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知识点(2)
九年级上册历史重点知识点梳理
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促进了电力、石油的利用)
3.于世界的国家:美国和德国
4.主要发明:
(1)新电器:灯泡(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动机等。
(2)新机器:内燃机(卡尔•本茨发明)、电动机。
(3)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新交通工具:电车、汽车(汽车之父——卡尔•本茨发明),飞机(美国莱特兄弟发明)。
5.影响:
(1)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九年级上册历史必背知识点总结
一、工业革命的含义:
工业革命是促使工场手工业发展到机器大生产的一次产业革命,他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19世纪扩展到欧洲大陆、北美和日本。
二、为什么要进行工业革命?
18世纪中期,随着殖民扩张的不断深入,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英国商品越来越多地销往海外,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为了增加商品产量,人们想法设法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
三、工业革命最先在英国进行的前提条件:
17世纪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产阶级专政;18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上的资本主义殖民国家,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四、工业革命的大致过程:
1、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最早出现于棉纺织业。18世纪60—70年代,先后发明了飞梭、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80年代发明了水力织布机,这些提高了纺纱和织布的效率和质量。
2、1785年瓦特发明改良蒸汽机,被用来带动纺织机器,它的投入使用,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3、后来,冶金、采矿等工业部门也很快采用了机器生产和蒸汽动力。
4、机器的大量使用和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也推动了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汽船和火车机车相继问世。(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25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机车。)
5、1840年前后,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工场手工业,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五、工业革命的影响: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