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5篇_观《决战中途岛》有感

关键词: 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
杨杰7 分享 时间:

  感觉影片最大的问题就是剧情太散和最后决战笔墨不足。以下是小编整理了关于2019《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5篇_观《决战中途岛》有感,希望你喜欢。

  2019《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1

  发现知乎(首答在知乎上,拷贝过来的)这么多回答没一个答到点子上。难道是国内没有演技的演员演的烂片看太多,导致大家欣赏水平集体下降了?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类似的题材,《虎虎虎》拍摄时美军雇佣了很多美国海军现役人员演出。日本导演也坚持以普通人演不出军人的气质为由,动用了当时的海上自卫队参演。主要演员的演技也很棒,感觉就是在表现一场现实中战争。《中途岛》里的演员表现相当不专业和浮躁。我猜他们出演前没怎么仔细去研究过自己要演的人物性格和当时美军的环境。看看黑泽明咋说的

  ''此外,今天的年轻人不读书,我不认为他们中有人广泛阅读过俄罗斯文学,重要的是,他们至少要读些书。要是没有丰富的储备,你就无法去创造,所以我常说“创造源于记忆”。 记忆是你的创造之源,你不可能无中生有,无论它是来自阅读,还是来自你自己的亲身体验,你脑子里有东西,才可能去创造。从这个意义上说,阅读面广很重要,当下的小说不错,但我认为人们也应该读读经典。因此,如果建所电影学校,强调阅读是重要的。''

  整部电影情节衔接也很突兀,可见编剧根本没用心去好好写剧本,懒得折腾,随便凑合一个敷衍了事。再引用黑泽明的看法

  ''但如果你真想拍电影,那就去写剧本。你只需要纸和铅笔,只有通过写剧本,你才能知悉电影结构上的细节,和电影的本质。 这就是我要告诉他们的,但他们还是不会去写,他们发现写作太苦了。''

  回答里很多人批评电影交代时间范围过多导致有流水账的感觉,个人对此看法不以为然。同样的题材,可以参照日本拍的《联合舰队》,从1941珍珠港事件一直到1945年大和号沉没日本海军覆灭。里面描述了珍珠港事件,中途岛战役,瓜岛战役,山本司令战死,莱特湾海战,和日本海军最后的菊水特攻。人物上层有海军总长永野修身,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二航战司令长官小泽治三郎,联合舰队两任参谋长宇垣缠和草鹿龙之介,第二舰队司令长官伊藤整一。下层有大学教授和他两个在舰队服役的儿子一家以及后来入门的儿媳妇,飞行员正人和他父亲的亲情。每场战役的过程交代很清楚,每个人物的性格也刻画的很丰满,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情感也演的很明白。在时间跨度如此之大,事件这样多,参演人员甚众的情况下本片看完依然很感人。与其说《中途岛》表现事件太多给人感觉太散不如说该电影编剧和导演专业水平不够,把控不了这种片子。

  电影特技太假了,对比下二战纪录片和照片,真正的战争场景并非电影里表现的那样。个人觉得完全可以把电影背景换成外星人(日本军)入侵地球(美国),美军保卫全人类(反正都是瞎编,可以完全不顾及逻辑,想怎么演就怎么演)。放在这样的爆米花商业片里,这些人的表现和这个剧本就感觉正常多了。

  作为一部历史剧,写了很烂的流水账剧本,选了一群表演水平二流的演员(演啥不像啥)。例如那个情报官,其表情还有动作怎么看都像个演员,而非军人。再看看同时代丹泽尔.华盛顿演的军人,天壤之别。

  2019《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2

  6分,观影过程并不算愉悦。

  第一个原因是,我是冲着伍迪哈里森来看的,而不是冲着导演和战争,我缺乏相关历史军事知识,看的时候有些吃力,各种船和飞机分不太清楚,不明白他们的战略地位,因此看的时候对角色们的战略动机没太搞清楚,那个潜水艇又是咋回事?没头没尾的?感觉导演拍的时候是默认观众已经了解了相当多的背景知识来拍摄的。

  第二剧情过于拖沓,看到后来甚至有一种“咋还没完啊”的感觉,虽然叫中途岛,但居然从珍珠港开始拍,这让我看的有点摸不着头脑,主要角色又一直换来换去,难以聚焦,感觉这是因为这些角色都是历史上重要的人物,因此改编的时候受到了历史真实事件的禁锢,创作上有点放不开手脚(不是贬低历史人物重要性的意思,只是个人的观影体验哈)。

  第三对于美国飞行员有着星球大战式的个人英雄主义刻画,而日本飞行员全都是匿名的NPC角色,因此虽然给山本五十六加了很多戏份,但一直给人一种隔靴搔痒的感觉,因为美国这边的主角其实是飞行员而不是将领(我的伍迪哈里森啊,基本酱油位),但日本的飞行员在剧中是缺位的,铺天盖地的日军机群却都是匿名的,英勇的美国飞行员在开着烂飞机的情况下经常出现以一敌二的场面,导致整个片子充满了“征兵广告”气质,顺带一提对于中国军民的刻画就更加表面化了,虽然鉴于不得不遵循历史的原因而为了服务Doolittle的故事线登了场,但这段描画可以说是漏洞百出。

  整体看下来并不推荐观看。

  2019《决战中途岛》电影观后感3

  在去电影院的路上,我的脑海里思考的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这次会不会看到腻腻歪歪的爱情戏。

  出于个人观赏习惯,我并不倾向于在战争场面里夹杂上儿女情长,来体现所谓的“硬汉柔情”。

  不过事实证明我多虑了,因为罗兰·艾默里奇并没有把叙事重心放在爱情和家庭上,两个多小时的影片被塞得满满当当,从突袭珍珠港,到哈尔西进攻马绍尔群岛,再到杜立特空袭东京,珊瑚海海战,中途岛之前的情报战以及最后的大决战,罗兰是把太平洋战争的走向整个地捋了一遍,135分钟的时长甚至还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毫无疑问,这是一次献给二战史爱好者,乃至太平洋战争史爱好者的一次狂欢。

  1.完美的战争机器需要每个齿轮和螺丝的精密配合

  对于这样一部极力刻画群像的电影而言,罗兰这一次的叙事风格是没问题的。我本以为最后的海空大决战会占尽风头,但事实上在他的镜头之下,一场成功战役所需要的要素同样流畅自然地呈现在了观众面前。

  一台完美的战争机器运作起来需要哪些部件?

  一个信任部下的最高长官。

  尼米兹在电影里露面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所扮演的角色非常重要——在华盛顿传来的情报与自己手下的情报部门发生冲突时,他选择了信任自己的部下,将哈尔西调遣回中途岛附近。

  一组恪尽职守的情报官员

  在珍珠港事件之后,以莱顿为首的情报人员受到了相当多的责难,因此他们不得不在沉重的心理负担之下继续工作,最终通过试探性的假情报确定了日军的下一个袭击地点,并相当准确地预估了日本人舰队的位置。

  一群技术高超、勇猛无畏的飞行员

  再好的情报也要由士兵所使用,再好的命令也要由士兵所执行。这次的电影把战场上的所有笔墨都用来刻画企业号上的飞行员们——他们在麦克拉斯基的带领下出色地完成了作战任务,而他们中的很多人最后都把生命留在了浩瀚的太平洋上。

  强大的工业基础和高能力的人才

  这点在电影中其实并没有太过直接的表现,毕竟美国人是在太平洋战争的后期才开始下饺子的,但事实上美国人的损管堪称绝技,后勤保障也极为完善,约克城号航母在珊瑚岛海战中遭受重创后被拉到珍珠港,星夜兼程三天就能再次出海作战,这只能说美国人真的太牛。

  还需要那么一点点的运气

  南云忠一的犹豫不决(南云本就不是航空战专家),鹦鹉螺号的突袭,岚号驱逐舰的带路都在侧面加速乃至决定了这次战役的走向——但运气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美国人的侦查和情报工作无疑比日本人要更加出色。

  可以看到,要取得一场战役的胜利,战争机器上的每个零件都要自下而上地运转起来并密切地进行配合,罗兰的群像刻画毫无疑问地成功地体现出了这点,令我比较满意的是,他在群像上并没有平均用力,对于飞行员们的刻画明显更多,堪称详略得当。

  2.罗兰对于大场面的刻画一如既往,并没有令人失望,战争的残酷氛围营造的非常到位

  如果问起罗兰的电影有哪些共通的优点,那么他对于火爆的大场面刻画一直都极为擅长,拿捏的非常到位。

  独立日里外星人入侵地球,并且炸毁白宫的场面至今仍然为人津津乐道。

  2012里飞机在天崩地裂的灾难中起飞的场面也成为了他的标志性镜头之一。

  这一次的《决战中途岛》他同样没有让我们失望,开场大约五分钟左右第一个惊险刺激的场面就出现了。当美国水兵还在亚利桑那号上摆椅子的时候,如蝗群一般的日本飞机便从天边迅速接近,对着毫无防备的士兵开火投弹。没多久,亚利桑那号上就发生了大爆炸,船只在片刻之内便发生了倾覆,漂浮在海面上的燃油也燃烧了起来,俨然人间炼狱。

  最后男二去医院找自己的好友,看到一具烧的焦黑、如木炭一般的尸体,只能从他手上的戒指辨明身份。

  珍珠港袭击只是小菜,影片真正的高潮还是出现在中途岛海空大决战时——即便是一个对于二战史、对于二战武器完全没有了解的人,在看到美国飞行员冒着冲天的防空火力驾驶着俯冲轰炸机奔向日本航母的场面时仍然会感觉到惊心动魄,在最后的决战场面时,双方的飞机在空中厮杀,无时不刻都有飞机从空中坠落,战争的悲壮感在心里油然而生。

  与火爆的轰炸和空战场面对应的是影片接近结尾时,一个个飞行员的名字被从布置飞行任务的黑板上用粉笔划掉,此时镜头的用光也黯淡了不少——即便中途岛战役对美国人而言是一场大胜仗,但仍然有相当多的人没能活着见证胜利。

  战争发展到最后一定会决出一个胜利者,但士兵和普通居民在这期间所受到的苦难和折磨是难以想象的。还是那句话,我们回顾战争,为的就是希望以后不要再有战争。

  3.镜头、意象和光效的运用同样可圈可点,给整部影片增色不少

  这里就说几个我印象最深来举例子吧。

  第一个是山本五十六和后来负责情报工作的美国人莱顿在晚宴后在书房里交谈,此时色彩就比之前军官们在餐桌上推杯换盏时要黯淡了一些,山本以半威胁的语气与莱顿讨论两国未来前景时,他的脸显得有些明暗不定,正象征着美日两国风雨飘摇的未来。

  这里要说一下,山本五十六曾经做过日本驻美武官,因此对于美国的经济实力、工业实力和资源的充沛程度有着非常深刻的认识,他非常明智地意识到对美开战无异于自杀,一旦美国完全转移到战争轨道上来,那么以日本的体量根本就无法与美国对抗,因此他极力反对对美宣战,这并不意味着他是个主和派或和平主义者(类似日本电影《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里就有很多曲笔逢迎的地方,试图竭力让山本的形象没那么好战一些,这也是日本战后意识形态所决定的),因此他才在被军部逼入战争后发动珍珠港奇袭,力图第一时间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基地,为日本争取最大的优势。

17371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