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心得体会

关键词: 教师师德心得,教师师德感想,教师
付甘0 分享 时间:

师德师风对一个教师来说个性的重要,因为,教师是孩子行动的标杆,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教师师德心得体会,方便大家学习。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1

教师的语言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很多孩子在幼儿期非常喜欢模仿,如果老师的语言不文明,孩子也会跟风,有些孩子也会把不文明的语言带回家,势必让家长觉得我们老师没修养,从而对我们教师的印象大打折扣;教师批评孩子的语气和方式也很重要,如果过重,可能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和快乐,因为孩子如果接受不当的批评,会形成自卑感,没有自信心,想想后果多么严重。

教师的文明动作行为也是影响孩子的行为因素,孩子与老师朝夕相处,行为的养成是环境决定的。教师应当以得体的语言和动作行为来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久而久之,孩子也会形成文明的行为规范。让孩子得到周围人的尊重和喜爱,从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果每个孩子都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教师的这一举动可以说为社会创造了和谐。

态度决定一切,不管做什么事情,态度是非常重要的,在生活中如此,工作中亦如此。既然是工作,就要爱岗敬业,用职业道德标准来要求自己,做到细心、耐心、用心爱孩子,要有极强的责任心,才能体现工作的价值。

当然盲目地爱孩子是远远不够的,能让孩子科学健康地成长,我们教师应该多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2

起始于辛劳,收束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教坛几载风雨,我备尝苦辣酸甜,也深深认识到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努力成为对学生负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暑假里,我认真学习了《中小学师德规范》,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的爱。它不是基于亲缘关系,不是出自个人的需求,而是来源于教师对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责任感。

一、爱学生就是爱祖国

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精髓,是教师最宝贵的职业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不仅仅利于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营造一种和谐愉悦的环境;从深层次上看也是教师对祖国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的具体反映。正是出于这个原因,教师应把对事业的忠诚和热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关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深刻地表现在对所有学生的关心爱护上。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有了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教育爱才会有高度、有广度、有深度,教师才会把个人的政治信仰化为爱的实际行动,用宽阔的胸怀去拥抱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爱心的哺育下茁壮成长。

二、爱学生就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我们教师对所有的学生都要公平、公正,不能厚此薄彼,更不能因学生的家庭地位、经济状况以及教师与学生家长的私人关系有重点地关心,有选择地爱护。因为无论学生家境如何、智力高低、个性差异都是教师的学生,都需要关心和爱护。只有给予所有学生同样的关心和爱护,才能体现教育爱的伟大、无私和公正。客观地说,学生在感受教育爱的过程中是非常敏感的,从教师的眼神、语气、行为举止各个方面都在揣测是否公平,如果出现偏袒就有损教师在学生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纯净的心灵受到伤害。教师切忌让商品交换的原则渗透到师生关系之中。

三、给后进生多一点关心爱护

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应当具有针对性,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赋予具体的爱,尤其对后进生多给予一些关心和爱护。因为人们往往爱品学兼优的学生容易,爱某方面比较后进的学生困难,爱是后进生转化的基础和条件,是促进进步的精神动力。讽刺挖苦只能给这些学生带来心理负担,容易产生对立情绪。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回忆说:“我小时侯是个差等生,学习成绩在全班40名同学中总是倒数第一。

各科比较起来,我的语文成绩较好,有一次我写的作文交给语文老师,他认为我是抄袭的并当场讽刺我,使我的自尊心受到很大伤害。在他上课的时候,我的眼神总往外瞅,不愿和他对视。后来,换了一个王老师,他衣着俭朴,但很有学问,不歧视我,还鼓励我。讲牛顿、爱因斯坦的故事,他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当我从日本留学回来,第一个想见的便是王老师……”苏老先生的亲身体验给我们教师提出了一个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一个人在小学或中学在学业上、品德上的暂时后进,并不能注定日后会无所作为。在教师的鼓舞和激励下,他们当中同样会涌现出苏步青、郭沫若等驰名中外的科学家、文学家。教育的实践告诉我们,后进生的心灵创伤只能用心灵的温暖来医治,精神的污染只能用精神的甘露来洗涤,多给后进生一点爱护和关心,把教育爱融入他们的心田,他们就会感到教师真正地关心他(她),就会接受教师的教诲和劝告,产生追求进步的动机和行动。

四、要多了解学生,加强心理沟通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家要从各方面培育人,那么他首先要在各方面了解学生。”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共同活动,教育的成效是师生认识情感及其他因素相互配合的结晶。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关心爱护不仅包含了诚挚的情感,也注入了对事业的追求并期望成功的精神要素。学生是教师劳动成果的体现者,教师的劳动成果中也凝聚着学生的目标、理想、信念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就要多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多听一听来自童心世界的呼声,和学生交朋友,加强心理沟通。

只有这样,我们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和疏导,排除他们各种心理障碍,体现教育爱的细致和深刻。我们教师把爱有针对性地给予每个学生,就等于打通了每个学生的心灵通道,师生间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就会大大缩小;学生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己,就会把感受到的爱连同自身纯洁的情感参与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主动与教师配合。多了解学生,加强师生间的心理沟通,才能赢得全体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尊重和支持。

教育是爱的事业,这种爱高于母爱、大于友爱、胜于爱情,是严与爱的结合。这种爱是是教育的推动力,是后进生转变的催化剂。在工作中,我将始终牢记人民教师的神圣职责,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

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引导,指导学生“学会做事”,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劳动中创造价值,在与人合作中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在工作中为人师表、艰苦奋斗、开拓创新,通过不懈努力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教师师德心得体会3

师德是一种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我们所认为的教师的道德素质并不是指规范、准则本身,而是教师把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成为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

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因此,师爱就是师魂。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天天与小朋友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同学们的纯真,即使是最顽皮的学生,他们的可塑性仍是非常大的,只要多关心,从爱护他们的角度去教育他们,他们都会变成很有出息的人材。问题是我对他们关心太少了,作为一个英语专职教师,要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感受到教师的爱心,的确有些困难,因为我要面对的是五个班级的学生,精力较为分散。而在学生眼里,教师是完美的化身,是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它可以使教学双方互相了解、互相配合,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并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一些思想认识问题,使他们健康地成长。也就是说,课堂不仅是教师教书的场所,也是教师育人的场所。教学过程本身是师生交流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接触学生的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有不良习惯或行为,应该及时加以制止并正确引导,指出其错误之处和危害;如果学生在生活方面有什么因难,也应该多加以关心和帮助。从我的亲身经历来看,坦诚对待学生,真心面对学生,是教师受学生欢迎的重要法宝之一。通过学习结合自己教学经历的体会,针对当前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师德师风教育是极有必要的。

一个为人师表的教师只有认真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才能成为学生的表率,成为学生思想灵魂的导航灯。

99232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