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2)
这本书告诉我们,做事,要做的更好;做人,要做的优秀。学习书中把事情做到最好的方法和途径,借鉴书中成功的经验总结,对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很有帮助。我个人觉得从乡镇党委书记的层面来讲,要把事情做到最好就要努力做到有"四心"。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态度。做任何事情,态度很重要,是马马虎虎做,还是认认真真做,抑或是精益求精做,其结果是截然不同。态度不但是一种心态,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冲动。无论做什么事情,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一个人的"高度"。激情地投入工作与懒散地打发工作,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天地,可以说做事的态度就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做事的结果。比尔·盖茨曾说过:"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方法,不想做事的人永远在找理由;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只有想不通的人。"所以,无论我们现在从事什么工作,都要以积极的态度去对待,拿出自己全部的热忱和满腔的激情来热爱自己的工作,想做事、肯做事,只有这样工作的过程才会变得其乐无穷,久而久之养成的工作态度、形成的工作习惯会让我们受益匪浅。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方法。我们不仅要想做事、肯做事,最关键的还是要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要把事情做到最好,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书中第三章至第六章,详细阐述了"能做事、会做事、敢做事、善做事"的学问。首先是要要尽力做事。也就是说要把事情做到位,不仅只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内的事情,也要做自己能力范围之外的事情。一项工作任务下来,简单的事要用心尽力完成,复杂的事不仅要用心尽力而且要用智慧去完成。因为只有自己做到位了,才会有更好的职位。其次是要用理性做事。理性做事才能抛弃自己的个人感情色彩,才不会感情用事。理性做事是确保正确理解领导和组织意图的前提。理性做事才能使自己自觉遵守组织的约定,进而做出科学的判断、正确的行动,最终达成组织目标。再次是要灵活做事。灵活做事就是要在工作中善于变通,不是简单的按部就班。因为很多工作都是出于不断的变化中的,这就需要我们要有强弱、主次之分,要把握时间和节奏,切忌不分主次,一通乱做,结果是什么事情都没做好,适得其反。
把事情做到最好贵在行动。把事情做到最好最终要要看结果,因此贵在行动。书中第七章至第十章阐述了"做对事、做成事、做好事、不出事"的方法和学问。我觉得做对事最重要,因为只有做对了,才会了好的结果。但很多时候,我们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完"的愿望胜过"把工作做对"的愿望,注重了过程而放松了对结果的重视,结果是忙没忙到点子上,更没忙出结果。书中讲到:高层做正确的事,中层正确地做事,基层把事情做正确。由此可见,对于一个团队,一个组织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即使只是基层的一名普通干部职工,也是组织链条上不可或缺的一颗螺丝钉。因此,只有每个岗位都尽力尽心地把事情做到做对、做到最好,这个组织才会有朝气、有活力,这个集体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7
在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些抱怨,整日的忙碌让众多职场人士辛苦万分,同时这也不是企业的管理者所乐见的。
忙,本来是好事,是能干的表现,更是成事的基础。但是,许多时候,我们在忙着,也是在盲着,忘记了自己为何而忙,不懂得自己该如何忙。盲目地忙碌着,最终总是难见成效。
忙要忙到点子上。这个点,就是抓落实、办实事、解难题。
忙是一种工作状态。“为工作而忙”没有错,但是否忙而有效,忙而值得,确实需要好好分析。磨刀不误砍柴工,花点时间校正一下方向,你会跑得更快、更轻松。
做同样的一样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有的人能够及时解决已有的问题,而另一部分人只是机械地完成,而不是去动脑筋,带着方法去工作的员工去如何用最低的成本,最少的时间把工作做得更好,他们把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融入到工作当中去,因此他们的工作往往做得非常出色。
《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8
温和对人对事,不要随意发脾气,需要我们有宽容、包容之心。宽容也是忍耐。在工作中,上司的批评、同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不足取。只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事事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人活得也累。所以要忍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最简单的共事之道就是:不与上级争锋,不与同级争宠,不与下级争功。
凡是要留有余地,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的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学会共事,被人才会认同你、认可你。会做事,不会共事,不仅成不了大事,有可能连小事都做不好。
《把事情做到最好》心得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