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种起源读书心得

关键词: 物种起源心得,物种起源读书体会
永鑫0 分享 时间:

物种起源》是进化论奠基人达尔文的第一部巨著,全书分为15编,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物种起源》的内容:讲述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法则。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物种起源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1

作者在《物种起源》的前半部分主要介绍变异→斗争→自然选择。后半部分主要在地质学、地理分布、形态学、胚胎学、残迹器官方面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全书都未提及人是从古猿进化来的,作者只是想证明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并猜想整个纲的物种可能是从四五种祖先传下来的,作者更进一步的用类比法推导“曾经在地球上生活过的一切生物,也许都是从某一原始类型传下来的。”(P288)但同时作者也承认类比法可能误导。达尔文还有一本书叫做《人类的由来及性选择》,里面详细论述了人类的由来,还介绍了人类的亲缘和系谱,从此之后人类和猿类就成了所谓的“近亲关系”。书中所引用的地质学、胚胎学等等知识我是一概不懂,所以只能从我小学学到的课文知识来分享下自己的读后感。

1.小蝌蚪找妈妈

哲学界有三大终极问题:1.我是谁,2.我从哪里来,3.我要到哪里去?人类也一直在寻找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但好像一直没有令所有人都满意的答案。但万万没想到对于从哪里来这一问题进化论却成了主流观点。记得一年级学过一篇课文《小蝌蚪找妈妈》。鸭妈妈说它们的妈妈头上有两只大眼睛,他们就认金鱼是妈妈,金鱼说它们的妈妈有四条腿,它们就认乌龟是妈妈。我们看人类和猿长得像,就认古猿为祖先。

如果只是达尔文一个人这样说恐怕大家也不会相信,但后来居然有人拿出了“证据”,1866年海克尔在《普遍生物形态学》上发表了一组24个胚胎组成的图画,如下图所示。以此证明人类的胚胎在子宫发育的头几个月经历了不同的进化阶段,哇!科学实验验证了进化论这一假说,反对者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反对者真有话说,这图是学术造假,是人为修改过的。1997年迈克尔·K·理查森博士在Springer上发表了一组照片,如下图所示,这组照片却显示了不同物种的胚胎之间差异非常大。

2.温水煮青蛙

我从小就学习这句话,也从未怀疑它的真实性,温水煮青蛙的结果肯定是青蛙跳不出来。直到看了韩寒的《后会无期》才发现青蛙没我想的那么傻。那么问题来了,温水煮青蛙的结果到底是什么?我没试过,也不想伤害小动物,像我一样好奇这个结果的可以自行去百度“温水煮青蛙”,希望结果能让你满意。温水煮青蛙的实验还好说,夏天去田间地头捉几只,多煮几次就能知道谁说的对,但是观察不同物种不同阶段的胚胎这个实验就没那么容易做了,所以我们就无法亲自验证到底谁说得对,但这依然不妨碍我们知道这一事情的真相,我们无法做这样的实验,总有可以做这样实验的科学家,又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造假。

但有些实验我们所有人都做不了,比如我们都知道的“放射性”测年法,通过测定物体内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去推断物体的年龄,年代近的还好说,我们可以用已知年代的物体去验证下这个理论,但是对于超过一万年的物体,你又怎么去验证自己的结果是正确的呢?难道你可以现在制作一张桌子或者铸造一个鼎,测一下放射性元素含量,等一万年再测一次验证下自己的理论是否正确吗?恐怕我们都等不及。如果真像达尔文所推论的那样一切生物都是从某一原始类型传下来,那一定是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放射性测年法这一理论无法验证。却有人已证明放射性测年法不可靠,1993年吉斯·斯文森和史蒂芬·奥斯丁博士用放射性测年法测定1980-1986年之间火山爆发形成的熔岩,却发现它们的年龄都在亿万年之上。

3.皇帝的新装

顾颉刚说:“凡是一种思想,到了能支配社会心理的权威地位,被支配着自然心悦诚服,绝不敢怀疑,而且要尽量加以涂泽补充的功夫”。进化论这一思想即到了这样的地位,好多研究者都尽量证明其是正确的。就像皇帝的新装,别人都说能看见,就你自己看不见显得自己多愚蠢啊!直到有一个小孩说出:“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

科学的本质是质疑、探索。

信仰的本质是相信、敬虔。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我们对科学少了一份质疑,让科学成了新的迷信。对信仰则少了一份敬虔,成了无关痛痒。

达尔文认为人类和猿是近亲,情有可原,当时距离基因的发现还有一百多年的时间。像小蝌蚪找妈妈一样凭外形找祖先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但我们现在知道了人与猿与猴的基因对数都是不同的,且在遗产过程中基因对数是不变的,,我们为什么还要相信人与猿猴有共同祖先呢?

也许你会问,小秦皇你通过百度知道的人与猿猴基因对数目不同这信息可靠吗?基因对数不同就一定不能来自同一祖先吗?你有实验能证明你所说的吗?

坦白讲,这三连问让我哑口无言。

本以为读《物种起源》这本书不是什么劳神费力的事,但没想到还涉及地质学、遗传学、胚胎学、基因学、考古学……这么多知识。从小没怎么读过课外书的我大多时候不得不求助于百度,说实话我也不相信百度的答案一定对。读完这本书真应了我公众号的名字,这句话出自《圣经·传道书》12章12节:“我儿,还有一层你当受劝诫,著书多,没有穷尽;读书多,身体疲倦”。

现在的书多的不可胜数,即使穷尽一生也读不完万分之一,所以现在的我读书喜欢读经典的书,经过时间筛选的书,《物种起源》出版到现在也已有160周年,不管这一假说正确与否,到现在还能如此为人熟知,也算是一本比较经典的书。但是读完发现书中用的“也许”、“如果”、“可能”等词数不胜数,达尔文好多地方也是假设,绝没到让我们将这一学说奉为圭臬的地步。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2

生活条件的变化,在引起变异上具有高度的重要性,它既直接作用于体制,又间接影响及生殖系统。要说变异性在一切条件下都是天赋的和必然的事,大概是不确实的。遗传和返祖的力量之大小决定着变异是否继续发生。变异性是由许多未知的法则所支配的,其中相关生长大概最为重要。

对于用插枝、芽接等方法进行暂时繁殖的植物,杂交的重要性是极大的;正因栽培者在那里能够不必顾虑杂种和混种的极度变异性以及杂种的不育性;但是非实生的植物对于我们不甚重要,正因它们的存在只是暂时的。选取的累积作用,无论是有计划地和迅速地进行的,或者是无意识地和缓慢地但更有效地进行的,都超出这些变化的原因之上,它似乎是最占优势的“力量”。植物正是在不断变异(有时经过人工的干扰)才发展至今的。

在教会里探讨信仰问题的时候,经常会听到一些有关对进化论的争论,有些人把之当作不争的事实,而有些人则认为其一文不值,有时双方各执己见,争论得不可开交。但是,大多数参与这一争论的双方都没有读过进化论的经典着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最近我尝试着自己去读一读这本书,读完以后有一点点感受,特此与大家分享。

物种起源读书心得3

我曾今在生物书中见过这本书的名字——《物种起源》,在暑假我读起了这本书,受益匪浅。

有人曾评价这本书说:《物种起源》的出版使生物学发生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如马克思主义登上历史舞台一样,好处重大,影响深远。达尔文远离大城市的繁嚣,在他宁静的庄园里准备着一场革命,马克思自己在世界嚣嚷的中心所准备的也正是这种革命,差别只在杠杆是应用于另一点而已。能与马克思主义相提并论,《物种起源》这本书又将是何等的优秀啊。

达尔文是如同马克思一样的革命者。《物种起源》将一切伟大的自然科学真理所具有的特征,变模糊为清晰,化复杂为简单;《物种起源》将自然科学呈此刻我们眼前,将生命的奇特展此刻我们的脑海中;《物种起源》使人们从进化论从此代替神创论,在思想上发生了一次质的飞跃,《物种起源》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石。

达尔文找不到一个合理的遗传机理来解释自然选取。人们也开始对《物种起源》自然学说产生了质疑,达尔文也在遗传问题上陷入了绝境。我认为,拉马克主义也好,孟德尔主义也罢,都是达尔文提出的自然学说的补充和理论,达尔文在《物种起源》提出的自然学说,在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我们无法估测的,对生物学界做出的贡献更是让我们望洋兴叹。

《物种起源》也为行为学、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中的传播理论奠定了基础。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最后一部续篇是《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他试图借此扫清假定存在于人与非人动物之间的最后一道障碍──只有人才能表露痛苦、焦虑、悲伤、绝望、欢乐、爱、忠心、恨、愤怒等感情这种认识。达尔文将对人类面肌和发声的研究与相应的感情状态联系起来,并认为非人动物若表现出相同的面部动作和声音则也表示相似的感情状态。

《物种起源》不仅仅让我学习到了进化学说,其中阐述的适者生存,过度繁殖,遗传变异让我受益匪浅。

适者生存,生物只有去适应自然才能存活下来,这也就引发了生物的进化,达尔文在其书的一到五章重点阐述了生物的进化,在进化中适者生存。同样在人类社会中,只有你像动物一样不断进化般的不断发奋去改变自己,才能被社会所适应,如果不去适应社会,要么就是被社会所淘汰,要么你去改变社会,可知,连社会都不能适应的你,何谈改变社会呢。适者生存,让社会留下你生存后的一片天。

53457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