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小羊圈读后感

关键词: 四世同堂小羊圈读后感,四世同堂读后感,四世同堂个人读
阿祖0 分享 时间:

《四世同堂》这本书是以祁家人为主线,描写了在小羊圈胡同生活的各色百姓人家的起起伏伏。看完《四世同堂》你有什么收获?一起来写写《四世同堂》读后感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四世同堂小羊圈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606560四世同堂小羊圈读后感1

我与无意中在书架上发现大家老舍写的最为著名的一部书——《四世同堂》

命中注定让我们擦肩而过,美丽与遗憾并存(甚好)。缘分让我们相遇,缘分也让我有幸一睹她的芳容——那跨越将近半个世纪多的民族屈辱与不幸。

端坐在书桌前,细细春风早已吹过我的耳畔;历史的温度又让我再一次遐想。穿越时空的隧道,我仿佛又置身于发生在那一个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在北平城中小胡同里那处小小的小羊圈,谨慎持家的祁老人、忠厚善良的天佑老人、文雅略带忧愁的瑞宣、热血青年瑞全、中国式任劳任怨的韵梅、耿直忠诚的常二爷、善良热心的李四爷四大妈、由弱不禁风的隐士诗人蜕变成钢铁般革命战士的钱默吟先生、极端卑鄙并且无聊无耻的瑞丰、冠晓荷(民族的败类)、阴狠毒辣的大赤包、蓝东阳、胖菊子、高亦陀、狡猾但正直的的白巡长、并伴随着家庭风气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招弟、聪明勇敢的尤桐芳、在钱默吟先生的帮助下并最终成为革命战士的高弟,还有孙七、小崔夫妇、陈长顺、小文夫妇、丁约翰、富善先生………

一个又一个鲜活的人物仿佛又在眼前跳动,如黑夜般漫长的八年中伴随着中国人的惶惑、苟且偷生、生不如死的饥荒一幕幕的在小羊圈的胡同里得以演绎………这段发生在小羊圈的人们身上、一切北平人的身上、一切中国人民身上的屈辱、不幸、死亡与反抗斗争让我更深切的了解了中华民族的那段历史——那段所不为人所知的历史;那段上映着中华民族人性的历史,那段反映着北平人民身上思想斗争的历史及中华儿女为寻求救亡图存而所做出的斗争、牺牲和不屈不挠的精神;那些从历史教科书上所获取的比较抽象的认识,仿佛有了血肉,有了灵魂,而激发出无比的责任感、爱国心和自信心;这部书虽然没有正面去描写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却仍然能使人深刻地体会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无穷的灾难,这部书堪称得上是中国版的《战争与和平》。

读完老舍先生的这本著作,让人感到既可恨又可笑:可恨之处在于在国家民族危亡之际仍有那么几个被文化筛下的土与渣滓,而剩下的是几块真金(引自《四世同堂》老舍著);可笑之处又在于文中字里行间处处显示老舍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诙谐的语言,幽默的比喻,恰当的嘲弄、讽刺;无不使人有一种如沐浴春风之感觉,很自在,很洒脱。那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滑稽人物也许是定格在那个时代的特有产物,可是我发现直到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有那个时代的残留;在老舍先生的文章中总会看到活生生的自己和自己周围的同伴,怎能不让人掩卷深思呢?

轻轻地掩上书的最后一页,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606561四世同堂小羊圈读后感2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听过骆玉笙激越的唱腔,看过电视剧《四世同堂》,我被剧情深深感染,觉得意犹未尽,于是,便想寻来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细细品读。

小羊圈胡同,多么善良的一个街名,却闯进一伙强盗,祁老人一辈子生活中这里,他一生无求,只想把这个四世同堂的日子过下去,然而,复巢之下,岂有完卵。儿子天佑不堪侮辱投湖而死,二孙子瑞丰投敌死于非命,二孙媳妇胖菊子投靠汉奸沦落妓院染病而亡,重孙女小妞子也饿死了。钱默吟这一典型的旧式文人,民国年间他还戴着红呢子风帽,一家人深居简出,可孙子被日本人抢走,而他也受尽严刑折磨,最终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车养家糊口,也死于日寇屠刀下。棚匠刘师傅,除了会替人家裱糊房屋还有一点业余爱好—舞狮子,谁想日本人逼着他为攻陷中国的一个个大城市而去舞狮庆祝,他愤而离家远走他乡。

京华之地,皇城根下,饿民夺食,混合面吃得人东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们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压压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边撒石灰边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这样失去了生命……

读到这里我深切地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又叫苟且偷生。

品读这部百万字的恢宏巨著,犹如眼前展开了一幅历史长卷。国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对强敌,有人奋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参加了抗日队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戏之名行刺日寇,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年迈的李四爷与敌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壮。也有人如冠晓荷、大赤包、招弟、兰东阳成了不齿于人类的汉奸,最后或活埋,或疯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尸骨无存。

好在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推动向前的,我们不能让一片乌云挡住眼睛而看不清未来,未来是属于爱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愿意生活在一个和谐的世界里,军国主义的螳臂是无论如何也阻挡不了滚滚向前的历史车轮的。

#131357四世同堂小羊圈读后感3

四世同堂,曾祖重孙齐聚一堂,本是一件多么欣喜的事,然而在特殊时期,却变了味道,比如说被奴役,被侵略的时期。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炮火把北平,一座渗透了悠久文化历史的旧日都城,轰开了一个大口子,矮个子的日本人占领了这里,当上了主人,而世世代代生于此居于此的北平人先是愣了一下子,而后便开始了亡国奴的生活。

祁老人,一个自居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老者,凭着他的阅历和长者的经验,一边让长孙媳妇用破缸顶住门,预备好三个月的吃食,一边数宝似得诉说着什么战事在北平不过三个月的事儿,无需惊慌,只要有那破缸在,只要有够吃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一切都无需惊慌。北平遇着的事儿多了去了,什么娃娃当皇帝啦,八国联军来啦,火烧圆明园啦,西太后逃跑啦,军阀啦,皇帝退位啦,改民国啦,袁世凯复辟啦,还不止这些个,多的说都说不完,准够编好几套的鼓词,说上个几天几夜的。这不,新近又来了大炮,当然也无需惊慌。

然而,一切景象都不像是三个月可以结束的,当然日本人很想应了祁老人的预期,三个月内占领中国,完成他们伟大的大东亚计划。然而,事实是不以计划和预期为轨迹的,这一炮,将中国生生拉上了舞台,演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史诗。其中的酸甜苦辣,百般味道都浸透在字里行间,四世同堂,共同品尝历史的辛酸。

老舍先生,以一个北平人的视角写了一群北平人充当亡国奴的生活,他对他们是那么的了解,就好像他们是他的邻居一样;他对北平是那么的熟悉,在他的笔下,北平那么清晰和真切,比一张地图都清晰。北平的春夏秋冬是那么色彩分明,甚至还带着香味。和平的北平是温柔富贵乡,处处可见悠闲自在的人儿,遛鸟儿的,钓鱼儿的,喝茶唠嗑儿的,赏花划船的。五月节少不了粽子,樱桃和桑葚,八月节的月饼和各色水果馋的你直流口水,还有那精致的兔儿爷,别说是小孩子,就是老人也爱不释手。而这些,在《四世同堂》里只能是遥远的回忆和阵阵的隐痛。北平人最爱和平,总不会跟人急赤白脸,而如今,什么错也没犯,倒被剥夺了一切权利,他们想不通,但他们能忍。忍一忍就过去了。

这一忍,就是八年,八年间,小羊圈除了房子更破了,住户们更瘦了,衣衫更烂了,还有一半儿的人都死了。这死去的人当中,有该死的,也有不该死的,而该死不该死的都不是寿数到了的死去,这就又徒增了不少的悲凉之感。先是钱家,因钱老先生被陷害入狱,钱大公子郁郁而终,钱老太太撞棺而死,可谓家破人亡,从此拉开了小羊圈的死亡之幕。之后是小崔,一个拉洋车的,被诬蔑为刺杀日本特使的杀手,当众砍头,头被挂在前门的第五牌楼上,身体被仍在了先农坛的垃圾堆,他有什么错落得个身首分离。再之后是祁天佑,祁家四世的第二辈儿,一个布铺的掌柜,慈眉善目,一辈子没跟人红过脸的老实人,被日本人逼的投了河。

接着是小文夫妇和冠家姨太太,前者是名角和名琴手,因太太没有接着醉日本军官的媚眼而被打死在戏台上,先生抄起一把椅子砸碎了醉军官的脑袋,而双双陨落,他俩是真的艺术家,而艺术家似乎也跟别人没什么区别,都是中国人,得罪了日本人,都得死。那冠家姨太太尤桐芳就简单的被连带着杀了。死了这么多了,但还没有结束,孙七,剃头匠,因吃共和面闹肚子,被日本人当做病毒传染源,活埋于城外,他们冠之以“消毒”。李四爷,一个抬杠子的,别人搬个家,出个丧都需请他去帮忙,北平俗称窝脖儿,本是小羊圈的领头人物,谁家有个难处,没有不找他的时候,可是糊里糊涂的当了副里正,因一次胡同里七号杂院的两户人家没听日本的命令而被枪把打倒在地,没过几天就死了。李四爷死的时候已经离战争结束不远了,但小妞子的死是正好在日本投降了的时候,她是被饿死的,因小孩子吃不下共和面饿的只剩下皮包骨头,轻飘飘的,好像那随风而飞的树叶。冠家的五口人,除了高第一开始就跟家人唱反调,而没丧失了人性,最终还为抗日出了些力,以及姨太太尤桐芳,其他的可真是“死得其所”,因日本人而成事,因日本人而亡身。

《四世同堂》是以胜利结束,但小说的精彩之处却全部落在了对灾难中的北平和北平人的描写。有时候读着读着,虽那群人的生活和命运该得到同情,可是心里既不愿同情他们,又觉得他们不知哪里有点可恨。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用在他们身上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他们的甘愿当亡国奴,他们的固守传统和不知变通,还有那软弱,只会苟且的性格,让人倒有点因为他们受苦而感到快意的感觉,却又因为他们是受日本人的虐待而又生怜悯。仔细想一想,老舍先生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是有血有肉,性格鲜明的,而又都是特别熟悉的,不论在哪一个时代,都可以看得见的。这就是中国人的写照,里面有你也有我的影子。说大了,是整个人类的写照,只不过我们作为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罢了,谁又能保证英国人,美国人,非洲人没有这样的弱点呢?要不然犹太人的被屠杀怎没见强烈的反抗呢?

外族的侵略是罪恶的,这一点儿都不假。但若是从另外一个侧面思考一下的话,外族的侵略是可以使被侵略的民族变得更清醒和更团结,纵观历史,好像也不是没有道理。古人也曾说过,没有了外患,必有内乱的话。但是像日本侵略中国和希特勒灭绝犹太人,是文明社会所不能接受的灭绝人性的事。一件事情的对与错,界限很不分明。一个人有错,另一个人去指正,但是如果超过限度,那指正的人就是过错方,就像正当防卫和防卫过当一个道理。就像商纣王太过昏庸,女娲派妲己惩罚他,而妲己却残害忠良,虽起到了惩罚商纣,致其灭国自焚,但是她的方法不当,同样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孽,自是该被惩罚,也就从施罚者变成了被罚者。

回到《四世同堂》,就算北平人再软弱,再无能,在没有大志向,也不该受日本人的虐待,就算中国人弱点再多,也不至于被当成畜生一样杀着玩。但有一点,日本的侵略确是让北平人团结了,清醒了,就拿钱老先生来说,以前他是一个诸事不关心的隐者,诗人,他的生活只有诗歌,花草,书法,酒。他不与人来往,可算是清高之人。然而入狱受刑之后,他抛弃了他的诗歌,花草,书法和酒,他成为了一名战士,在濒死的北平城下,在日本人的眼皮底下,到处鼓舞士气,宣传抵抗。他蜕变了。高第和尤桐芳就是受的他的鼓舞。

在这场战争里,还有一种人最悲惨,他们是有良知的日本人。他们因为有良知,清楚自己的同胞在犯罪,而不能让他们停止。他们因为不能让他们的同胞停止杀戮而自责,他们本没有罪,可却是有罪,因为他们是日本人。书中的日本老太太就是这样的有良知的日本人的代表。她甚至不是在日本出生和长大,但是因为她的民族,她在中国邻居面前抬不起头,她没做任何错事,却是罪孽深重。她也因为战争失去了亲人,却仍旧需要背负罪孽,因为她的民族在犯错。

93840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