动能够满足人的最基本生存条件,是劳动使人接触智慧的启迪,使人类步入文明世界。但是之后的劳动成果多让演化出的地主阶级篡夺了。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于是劳作成为生存的必须,有个人土地的农民是相对自由的,但是没有土地的佃户就是另一番情景了,自由的土地和自由的播种成为他们的向往。资本主义的出现将一切打破,劳动成为一个阶级的专有名词。资本主义完全是榨取剩余价值的主义,是依附在无产阶级劳动之上的寄生虫。资产阶级通过与伪政治的勾结剥夺了无产阶级的众多权利,而紧紧地将权力把持在自己的手中。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政治是不合理的,是堵塞住的。政治权力和权利没有相互流通的环节,社会阶层的凝固性不能符合资本主义追求不断变化的根本需求。
无产阶级的诞生有其必然性,《共产党宣言》中阐述的是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生产出的消灭自己的武器。
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图推翻现存的资产阶级政府,目的是维护无产阶级和最广大民众的根本利益,这是权利被压缩到极小时的必然结果。无产阶级的新生政府是用社会契约来限定暴政的权限,这时的权利得到凝聚,人们向往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人民民主专政使得政治的光辉普照在社会当中时,人们开始自发的去参与政治活动,政府在此也能够开展一些听证会的形式支持公民参与,而公民也力图通过自身参加的利益团体,扩大自身利益,使得权力由管理转向服务。对于知识的贡献也称作劳动,乃甚是第一生产力,这促使了精英能够加入到社会主义阵营当中,然而精英主义的权力分配使得政府在代表国家形象的同时受到广大群众的爱戴,它所宣扬的政治文化更具有感召力,最终形成一种向善性的权威姿态。
马克思最终批判了三种社会主义:
一、反动的社会主义
(甲)封建的社会主义
(乙)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丙)德国的或“真正的”社会主义
二、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
三、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在这我想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我否认有绝对真理的存在,而真理有时代性。我相信马克思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时代的问题,但是他的前瞻有限,即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也不能穷尽整个历史的发展。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并没有更多地解释日后如何奋斗,进入共产主义的途径。
共产党宣言心得体会3
《共产党宣言》之所以对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并让百年来的无产阶级奉为圭臬,必然有其独特的魅力。然而我认为《共产党宣言》在当代的重要性不仅仅仅在于它得出什么跨时代的进步性结论,因为序言中也提到“这个纲领此刻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更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其中的思想方法与逻辑关系。它既有历史背景作为支柱,又联系当时的状况,真实反映无产阶级的状况。《宣言》一书引言简明扼要地说明了写作背景及目的。前两章是主要部分,阐述了基本观点。其中第一章介绍资产者和无产者的对立关系,
第二章明确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的关系。第三章剖析各种社会主义流派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根源、阶级实质及危害性,并批评了空想社会主义。
《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思想让当代的我们产生无尽的思考,其中主要阐述如下几大观点。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观点。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能够简单概括为: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和精神的历史基础,也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社会存在的状态决定了整个社会中大部分人的思想意识。第二章在批判社会生活中各种攻击、歪曲“共产主义”思想的错误言论时阐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比如我们和父辈们生活的社会背景条件完全不同,出生于经济高速发展年代的我们无法亲身体验过去的艰苦生活
其次,“两个绝大多数”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并没有消灭阶级斗争,而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代替了封建社会农民和地主阶级之间的斗争。在
第一章中论述了无产阶级斗争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个性在第二章指出无产阶级斗争与以往阶级斗争的最大区别是“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活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这其实也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