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心得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向普罗大众贡献出自己的经验与才能,期待人人自爱,人人从生命的黑暗中获得大礼,活出真实自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五篇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心得1
有人说,这本书应该读三遍,读第一遍会认同,读第二遍会改正,读第三遍会进化。也有人说,这本书应该买十本,一本留给自己,九本送给朋友。一人看,一人改变;十人看,十人改变。确实如此吗?
这本书告诉我们:心灵的阴影包括了许多层面:胆怯、贪婪、恼怒、自私、懒惰、丑陋、轻浮、脆弱、报复心、控制欲??总之,那些存在于我们身上,而我们又往往极力掩饰和压抑的特质,全都属于阴影的范畴。这些特质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否认而消失,只会在潜意识中隐匿起来,悄悄影响我们对自己的认同感。当我们偶然接触到自身阴暗面的时候,第一反应往往是想要逃避,想撇清与这些“消极”特质的关系,哪怕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也在所不惜。然而,恰恰是这些特质最需要我们关注,因为它们可以给我们带来最宝贵的收获。如果我们故意忽视“消极”特质的存在,它们就会尽量唤起我们的注意,当我们的注意力稍微松懈的时候,它们就立即从潜意识里重新浮现出来。为了压抑它们,我们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而这种付出完全没有意义。
诗人罗伯特·布莱把阴影形容为“每个人背上负着的隐形包裹”,我们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会把越来越多的东西塞进包裹里。布莱认为,在生命的前几十年里,我们总是努力想把包裹填满,而在生命的后几十年里,又会努力把包裹清空,减轻肩上的负担。 大多数人都对自己内心的阴暗面感到恐惧,不愿正面以对,殊不知,只有拥抱心灵的阴影,找回完整的自我,才能获得真正充实幸福的生活。把“知识”和“经验”混为一谈,或许是信息时代人们最大的误区。我们往往觉得自己“知道”某件事情,于是就不愿去切身体验。对内心阴暗面的探寻,并不是知性的活动,而是用心去体验、去感觉的过程。许多人参加过心理培训课程之后,觉得自己已经什么都知道了,但是他们并没有用心去体验自我,所以也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收获。要追求光明,就必须体验阴暗;要追求自由,就必须体验完整的自我。这样的体验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的、连续的。
不管我们承不承认,既然我们是人,内心就必然有阴影。如果我们自己意识不到的话,不妨问问我们的家人、朋友或是熟人,让他们把我们自己心中的阴影指给我们看。我们总以为自己可以把阴暗面掩饰得天衣无缝,但是那些被我们刻意压抑的特质,总能找到机会显露出来,让周围的人们看见。
承认和接纳完整的自我,意味着平等对待自己的每一项特质,既不刻意彰显,也不
刻意压抑。单是大声说出来“我知道我的控制欲很强”并不够,我们还必须了解控制欲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接受它的馈赠,用包容的眼光来看待它。
很多人以为,天赐的东西必然是完美的。实际情况则截然相反。要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自我,而完整是美与丑、善与恶、积极与消极的调和。只有接纳了自己内心的阴影,我们才能得到它的馈赠,这就是荣格所谓“金子总是隐藏在暗处”的含义。
我们之所以要接纳和包容内心中的阴影,为的是找回完整的自我,结束生活中的痛苦,让自己不必再欺骗自己,也不必再欺骗整个世界。现代社会经常会给人一种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许多人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损失惨重,却总是难以如愿。为了装出一副完美的样子,我们的身体、精神和心灵都承担着重压。我遇到过许多为病痛、失眠、抑郁症和人际关系问题所困扰的人,这些人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完美”——从不对别人发脾气,从不做任何自私的举动,甚至祈祷也是为了别人。其中的一些人患上了癌症,却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抱怨上天不公。其实,这些人并不是没有愤怒、私心和欲望,只是这些东西受到的压抑太严重,在他们的潜意识里隐藏得太深,以至于他们自己和别人都无法意识到其存在。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要求他们先人后己、无私奉献,因为“这才是好人应该做的”。结果,在努力做“好人”的同时,他们逐渐丧失了完整的自我。对于这些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从这种状况中解脱出来,重新认清自己。他们需要学会原谅自己,允许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出私心和欲望,因为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建立起真正的自尊和自爱。荣格曾说:“幻想光明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认识阴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会教你承认、接纳和拥抱内心中的阴影,让你发挥出自己的潜力,帮你敞开心扉,彻底改变你对自己、对他人、对世界的认识。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无限潜能,我们必须承认这些潜能的存在。善与恶、好与坏、光明与阴暗、强大与脆弱、诚实与欺瞒——我们的内心是这些矛盾的统一体。如果你觉得自己太过脆弱,那你就需要寻找脆弱的对立面,让自己变得更有力量;如果你被恐惧困扰,就必须在内心中寻找勇气;如果你总是受人欺辱,那你就需要在内心中找出发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你必须敞开心扉,承认自己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光明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只有从容接纳黑暗的人,才有资格接纳光明。
其实真正的自己并没有这么可怕,只是我们在乎太多外在的东西,所以一直想要逃避真实的自己。接受不完美的自己吧,你会发现你会过得更加的开心,发现这世界还有更美好的东西我们不曾注意的!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心得2
有三次变化。最初的感受是喜悦的、美好的。因为我非常普通,想从这本书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接纳自己、超越自己”。可是我读着读着,开始有些不满,甚至厌恶情绪。有个标题是“我们都需要恨”书中有一处说道“大声说‘我是个疯子’、‘我恨我女儿’”并且还要反复说。心想这不有病吗?于是我合起书,不再看它。
等闲暇时,睡觉前又随手翻一翻,不知不觉间,我的观点在悄悄的发生着改变。儿时的经历有时会对我们造成非常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甚至是一辈子。如果我们小时候在某些方面得不到满足,或是受到了伤害,就有可能形成强烈的偏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偏见会在我们的潜意识里越陷越深,越来越严重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虽然我儿时没有什么得不到满足的地方。但我怕儿子、学生会因为我留下不快。我认真的看、仔细的想、回忆。想从书中找到如何避免的方法,撞上了怎么办。如果我们不能把握真实的自我,就会陷入固定的行为模式中不能自拔。
我在寻找着如何才能在年复一年的生活中不重复自己。作者说:承受所有的痛苦,坚持到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我从不奢侈成功。但我知道重复一件事是很容易的,它让我简单、易怒、失去斗志。收起所有想“明天再说吧”的想法,我要试着改变我的生活,肯定会有一段时间不适应,但我要坚持,至少一段时间吧?我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生活中去。不考虑是“好人”或是“完整”的人。充实就好。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读书心得3
记得小时候,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作业里是万万不能出一点错的。不小心抄错了一个字,撕掉整张作业纸;不小心算错了一道题,又撕掉整张作业纸。现在想来,虽然有些好笑,但这追求“完美”的个性却也跟随了自己这么多年,好处不少,带来的麻烦也不少。并非每个人都是完美主义者,但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带有这样或那样的强迫或完美主义倾向,这种倾向像一团火,有时点燃着激情,有时却损耗着精力,使我们陷于焦虑和自我厌恶之中。如果你时常有这种体验,请重新检视自己、承认“阴影”,别让完美主义拖累了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