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似水年华读书心得(2)

关键词: 追忆似水年华心得,读追忆似水年华体会
永鑫0 分享 时间:

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我惊讶于作者丰富的学识。书中大量的引述贯穿了整个欧洲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学,更像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世界通史,令你无所适从,找不到自身归宿地。正是这样的原由,使理解的难度大大加大。但是我可以完完全全从另一个方面去接触它,感触它,书中到处所流露出的饱富激情但却倍受压抑的感情,它甚至令我有种窒息的感觉。

读《追忆似水年华》,很自然地让人想起雨果的话:“比海洋和天空更为辽阔的,是人的心灵。”普鲁斯特的生活不算太曲折,生活阅历也不算太丰富,生活所见也是有局限性的。他没有高尔基这样的坎坷多难的青少年时代,也没有杰克·伦敦和海明威那样的传奇经历。如果没有写《追忆似水年华》,人们在墓地回顾他的一生时大概非常平淡。然而在他的小说中,他把心灵之门打开,用他不由自主的回忆方式把这平淡的一生写得曲折而奇妙。心灵的丰富对于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心灵的世界是最神秘也是最浩繁的,天地万物,都可以包孕在心灵的世界中,变幻无穷,缥缈无际。当然,只有那些才华出众、思想深邃的艺术家才可能为世人破译并展现这个世界,而且也仅是这世界的一小部分。

在普鲁斯特看来,人最真实的世界是在回忆之中,因为回忆,人们才感受到时间的存在。而当前的瞬间,却常常因为有太多各种各样的考虑而平淡地掠过去了,直到变成回忆之时才显示出其真实的价值来。而回忆的产生,不是靠对某个细节,某个情景的主动的追忆。而是在某个时候,因为某个微小的感受与昔日所经历的契合,从这个小小的感受,回忆便自然地展开到面前来。

此外,作品的结构和语言也极有特色。对于作品的结构,序言里有一个著名的比喻:“圆拱”。斯万家和盖尔芒特家的两条线索在作品里发展,最终汇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建筑一般的一部家族史。普鲁斯特的文字也相当优美,尤其擅长使用比喻,对于各种细小的事物和内心感受都刻画得具体而真切,即使是中文译本也不能使其减色。

总之,要真正领略《追忆似水年华》的魅力,还只能靠亲自读一遍。虽然普鲁斯特的文字有时也给人太细致以至嗦的感觉,但只要你耐心把它读完,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的。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心得4

《追忆似水年华》的兴起,标志着法国传统小说的中介和现代小说的兴起,因此马塞尔·普鲁斯特也被称为不世出的法国作家。《追忆似水年华》是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穷尽一生所著的一个鸿篇巨制。它运用叙述性的语言为广大读者营造了一个又一个堪称完美的意境,作品的文字灵动,艺术技巧高超,对于生命的体察细致入微,人物形象塑造堪称经典,甚至还有全新的写作模式——裂变式描写,这些都是构成这部传世不朽之作的必要元素,缺一不可。

本书的内容我只读了前面的一小部分,但是却感受颇深。因为我总是会沉陷在极其悠长的对某个人物的描写里面而忘了作者是怎么样来塑造上一个的人物形象的。有人说,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之所以留世是因为他那盖世绝伦的叙述语言。这一点我非常赞同,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深有体验。作者在文章中的叙述性语言虽然悠长但并非以辞藻华美而吸引人的眼球,但在字里行间,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其语言的诙谐,以及其对文体的娴熟驾驭能力。这也许与他长期模仿写作巴尔扎克的作品有关,这使得他笔下的人物无不熠熠生辉,他笔下的人物或俗或雅,或俊或俏,个性十分鲜明。

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独特的叙述性语言的魅力窥见一斑。除此之外,马塞尔·普鲁斯特还喜欢用复合式的长句,一个句子中包含有几个附属句,冗长与琐碎也就成了他独特的叙述语言风格。鲁斯特的复合句式由之而构成的一连串从属句的用途就在于不仅把某一瞬间的内心体验,而且同时把环境、景色、体验发生于其中的情势统统纳入一个完整的句子,换句话说,似乎使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出来。如:“维尔迪兰夫人面对我们新客人,像德·夏吕斯先生(戈达尔没有看见他)啦,像我啦,听到康布尔梅夫妇到了,故意不露声色,不以为然,不动身子,对这条消息的宣布不做出反应,只顾同大夫谈话,优雅地扇着扇子,操着法兰西剧院舞台上一个侯爵夫人假惺惺的腔调说道:‘男爵正是这么对我们说的……’这对戈达尔来说太过分了。”

以我贫乏的语言不能总结出马塞尔·普鲁斯特所擅长的叙述性语言所拥有使得无穷魅力,在这里引用网络上的一则书评中的话来表达对此种语言风格的欣赏和崇拜。这些长句依靠副句的层层相叠和协调并列竖起一棵棵枝繁叶茂而又错落有致的大树,呈现出匀称美丽的框架结构,它们又如瓦格纳歌剧中那绵绵悠长的乐句,旋律优美,婉转流丽,读来悦耳动听。长句生动的形象和乐感为所叙事物增添了某种具体形式,使读者更加便于感受。独特的叙述语言、人物形象塑造、奇特而美妙的想象、细致的裂变式描写等构成一个个生动而形象的小说人物。普鲁斯特巧妙地将这些手法娴熟地运用在《追忆似水年华》中,为读者们呈现一个“近看一片模糊,远看光彩夺目”的意境。他的作品就像一幅印象画,只宜远观,只宜意会,如果非分出个一二三来,那就偏离了作者写作的本意。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心得5

去年年休假的时候我去了青海。青海的天空很蓝,云亮的刺眼,太阳的光照在身上,阴影散失。我看到了一生中最好的风景,在行走中,带着流浪的`快乐,被净化着。回程的时候我坐在车里,一路看着青藏高原独有的广袤蓝天,渐渐蒙上秦岭湿润的雾气,渐渐变成陕南小城阴蒙蒙的天,我知道我是回不去的了,年轻时的经历和感受,因其带着青春的色影与想象而不可重复,对我来说,这弥足珍贵。

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看的人很少,而谈论得最多的一本书。我花了近半年的时间细细品读,更喜欢它的另一个名字——似水流年。这是个动听的词语,迟暮的人,躺在水底,看着往事一件件流过。我现在的年龄是正在水中的,我一次次地将手伸向水中,想拦住逝去的往事。掬起,也只是短暂地停留,继而是从指缝间溜走,这是我的天真。水之形,器为之,隔着玻璃,我们触摸到的不再是水的质感。时间过去,你更不能再身入其间。而看着,又是一阵一阵怅惘。普鲁斯特写了七卷,由此可见他的文字是厉害的,坚实而深广。

年少时的我们是纸做的,只能在水里吸湿,然后拿起来,看蒸发出雾茫茫模糊的一片,伴着潮湿、青涩的味道。年轻,只因为年轻,所以唯一值得记忆的便是有关青春了。

我向来以为自己只是个善于忘却、没心没肺的小孩子。然而蓦然间发现,我被现实时刻提醒着警诫着,不要在无谓的过去中留恋,快走,快走,快走,快变成个大人。我一直很愿意长大,因为成长是一个过程,我们不可抗拒,逃避的结果是付出现实的代价,被社会所不容、所唾弃。

当一个人认真回忆的时候,往往是善于遗忘的。记忆的同时,伤感也成了关于过去的一部分。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去日苦短,来日无多,似水流年。涉江而上,又或顺流而下,为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情,及不甘寂寞的青春。


追忆似水年华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最新活着的阅读心得五篇

活着观后感心得体会700字5篇

57815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