垓下之围读后感满分作文800字

关键词: 垓下之围读后感,垓下之围读后心得,垓下之围
天文0 分享 时间:

垓下之战,项羽不仅败得惨,自刎之后的情况更惨。你是否看过这部作品?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呢?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垓下之围读后感满分作文800字,方便大家学习。

垓下之围读后感满分作文800字1

读着史书,眼前渐渐出现那血雨腥风的'画面,仿佛走入时空,身临四面楚歌、重重之围的战场之上。在深深的感动中我还有一丝惋惜。

历史没有选择项羽继续走下去是无法更改的,但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豪言壮语,那开遍大江南北的“虞美人”花,那“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人生气概不是留传了千年吗。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有着四面霸气、活生生的项王似乎就在我们的面前。我相信人们不会因为滔滔逝去的乌江水而忘记这位曾经辉耀神州的项王。项羽如此的英雄霸气,最终却自刎乌江自有其舍生取义的一面,更多的则是其以武治国、过于自负的后果。他终其一生也没有改变“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的思想。因此他纵有万夫不挡之勇,率千军武功之才也最终会失去人心,失去天下了。

苍凉的号角,嘶鸣的战马,乌江边上,项羽倒下了。这惨烈的一幕,我被深深的震撼了,他以死捍卫了自己的尊严,这也让我想起另一位能能征善战的古人——“吕布”,对比起来项羽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呐喊亡秦,他天真朴实,他有太多真实的东西。

司马迁是伟大的史学家,“古之人不欺也”正是史学的本色,他对项羽的评论客观实际。项羽发迹很快,兴于田陇之间,但他凭功自傲、以武治国,最终国灭身亡,却还不能醒悟,实在是无以挽救了。现在,我们正是要借鉴于,此警示后人啊!

垓下之围读后感满分作文800字2

《垓下之围》是江苏中学语文教材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项羽本纪》。该文记叙了项羽一生的最后阶段的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拼杀场面,表现了他至死不悟、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结局,是《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

在垓下之围这一场景中,先写项王“兵少粮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立见项羽所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接着写项羽的种种表现,项羽听到“四面皆楚歌”后“大惊”,并且“夜起”、饮酒。一位力能拔山、豪气盖世的英雄竟然有这些惶惶不安的举动,也反衬出气氛的高度紧张。这时的项羽已经意识到他的战败已经不可挽回,想到自己力能举鼎、纵横天下,现在却连自己心爱的美姬和宝马都不能保护,项王禁不住慷慨悲歌,潜然泪下。“慷慨悲歌”充分表现出项羽性格的另一面。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项羽是一位天下皆知的大英雄,但那时那地的项羽却“泣数行下”,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项羽本是一个勇猛豪爽,甚至有点冷血的大丈夫,但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却唱出柔肠百转的“垓下歌”,为项羽这位铁血英雄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这位盖世英雄歌罢泪水涟涟,以至于手下都不忍心目睹这样的场面。“莫能仰视”则写尽将士们的不忍之心,也写尽了霸王的悲惨处境。这悲歌与流泪把悲剧的气氛渲染得淋漓尽致。

第二个场景写项羽从垓下突围成功到再次被困东城的过程。虽然明知不免一死,然而面对越来越近的死神的阴影,他却一次又一次地挺立而起,神勇倍增。他告别了心爱的'美姬,抹干了死别的泪水,仅带了八百壮士,竟然奇迹般地冲破数重包围,向南撤退。在五千汉军的追击下,他手下的勇士越来越少,渡过淮河后只剩下百余人,至东城时锐减至“二十八”人,而导致这一局面的是田夫的欺骗,这也是项羽为以往的残暴付出的代价,揭示了项羽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然而就在这时,他决定不再奔走逃避,他向部下许诺:“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司马迁用这句话表现了项羽的自负:他曾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同时也表现了项羽到这个时候依然没有认识到其失败的原因,迷信武力,至死不悟——还认为他的失败是上天的安排,太史公也为之哀叹:这才是项羽这位悲剧英雄真正悲哀的地方。

尽管项羽在政治上是个侏儒,但却不可否认他在军事上是个巨人,他首先制定了正确的战术:“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期山东为三处”,然后项羽三胜汉军:他先是大呼一声,斩一汉将,“汉军皆披靡”,这是一胜;然后怒目一嗔,赤泉侯辟易数里,这是二胜;最后破围合兵,再入敌阵,又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这是三胜。当他做到许诺的一切后,他充满自豪地谓其骑日“何如”,这一问表现了项羽非常享受这种冲锋陷阵所带来的快乐。“愿为诸君快战”则表明了项羽最后的战斗并不是为了战争的结果,而是为了畅快、尽情地展现他的勇猛无敌,保一世英名。就像一次落幕前的演出,要以完美作为结束。

文章的最后一个场景写项羽乌江自刎。这一段写了两个场面。第一个场面是乌江拒渡、赠马亭长。项羽本“欲东渡乌江”,但真正来到乌江岸边,他又改变了自己的决定。项羽笑日:“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司马迁用这番话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在生与义,苟活幸存与维护尊严之间,从容地做出选择。那位曾经“泣数行下”的血性男儿,这时反而笑了。“项王笑日”的“笑”,不是强自矜持,不是凄然苦笑,而是壮士蔑视死亡,镇定安详的“笑”。项羽和随从全都下马步行,冲人重围,同前来追杀的汉军短兵相接。这无疑是一场寡不敌众的战斗,也是一场必输无疑的战斗。然而,如果因此就放弃战斗,举手投降,那就不是项羽了。项羽是宁肯站着去死,也不会跪下求生的。第二个场面是赐头故人、自刎而死。当项羽看到了背楚归汉的故人吕马童,他并没有追而杀之,而是犯了老毛病——妇人之仁,赠头给他,自刎而死。这与故人的追之、认之,必欲杀之以邀功取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个情节表现了项羽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司马迁用这些内容凸现了项羽的高贵感和英雄气质,但从另一侧面也表现了项羽为了逞一时之强,轻易地放弃了生命——放弃了一切反败为胜的机会。项羽此时不愿意过江东的一个重要原因:“无颜见江东父兄”,这实际上是虚荣心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项羽曾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而此时此刻项羽已无富贵可言,他不愿让江东父老看见自己狼狈不堪,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怜悯和施舍。

纵观全文,可以看出项羽是司马迁所钟爱的一位英雄,他是一位善于攻伐、勇猛善战、知耻、重义、重情的铁血将军,但司马迁也客观地指出了项羽的致命弱点——他没有冷静而果决的心智,缺少成为帝王所必需的理智与冷酷。

垓下之围读后感满分作文800字3

有人把司马迁的《史记》誉之为悲剧英雄画廊,西楚霸王项羽则是其中的典型,“项羽之死”这个片断便是这部旷世悲剧的最后一幕。“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的英雄死了,留在人间的是历史长河中曾经“卷起千堆雪”的浪花,群山万壑中殷殷不绝的回响,两千年来无数读者掩卷而思,拍案而起的长叹息。

项羽之死并非仅仅指一个历史人物的死亡,而是代表着一段历史的终结,一种人格的消逝,一种英雄主义的失败,这种历史悲剧的气氛笼罩着整部《史记》,垓下之围这部分把这种悲剧气氛体现得更加浓烈深沉。

“成者王,败者寇。”通过对《垓下之围》的阅读,我们却不难发现:司马迁一反常规地没有着力渲染项羽的悲剧性,反而从多角度、多层面地刻画了其英雄色彩。这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以成败论英雄”这个准则,在项羽身上还是否适用。

霸王项羽成败在何处?让我们回到垓下之役中,一起来感悟英雄项羽成败的点点滴滴吧:

霸王别姬——英雄多情,四面楚歌,霸王傲气不减

在兵少食尽之刻,四面楚歌之时,局势之危,不在言表。霸王夜起慨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悲愤激昂的一曲之后,自信自傲之余,“泣数行下”,更是透露出英雄的无尽绵柔之情,深沉无奈之感!

身处末路之时,对自己那自信狂傲的盖世之气,对虞姬那感人肺腑的绵柔之情,对于一代霸王,是多么难得!危难临头,霸王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骓马和虞姬。“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读懂了这其中的英猛无畏之勇,多情仁爱之德,我们还能说,项羽不是成功的吗?

东城快战——骁勇善战,宿敌重重,霸王风云叱咤

兵陷大泽,以二十八骑,抗汉军数千精兵,若以常人,非逃即降。然霸王项羽,在兵围数重之境地,战场上所向披靡,杀敌军数十百人,霸气有增无减!瞠目怒叱,赤泉候人马俱惊,辟易数里!无形之中,将霸王之勇猛与能力,体现得淋漓尽致!

敌众我寡之势,霸王自信如常。风云叱吒,披荆斩棘,勇猛无比!此绝非常人所能及。伟大的战绩摆在眼前,面对这骇人之势,我们哪能不肯定,不折服?面对如此骁勇善战,敢作敢当之士,我们还能说,项羽不是成功的吗?

乌江自刎——知耻重义,生死抉择,霸王舍生取义

身临乌江,面对唯一的一条救生船,生死完全掌握在霸王一念之间!忠厚豁达的项羽,面对江东父老,毅然选择了将责任全权揽下。出于对马骓的不忍,为报亭长忠诚之恩,项王以马骓赠亭长;短兵相接,身披十余创之时,项王仍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遇见反叛故人吕马童,项王以人头赠之,自刎乌江......一举一动,无不散发英雄那非常人所能及的豁达气魄以及人格魅力!

生死抉择之境,霸王视死如归。面对骓马,霸王善良不忍;面对亭长及江东父老,霸王知耻重义;面对宿敌,霸王勇猛果敢;面对故人,霸王气度豁达......在生与死的抉择中,项王依旧霸气犹存!自刎乌江,足矣看出项羽的勇猛和气魄非常人所及。若不是自杀,也绝非是常人所能践之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面对这感人肺腑的举止行动,我们还能说,项羽不是成功的吗?

司马迁的《垓下之围》塑造了项羽这样一位立体的悲剧英雄形象,霸王项羽的失败之处就是他的悲剧之处。

爱情之悲——有人爱不得

汉军兵围垓下,楚军兵少食尽又闻四面楚歌,已是军心涣散。 虞姬是个有柔情又有豪气的女子。她不懂战略战术,也无力跨上马背举刀拼杀。但她追随项羽多年,耳濡目染,熟看项羽马上冲杀,帏帐指挥。看得多了,对辗转征战之道也略知一二。她明白了,项羽今晚唯一的出路,只有突出重重包围,以图再起。突围需要轻装,还需要经历几场恶战。她是个娇弱的女子,无力协助他冲杀破围。在突围作战中,项羽还需要分心分身来照顾她,保护他。这将使他如何一心杀出重围?两人感情深挚,是战争生活中形影不离的伴侣。项羽痴心眷恋着她,她也一刻离不开项羽。但到了突出重围、以图再起的关键时刻,豪爽不让须眉的虞姬,决不愿拖累他,舞剑自刎。“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失意得竟无力救一心爱的弱小女子,岂不悲乎?

95506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