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2)

关键词: 梁家河学习体会,梁家河学习心得
永鑫0 分享 时间:

三是艰苦奋斗。面对恶劣条件、重重困难,习近平同志带领梁家河村民治沟治水、抗击灾害、发展生产,谱写了一曲曲艰苦创业的动人之歌。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以顽强的拼搏精神,做好人社工作。

四是实干担当。习近平同志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带领干部群众打井抗旱、打坝造田、修建公路,以实干和担当精神,推动梁家河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作风,讲实话、用实劲、干实事,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五是敢为人先。在习近平同志带领下,梁家河的干部群众,建起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全省第一个沼气村和第一家代销店,把群众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敢去想的事情办成了。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开拓创新、奋发有为。

六是廉洁奉公。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的一言一行留下了公道正派、克己奉公的佳话,赢得了群众发自内心的尊敬,也深深地影响了一届届梁家河村党支部班子。发扬梁家河精神,就是要恪守“三严三实”要求,坚持原则、廉洁奉公,“一碗水端平”,不搞任人唯亲,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守住底线,以公平公正取信于民。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梁家河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更加坚定信念、服务群众、勇于担当,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4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这里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古人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习近平就是在梁家河这个地方正心修身的。

他“逃离”北京的种种,来到梁家河,在知青专列上只有习近平一人在笑,一路颠簸,到达革命圣地的兴奋逐渐被失望掩埋。知青们打量着村民,村民也打量着这些来自京城的知青们,这是城市与乡村的对视,也是一群心怀使命感的知青与生活在底层的农民的对视。梁家河是一个“原始”的地方,但是习近平没有没甘于这种原始,他外出探访学习,带领村民们探索出沼气、淤地坝等有利于百姓实际利益和长远利益的东西,为梁家河人民留下了永远的财富。陕西省第一个沼气池旁边的宣传画正是习近平的心,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工农学兵商,五类人代表全体中国人,要奋发图强,靠自己的双手发展,自力更生。那时候习近平真正的把自己当作一个农民而不是知青,成立铁业社、代销点,打水井,为人民办实事,是他的心、初心!

正心而后修身,在梁家河的岁月里,习近平不断地汲取书中的营养来充实丰富自身。天黑之后的梁家河都已早早的进入了梦乡,只有习近平的窑洞里还透出亮光,那微弱的亮光照亮了他的人生,照亮了中华民族的未来。插队期间,习近平读了很多很多书籍,他读的书与求知紧密相连,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后来他能脱口而出的经典,都是知青期间看到的东西,是梁家河时期打下的坚实的知识基础。

习近平说:“插队本身,这是一个标志,界定着一个阶段。在插队之前,如果我们有所知所获,我总感觉到了插队以后是获得了一个升华和净化,个人确实是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那么在之后,我们如果说有什么真知灼见,如果说我们是走向成熟,获得成功,如果说我们是谙熟民情或者说贴近实际,那么都是感觉于此,获于此。”是陕北高原给了他一个信念,也可以说是注定了他以后的人生轨迹。梁家河是他人生的一个启承点,现在所形成的很多基本的观念,形成的很多基本的特点,都是在延安形成的。梁家河是整个延安的一个缩影,习近平心系梁家河的每一个人,他一直要为百姓办实事,在年轻时就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他坚持不懈,入团入党之路都是十分的艰辛,申请书一份一份的递上去,却因为父亲的原因总是被搁置,但是他不忘初心,终于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先后两次来到这个他曾经奋斗过,挥洒过汗水的地方,亲身感受这个陕北小村庄的巨大变化,无疑是中国人民脱贫致富,走向繁荣的一个缩影。

几多牵挂,几多深情,梁家河是习近平心中挥不去的乡情,是他精神升华的起点,感受他在梁家河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们作为新时代下的新青年,要艰苦奋斗,自力更生;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要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学习习近平那饱经风霜仍然坚守正道的精神,不断充实丰富自身,艰苦奋斗,更好地为祖国繁荣,民族复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奋斗。青年还需不断前行。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5

2018年6月30日,在熟读《梁家河》一书后,我有幸随着区人社局全体党员踏上梁家河这片神圣的土地,近距离参观《梁家河》书中讲述的一幕幕情景、一处处实物,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时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当年离开北京插队到梁家河,从一个15岁的少年成长到22岁的青年,从被动、抵触地适应这片土地到主动、用心地带领这片土地上生活贫困的乡亲们战天斗地、创造新生活,是这片宽厚包容的土地接纳了当年无依无靠的他,是这里朴实、厚道的乡亲们从自己嘴里省下粮食分给他吃,是这里的黄土地用7年时光磨练了他,让22岁离开梁家河的习近平不再迷惘、不再彷徨,而是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反复阅读《梁家河》一书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从陕北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人民公仆”——习近平,他身上所承载着的如黄土厚实般坚韧、沉稳的性格,以及透过这些所折射出优秀共产党员忘我、无私、永保初心的人格魅力。

这次走进梁家河实地参观,是一次精神洗礼,脑海中仿佛闪过一幕幕梁家河人民挖沼气池、修梯田排子、打水坠坝火热的劳动场景。年轻后生们扑满灰尘的脸上流淌下的汗珠,姑娘、媳妇们憧憬新生活露出的欢欣笑容,老人们爬满皱纹的脸上被岁月写下的沧桑,孩子们迎着新时代的朝阳茁壮成长,这里孕育着希望,这里窖藏着信念的磅礴力量,就是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用实干孕育出了中国梦新的希望。

通过阅读《梁家河》,又走进梁家河,,我对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梁家河有了新的解读。这次在梁家河实地参观学习,令我印象深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一名干部的重要遵循,他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工作要结合实际,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当年在梁家河村,习总书记因地制宜,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样需要实事求是,要深化政务服务公开,了解人民群众对新形势下人社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搭建政务服务公开平台。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企业、群众了解人社工作,做好服务,多走访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人社工作。

真心实干,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于是习总书记就带领村民打井,建沼气池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今后,我们更应该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己任,以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来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全力当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为他们提供五星级的服务。

实实在在,求真务实,树立人社铁军的良好形象。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习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因此,我们发扬梁家河精神,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企业的需求做起,全力打造阳光人社、高效人社、法治人社和活力人社,树立人社铁军的良好形象。

《梁家河》学习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心得体会五篇

5783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