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好读书心得体会(2)

关键词: 暑假读书体会,暑假读书心得
永鑫0 分享 时间:

暑假好读书心得体会4

读了《名师工作室内涵发展实践逻辑自述》,倾听了省内专家的心声,开启了心灵之门,也为自己的专业发展明确了方向。

一、教学主张,提升品质

《名师工作室内涵发展实践逻辑自述》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深入浅出,摆事实、举案例指明教学主张是品质提升的源泉。李教授利用详实的数据,向大家分析了提炼“教学主张”的方法。研究教学设计,培育教学主张,形成教学文化,主张文化进阶。

确实,失却“教学主张”,教师的教学个性、特色、风格就会失去灵魂和品质,就会蜕变为教学“表演秀”。“教学主张”是教师钻研和解读教材的独特视角,是发现、挖掘教材新意的探测器,可以有效防止教学同质化和平庸化。可能有的优秀教师论文不少、“荣誉”等身,但是,缺乏自己的教学主张,从专业上讲,依然还是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门外汉”,就个人而言,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实际上就是“自己定义自己的教育”。

反观自己,是否处于一个专业成长的高原期?有没有形成自己鲜明的语文教学主张?梳理和追问自己近 10 年来,应该说边实践归纳,边理论演绎,这正是专家的“教学主张形成的两条路径”!如何让“智慧”之美在课堂迸发,提炼自己的“教学主张”,也就获得了专业成长的“天眼”。专业化团队成长,须将申报课题与主题课例结合,主题式“研训”教学行为将围绕课题,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以课题为纽带,将专业、名师、团队链接起来,实现名师资源共享,为教师成长提供切实有限的服务。

二、以德立身,以业立身

何谓“名师”,他细致分析了名师的特质,提出了四根支柱、五大观念、四样神器的观点,要求名师最终做到以品德立身、以专业立身、从发展立身。

教研要像水那样具有柔韧性,盛进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状,能适应环境,善于改变环境。要坚定执着,满怀信心,摒弃浮躁,排除杂念,静下心来,才能才会找到教研硕果这块无价之宝。兼职教研员是老师的“老师”。所谓“老师”也就是“师傅”, 要成为“师傅”首先要“功夫”超群,技压群雄,能独挡一面;其次是德高望重,只有这样才能服众。

要想由成熟成长为优秀,必须“站得稳课堂,教育同行间的交流除了讲座、论文,最认可的是敢于承担公开课,将自己的教学主张呈献”。作为兼职教研员,应让优秀教师走出单干、自我摸索的苦路,在专业引领、团队互助中实现快速发展,寻找专业发展的新生长点。

三、寻找差异,升级而上

名师的专业成长路径需要找到突破口,实现差异化发展、关键人物的引领促人升级而上、关键事件常常是人生的转折点、阅读塑造精神世界、提炼并传播教育思想和做好专业领导带好团队。教授对于“名师”的解读,引起了个人思考:作为兼职教研员,必须准确定位。对于教研室和区域广大教师而言,兼职教研员是协助者、服务者、组织者、培训者。协助教研室做好组织、管理,过程性材料的收集、整理、提炼。为老师的专业成长服务、培训、引领、倾听一线老师们的实际需求。必须重视学习,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促进自身专业发展,防止自己职业倦怠;只有不断地研究、探索、总结、反思、提高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学校、服务于老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组织与创造性能力,才能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师傅”。

“一生爱着教育教学的教研员, 一定是个读书者, 一定会用一生去读书。”只有博学、深思、善写、会说,真诚服务于教学和教师,才能对区域教研工作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真正达到“主题式研训韬光养晦 聚团队智慧增内涵”的理想境界。

暑假好读书心得体会5

利用假期我有幸拜读了现代教育先行者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陶继新教育讲演录》一书。陶继新老师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渊博的知识、丰厚的文学素养、诗化的语言、丰富翔实的资料以及对教育的一种忧患意识,深刻地阐述了读书教学相得益彰,以及读书对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使老师们走向终生幸福的文化之旅。有幸福的教师,才有幸福的学生,有幸福的学生,才有一个民族幸福的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本探讨教师幸福人生达成的小书,有着厚重的意义。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它给了我很多启示:做为一名教师,幸福感在哪里?书中从三个方面诠释了如何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境界。我感触尤为深刻的是第一部分,即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这九讲围绕三个问题展开,即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教师首先应该是文化人,要做文化的拥有者和代言人。这是陶继新先生在书中倡导的。以读书来完善人格,以读书来实现文化的储备,以读书来焕发生命的光彩。陶老师特别提到读书的三个境界,“贵在坚持”、“形成习惯”、“达到审美”,当读书不再是被迫的,而是生活必需和一种享受,我们就有了足够宽阔的安顿心灵的广阔空间和运用自如的智慧储备,工作将是厚积薄发的激情释放,生命中充满了快慰与喜悦。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不但不用再去考虑那些职称啊,职务啊,调动啊等乱七八糟的事,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教师应该读什么书?既然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读书应有所选择,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心灵;而非经典的书不但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损害和破坏已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作用。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

教师已经从事了自己选择的职业,完成了人生的基本定位。就应该以及“专”为主,努力在自己研究的范围内做出成绩。物理教师可以重点阅读物理学家的经典著作;化学教师可以重点阅读化学家的经典著作;生物教师可以重点阅读生物学家的经典著作;而语文教师则比较适合阅读文质兼美的作品,如《诗经》、《史记》、唐诗、宋词、元典、四大名著……边读边研究,常会在熟悉的地方找到新的风景的,只有做到深入思考,不断探究,才会有常读常新的感觉。如果教师还像学生那样进行广泛阅读,除阅历外,其它很多方面恐怕没什么优势可言。

教师怎样读书?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我也曾这样想,但现在看来,我们的读书还真的存在着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可效果并不理想。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无论是特级教师沈红旗,于漪,还是教坛新星韩兴娥,苏静都是把读书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用深厚的文化素养来滋养教学,从而使他们的教学也登堂入室。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大量的阅读能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时常练笔则能更快更好更多地内化阅读的内容,二者相互作用,使阅读更有品位,使写作更有思想和深度第三教师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就是要提醒大家读书不能看热闹,要学会思考。陶老师认为,“深度思想的介入,是阅读主体和作者的心灵对话”。只有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阅读深入我们的内心,渗入我们的灵魂和血液,这样的阅读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阅读。

陶继新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一书,深深地启发和激励着我,坚定了我与书终生为伴的信念。我将在“流淌着智慧的光华,摇曳着思想的要义”的经典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拓宽生命的维度,寻找生活的幸福。我想,教师的职业幸福就是来源于平凡、忙碌而又充实的每一天。这也许正是所谓天长地久的幸福吧!那么,我也会说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也会为教师这个光荣的职业贡献毕生的精力。


暑假好读书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读书心得体会活着五篇

爱的教育寒假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读爱的教育的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读书心得体会《老人与海》五篇

读爱的教育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红楼梦的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百年孤独读书心得体会1000字五篇

西游记阅读心得体会五篇

老人与海读书心得体会五篇

58700 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