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心得

关键词: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体会,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心得
永鑫0 分享 时间:

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候,最关键的心得体会怎么能落下!怎样写心得体会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五篇《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心得,希望大家喜欢!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心得1

大学毕业了,可成长远远没有毕业。

这本书就是一剂催化剂,加速你的成长,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要看顿悟时间早晚,也要看自己的领悟和执行能力,就像作者说的“让一个人受到刺激是不够的,还得让他学会有效的思考;一本书只让一个人陷入思考是不够的,还的让他开始采取行动。”

拿到书,几天之内把它用心读了一遍,给我的第一感觉,就如乔治奥威尔《1984》中写的“最好的书,是把你已经知道的东西告诉你”。毕竟经历过大学,所以对这些话题也都似曾相识,而他更有力更系统地把零碎的观点整理出来。

我没有按照秋叶老师的要求,立刻写一篇长微博(但是在激发下写了关于其他方面的已有十篇),因为觉得自己的文采不好,写的也不深刻,仅有思考而没有经过行动实践,也只是痴心妄想。

后来,又把我书中关注的重点再重新过了一遍,并做了摘抄笔记。希望按照“思考→行动→总结”的步骤,开始着手做一些改变,把身上积累的灰尘掸一掸,强制自己输出,和自己的惰性死磕,这是一个漫长痛苦的过程。虽然现在也没有突飞猛进的改变,但还是鼓起勇气写下这篇迟来的书评。

就是这样不完美,使他更生活化,仿佛看到自己的一些影子,我们不会望尘莫及,可以模仿学习的榜样,充满正能量。那他的成功有迹可循吗?

所谓转身,就是从传统的产品经济到体验经济的转变,注重用户体验,开发全新模式。立定,就是自己像植物一样茂盛生长,站在自己所擅长的那个领域,然后拥有自己合适规模的客户。单点突破,实现微创新。呻吟,是把大喊变成嘟囔或呻吟。通过这样一个“圈层现象”人际传播,以点带动面,直径不断扩大,先聚集气味相投一小撮人,然后带动一群人,创建个人的品牌影响力。躺倒,就是接日月之精华,体察微小的变化,接受市场环境的信息信号。躺倒是一种放松的姿势,是为了更容易被激发。每个人的生命都可以燃烧。

马云说:“我就是打着望远镜也都找不到对手。”对这句话的理解,除了表明马云自身强大,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大佬们对小人物力量的警惕。因为在互联网时代,技术爆炸,再加上迅速聚集资源的力量,会有“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地球的能量”。这是互联网带来的福祉,同时,在翻云覆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企业也要时刻保持危机感,一炊烟功夫就可能被社会淘汰了,比如以前我们看电视用的PPS一不小心就被爱奇艺收购,还有听歌的什么千千静听也不见踪影了,为什么百度掷重金收购91,就表明他意识到了威胁。曹启泰在《人脉存折》书中说“在你心目中被认定的敌人,你一定想得到防范的方法,怕的是跟你不平衡条件的对象”

而秋叶老师的成功之处,正是个人崛起时代的一个范例,他没有自己的团队,凭借自己一人,拥有擅长做PPT这个技能,并且做到小有名气,实现单点突破,这就是立定。上一篇文章中讲到U盘化生存方式:自带信息、不装系统、随时插拨、自由协作。他就是这样数字时代的一个手工艺人,请和自由职业者区分开来,这里只是说明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拥有一项生存技能,才能更好的团队合作。可能爱好PPT的人,才知道还有这号人物的存在。通过微博博客、微信、豆瓣等自媒体以及书籍等,这得益于互联网的发展,营销推广自己的个人品牌,形成小圈子,获得更多的粉丝关注,逐步扩大影响力。在任何一个行业,你做到顶尖,把它做到极致,你的收入都不会太低。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心得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于修身养性,大学是一个很值得向往也有很多人向往的地方,但是什么是大学呢?于大学我们又应该做些什么呢?有很多大学生庸庸碌碌,找不到大学的真谛,当初的我又何尝不是。

很多时候我都把上大学堪称是一个人的圣地,学之仙境。上了大学,我们再也不用为做不完的练习而发愁,再也不用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猫晚,在我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才发现,以前的理解并非是完全是正确的,只是看的太片面了。我觉得大学应该是一个是自己更加成熟,以后能更好的融入这个灯红酒绿的社会的地方。再也感受补刀老师给予的压力,而想高中那样每天神经紧绷。现在学校给予我们的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动力,我们都已成年,我们比别人更加清楚自己想做什么,将来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都想自己将来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生活,但是我们所谓幸福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又有谁真正的明白幸福的涵义呢?我并非专家,我只能够发表我自己的看法。在我看来,幸福就是曾经拥有。我们都来到曾经梦寐以求的大学,起点都是相同的,但我敢肯定,四年之后我们就再也不会像现在这样了。我敢肯定收获越多的人往往是付出越多的人。有付出必定会有收获。等到四年后我们走出校门,进入社会之后,我们必定会为我们曾经付出过而感到骄傲,必定会为我们曾经拥有而感到幸福。

在之前,我对大学很迷茫,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来上大学,家人的期望?又或是自己的向往?亦或是这个社会的熏陶?我真的找不到答案,找不到一份能够骗过自己的答案。我是一年之前接触的舞蹈,之后我便踏上了艺考之路。我并非是如何如何的喜爱舞蹈,我只是不想让我在乎的人和在乎我的人失望而已。我真正想要的是我自己能够过得快乐,但是我发现我的人生都像被父母安排好了一样,我只是顺着他们的安排走而已。我不得不承认,我爸妈想让我去考公务员,说什么只要我去考了就没问题。但是我不想,我只想能够单纯的入党,能够为这个社会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我想我应该早些和他们摊牌,告诉他们我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们我要去追梦,我要去寻找属于我自己的未来,哪怕追梦路上并不平坦,哪怕它泥泞满地,荆棘遍布,哪怕我遍体鳞伤,只要我付出过,努力过,我不管是否能够实现,实现了,我会很高兴,很幸福,实现不了,我也会很高兴,因为我曾为那个属于我自己的梦想付出过,努力过,拼搏过。

临终,我想说:我不想为了什么赖上大学,也不想因为而什么来上大学,我只是做一个真正的自己,真正属于自己的自己。

梦在前方,奋力拼之,努力搏之,梦在手中。

《不要等到毕业以后》读书心得3

书得到的很早,却一直没有时间读,今天在无情“耿妈”的英明决定下,很赶的把书读完了。当我读完这书后,我发现这书不仅仅是要读后有感,而是要有用。

类似的书看的不少,但都很空洞,那些所谓的成功和大师都仿佛隐藏在云端,而《不要等到毕业以后》却很接地气。不要等到毕业以后!毕业前我该干什么?无意之间就有了一种想要去行动的热血,而我想作者的本意也正是如此。

这本书不像是一位朋友带给我的建议,而像一位严厉的老师,快,快去思考,行动!在书中每一章节后面都会有一个“实操训练”,挺像课后的随堂练习,这一点是这本书的亮点和成功之处,也正是我为什么说他像一位严厉的老师了。

紧赶慢赶读完这本书,有两个很深的感触:思想、梦想。所以趁热打铁的丁点激情写下这些想法。

思想作为一种本能,主要体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同大家面对的问题时往往会去思考,现在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1、我想想感觉做不到,算了吧。

2、想想感觉有点困难,先不想了,行动吧!

秋叶老师在这本书中几乎把大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给归类了。然后没有写下那些可能来取捷径而带来的成功,他只是教会了我们思考,不说对与错,并且给了一些要靠自己去实践的真理。把精力用在解决问题上,不要让自己陷入一种虚假的“二难选择”。在纠结中无作为还美其名曰自己在思考。在书中还有秋叶老师推荐的书籍、网址、练习,给我们实践和练习的空间,正是因为这些药靠行动的真理让我们知道了学会思想的魅力。

二是对于梦想,你的专业成就、恋爱期待,自己的以后可达到一种追求,小到生活中小小的幻想。它就存在于生活的每一天,并不是想象中的遥不可及。在这梦想中秋叶老师加入了自己的思想、感怀和个人经历,看到后我也会遐想高中的时候我就老想着毕业之后,快点进入大学,毕业后的三个月我来到了我的大学,一个我四年后必须带着完成梦想走向成功桂冠的人。对自己做一些小小的要求:进入学生会、拿奖学金

58663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