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临床需要掌握的知识(2)
21、鼻饲法: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营养液、水分和药物的方法。主要适用于:昏迷病人或不能经口进食者、不能张口的病人、早产儿和病情危重、拒绝进食的病人。测量鼻饲法插入的长度:前额发际至胸骨剑突处或由鼻尖经耳垂到胸骨剑突处的距离。一般成人鼻饲法插入的长度是:45-55cm。证实胃管在胃内的方法有:(1) 连接注射器于胃管末端进行抽吸,抽出胃液;(2)置听诊器于病人胃区,快速经胃管向胃内注入10ml空气,听到气过水声;(3)将胃管末端置于盛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逸出。22、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1)解除便秘、肠胀气。(2)清洁肠道。为肠道手术、检查或分娩作准备。(3)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4)灌入低温液体,为高热病人降温。
注意事项:肝昏迷病人禁用肥皂液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水钠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病人禁忌灌肠。
小量不保留灌肠目的:(1)软化粪便,解除便秘。(2)排出肠道内的气体,减轻腹胀。(3)适用于腹部或盆腔手术后的病人及危重病人,年老体弱,小儿,孕妇等
保留灌肠目的:将药液灌入到直肠或结肠内,通过肠粘膜吸收达到镇静、催眠和治疗肠道感染的目的。慢性细菌性痢疾灌肠时应取:病变部位多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取左侧卧位。
阿米巴痢疾病灌肠时应取:阿米巴痢疾病变多在回盲部,取右侧卧位,以提高疗效。
23、多尿:24h尿量经常超过2500ml
少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
无尿或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或12h无尿者。
膀胱刺激征:尿频、尿急、尿痛,且每次尿量少。
24、导尿术: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用导尿管经尿道插入膀胱引流尿液的方法。
目的:(1)为尿潴留患者引流出,以减轻痛苦。(2)协助临床诊断。(3)为膀胱肿瘤患者进行膀胱化疗
留置导尿管术的目的:(1)抢救危重、休克患者时正确记录尿量、测量尿比重;(2)为盆腔手术排空膀胱,避免术中误伤;(3)某些泌尿系手术后;(4) 尿失禁或会阴部有伤口
25、留取尿标本时常用的防腐剂的作用:
甲醛:固定尿中有机成分,防腐。常用于尿细胞记数。
浓盐酸:防止尿中激素被氧化,防腐。
甲苯:保持尿液的化学成分不变,防腐。常用于尿生化检验。
26、给药的原则有哪些?三查七对的内容有哪些?
答:(1)按医嘱准确给药、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三查、七对)、安全正确用药、按需要进行过敏验、密切观察反应、发现给药错误,及时报告、处理。(2)三查:操作前、操作中、操作后进行查对。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药物浓度、剂量、用法和时间。
健胃药要在饭前服用;帮助消化或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的药物应饭后服用。止咳糖浆对呼吸道有安抚作用的,服用后不宜立即饮水,因此如果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应最后服止咳糖浆。服用强心甙药物应注意:在服用前测量病人的脉率(心率)及心律,脉率低于60次/min或节律不齐,应停服并报告医生。
护理专业生理学考试重点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
1.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其中以舒张期更为显著。
2.心脏每分钟射出的血量称为心输出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与心律的乘积,正常成年人约为5-6L。
3.第一心音发生在心室收缩期,音调低,持续时间较长。
4.第二心音发生在心室舒张期,音调高,持续时间较短。
5.心室肌的前负荷是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后负荷是大动脉血压。
6.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7.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是由Ca2+内流和K+的外流产生的。
8.心肌的生理特征有:自律性,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9.心脏活动的正常起搏点在窦房结,其它部位的自律细胞为潜在起搏点。
10.在一般情况下,收缩压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
11.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最重要的因素是外周阻力。
12.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取决于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静水压四种因素。
13.心血管中枢最基本的部位在延髓。
14.减压反射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它的生理意义在于维持动脉血压保持相对稳定。
15.心肌兴奋性周期变化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
16.血流动力学中,血流阻力与血管长度和血液粘度成正比,与血管半径4次方成反比。
17.正常成人安静时的收缩压值为90~140mmHg,舒张压为60~90mmHg,脉压为30~40mmHg。
18.刺激心交感神经引起心肌兴奋性增强,心肌收缩力变大。
19.心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它与心肌细胞膜上β1受体结合,使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房室传导加快,故心输出量增加。
20.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兴奋时,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碱,它与心肌细胞膜上M受体结合,使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房室传导减慢。
21.交感缩血管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它与血管平滑肌上α受体结合能力较强,而与β2受体结合能力较弱,故以缩血管效应为主。
22.夹闭兔两则的颈总动脉,可引起动脉血压升高,其产生原因是减压反射减弱。
护理专业生理学呼吸考试重点
呼吸
1.呼吸的全过程由肺通气、肺换气、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和组织换气四个环节组成。
2.根据呼吸的深度不同,可将呼吸运动分为平静呼吸和用力呼吸两种,根据引起呼吸运动的主要肌群不同,又可将呼吸运动分为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两种。
3.某人潮气量是400ml,解剖无效腔气量为150ml,呼吸频率是20次/分钟,则每分通气量是8000ml,肺泡通气量为5000ml。
4.胸膜腔负压的生理意义是保持肺的扩张状态、促进静脉血和淋巴的回流。
5.O2和CO2在血液中的运输有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两种形式。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氧合血红蛋白,CO2在血液中的主要运输形式是碳酸氢盐。
6.表面活性物质是由肺泡Ⅱ型细胞分泌的。其中主要化学成分是二棕榈酰软磷脂,作用是降低肺泡表面张力。
7.肺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压力差,原动力来自呼吸运动。肺通气的阻力有弹性阻力和非弹性阻力两种。
8.肺通气的非弹性阻力主要包括气道阻力、粘滞阻力和惯性阻力。
9.解剖无效腔与肺泡无效腔一起合称生理无效腔。
10.通气/血流比值减小时,意味着通气不足,血流相对过多,部分血液流经通气不良的肺泡混合静脉血中的气体不能得到充分更新,犹如发生了动静脉短路;而通气/血流比值增加,意味着部分肺泡气不能与肺泡毛细血管充分换气,实际上等于增加了肺泡无效腔。
11.氧离曲线为S形曲线,它表示Hb中O2的饱和度与氧分压的关系。
12.影响氧离曲线右移的因素有pH降低、PCO2升高、DPG升高和温度升高。
13.当血液中去氧Hb含量超过5g/100ml时,引起皮肤粘膜呈现兰紫色,称为紫绀。
14.形成正常基本呼吸节律的中枢部位是延髓。
15.调节呼吸运动的基本中枢位于脑桥。
16.肺牵张反射包括肺扩张反射和肺萎缩反射两个反射。
17.调节呼吸运动的外周化学感受器是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18.调节呼吸运动的中枢化学感受器位于延髓腹外侧浅表部位,它对细胞外液中CO2浓度十分敏感。
19.动脉血中CO2浓度升高,H+浓度升高以及O2浓度下降都是增加肺泡通气的有效刺激。
20.CO2分压升高时,主要通过中枢化学感受器,其次通过外周化学感受器反射性地使呼吸增强。
21.低氧对呼吸中枢神经元的直接作用是抑制,而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作用是兴奋。
22.肺活量是补呼气量、潮气量、补吸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