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临床护理中伤口包扎方法(2)

关键词: ​护士临床护理中伤口包扎方法,护士,护理
美婷0 分享 时间:

医嘱要求将药物添加到0.9%的氯化钠250毫升,结果将药物添加到0.9%的氯化钠100ml。

我们科室的药物一般都是添加到100ml的液体中,但是有的患者年龄过大,为了稀释药物的浓度,就会将本来是溶液100ml的液体改成250ml的量,这样溶液多了,溶质的浓度就低了,以免给患者输液时出现输液反应及不适。

4.药物剂量过多或者过少

根据药物的使用原则,一般药物使用多少溶液,都是有相关规定及原则。但是,这些要求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当患者年龄较小或者患者病情较重,就需要调整剂量。年龄小的患者,需要减少剂量,以免药物浓度过高,出现用药过量等不良反应。同样,如果患者病情较重,使用药物浓度不够,就会起不了作用。所以,当我们配置液体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为患者及时、准确地进行治疗。

5.将各种引流管错接

每个管路都有相应的作用,在我们使用时一定要认真、仔细,否则很容易出现差错。临床上,就出现过有的护士将本来是接肠内营养的管路接到静脉输液的管路中,致使患者死亡。或者是将静脉输液的液体接到尿管中或者胸腔引流管中等等,这些都是十分危险的。所以,最好每个管路都有鲜明的标记,在交接班时也特别说明,提醒大家注意。

6.未给患者做皮试,擅自输注抗生素

护士查问病人得知患者已经输过相同的抗生素,而且没有出现过敏反应。于是,在未做皮试的情况下将药物给患者输上,导致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危及生命。我们知道就算患者对使用的抗生素不过敏,但是只要中间间断24小时就需要重新做皮试,以免有的患者出现迟发型的过敏反应,以保障患者安全。

7.未认真核对致抽错血

我们知道一般都是夜班护士给患者抽血,但是有的患者并不是按规定躺在自己的床位上。而且由于抽血的时间过早,多数病人都还自睡梦中,如果这个时候护士没有认真核对,很容易出现差错、导致抽错血。

8.输液后忘记将患者的止血带松开

我们输液时,看针是否在血管内,主要观察液体流的是否通畅,穿刺部位是否红肿,有无渗出。但是,有时候护士在扎完针后,忘记松止血带,就会导致虽然患者回血良好,但是液体不滴或者穿刺部位红肿,只能为患者再次进行穿刺,增加患者痛苦。甚至有的护士由于在输液过程中由于有事短时间离开,忘记松止血带导致患者局部血液不通,手部麻木肿胀。如果时间很长,甚至形成手部血管坏死,需要截肢,后果十分严重。

9.患者液体输完未及时更换,导致空气入体

患者输液完需要更换液体,由于未及时更换,导致回血堵塞针头。或者护士在更换液体时未认真查看,导致空气进入血管内,引发纠纷。

10.患者使用降压药未及时测血压

患者由于血压过高,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进行降压。但是由于疏漏,未及时测量血压。等护士忙完想起来量测血压时,患者血压已将至80/50mmHg。由于未及时测量血压,导致血压骤降,致使血压过低,由于循环血量骤减,甚至出现低血压性休克,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11.输液时未认真查看输入结晶药物

有的药物在常温下属于液体,但是在温度过低时容易结晶,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甘露醇。如果将结晶的甘露醇给患者输上,有的患者就会出现剧烈寒战、血尿甚至肾功能严重受损,对于患者的健康有很大影响。

在临床工作中,除了上述的这些容易犯的错误,实际上还有很多没有提及的,这都是由于大家的轻视和疏忽导致的。这些错误轻则是赔偿患者经济损失,重则护士是要负法律责任的。所以,小伙伴们在工作中不但要认真核对,而且要勤于思考,争取将各种差错都防范于未然。

注射方法之皮下注射的注意事项

人们俗称的打针就是医学术语所说的注射,可分为五大类:皮内注射、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和静脉输液。

皮下注射是将少量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它与皮内注射的区别在于:皮内注射是打在皮肤组织内;皮下注射是穿过皮肤,打在皮肤与肌肉之间。因而,皮下注射进针比皮内注射深,角度稍大,与皮肤表面约为45度角,针头也稍大一些。

哪些情况需要皮下注射呢?

① 需要迅速达到药效或药物不能口服时使用,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② 为手术进行局部麻醉;③ 疫苗接种,例如麻疹疫苗、水痘减毒疫苗、流脑多糖体菌苗、甲肝疫苗、乙脑疫苗、风疹疫苗、腮腺炎疫苗等。

皮下注射通常打在上臂,必要时也打大腿外侧或腹部,例如需要终生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仅打在上臂是不够用的,因而增加大腿外侧或腹部的部位,轮流注射。

目的:1.需迅速达到药效、不能或不宜经口服给药时采用。如胰岛素口服在胃肠道内易被消化酶破坏,失去作用,而皮下注射迅速被吸收;2.局部麻醉用药或术前供药;3.预防接种。

部位:上臂三角肌下缘、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

用物:注射盘内无菌1-2m注射器和5.5~6号针头,按医嘱备药液。

操作方法

1.将用物备齐携至床边,核对,向病人解释,以取得合作。选择注射部位''用2%碘酊和70%酒精进行皮肤消毒,待干。

2.将药液吸入注射器,排尽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食指固定针栓,针头斜面向上和皮肤呈30度到40度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迅速刺入针头的三分之二,放开左手固定针栓,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3.注射完毕,用消毒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针,清理用物。

注意事项

1.针头刺入角度不宜大于45度,以免刺入肌层。

2.尽量避免应用对皮肤有刺激作用的药物作皮下注射。

3.经常注射者,应更换部位,轮流注射。

4.注射少于1ml的药液,必须用1ml注射器,以保证注入药液剂量准确。

215605 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