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评分电影《误杀》观后感5篇_《误杀》观后感及影评5篇

关键词: 高评分,高,评分
景清10 分享 时间:

  电影《误杀》正式上线各大影院,《误杀》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故事主人公李维杰为了维护女儿,捍卫家人,李维杰埋尸掩盖一切证据,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缝隙中,与警方在身心层面,展开了殊死一搏的较量。而关于观看《误杀》电影的观后感和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误杀》电影观后感及影评【1】

  电影开始在一座监狱内,李维杰(肖央饰)和好友黄毛密谋,自己躲在棺材里趁外出送尸体的时候越狱,成功出逃之后,赫然发现躺在自己身边的竟然是死去多时的黄毛,两人被棺材活活困死,一声尖叫之后正片开始。原来这个越狱的故事是爱看电影的李维杰在给杂货铺老板颂恩(秦沛)讲的一个电影。回到家,大女儿说想要参加夏令营,受困于钱,虽然最后李维杰同意了,但父女俩矛盾由此激化。第二天李维杰出差去外地,在取款机取了点钱,看了一场泰拳,看完之后住在宾馆给家里人打电话,没人接听,意识到情况不对的他连夜赶回家,看到的是瘫坐在床边的母女俩。原来大女儿去参加夏令营,被警察局长的儿子素察下药强暴了,素察录下视频来威胁,被母女俩慌乱之中打死埋在了后院棺材里,这一切都被小女儿在窗口看到了。

  李维杰安慰一家人不要慌张,不要出门,他想起了之前看过的电影,冷静下来后去处理素察的车,刚把车开走,就被之前跟他有矛盾的警察看到了。李维杰把素察的手机扔到了开往外地的渣土车上,把素察的车推到偏僻的湖中沉底。又买了4张汽车票去看泰拳,在门口垃圾桶捡了4张之前的泰拳票,买了奶油面包。做好这一切,他回到家,安慰家人说明天一起出去散心。在路上,李维杰特意和售票人说要带一家人去看泰拳,看泰拳的时候,故意打翻爆米花,吃饭的时候特意夸奶油面包好吃,给老板留下印象,住宾馆的时候,故意晚退房,看电影的时候,特意去放映室跟工作人员聊天。回来的时候,跟杂货店老板说泰拳的精彩程度。这个时候,所有的人,都记住了他们一家四口,在不经意间,都能帮李维杰作证他们全家没有作案时间。

  找不到孩子的警察局长(陈冲)开始怀疑了,正好手下人说那天看到了素察的车被李维杰开走了,一家四口被带到警察局,分开审问。早就在家训练好的四个人从容不迫的回答着,滴水不漏的供述越发让警察局长怀疑,她找来了售票员,卖爆米花的小哥,宾馆前台,杂货店老板等,这些人都能作证李维杰没有说谎。最后严刑逼供中从小女儿那里找到了埋尸地点。

  挖掘工作在大雨中进行,更能衬托出意境,到底是哪一方沉冤得洗,众人挖开坟墓,却大吃一惊,里面并没有素察的尸体,而是一只死去多时的羊。这个时候,民众愤怒了,纷纷上前要求释放李维杰,警察局长的老公也因为此事,退出竞选。李维杰妻子阿玉(谭卓饰)问他尸体在哪里,李维杰说:“我没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影片的最后,李维杰前去自首,承认自己杀了素察。警察带走李维杰的时候,大女儿哭着承认是自己过失杀人,并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由于这件事情,示威的人很多,记者随机采访路人,在杂货店老板一言不发,意味深长的笑容中结束了此片。

  电影的细节非常多,首先来说一下李维杰为何能瞒天过海,就像蓝色字体标出来的,他2号去看过泰拳,3号又去买了一些票据,4号带家人又去了一趟,让目击者潜意识里觉得他们一家人就是2号和3号去的,下意识里做了伪证,目击者都是在人很多地方的从业者,面对太多人记不清,李维杰见了他们一直强调自己是2号和3号去的,又有票据和监控为证,所以大家都以为李维杰一家人是2号和3号去看的泰拳表演。至于最后素察的尸体在哪里,电影没有明示,墓地里他换成一只替罪羔羊,估计尸体被他转移到自己承包的电缆工地下面了。

  电影名字叫误杀,可母女俩的行为却是反杀啊,素察到底是谁杀的呢?母女俩告诉李维杰,当时一滴血都没有,可见当时只是打晕了,李维杰转移尸体的时候,棺材板上有抓痕,后来镜头给到小女儿吃饭的时候,用叉子划桌面发出来的声音估计是她晚上听到素察在棺材里用指甲划的声音。李维杰在第一次看泰拳的时候,就给旁边人解释什么叫吞舌,素察恰恰是吞舌而亡。

  至于他为什么自首,首先是中国电影必须要有正义的结局,其次是有一次李维杰看到小女儿考卷上的100分,有白色涂改液的痕迹,很有可能是70分改成的100分,他觉得自己给女儿树立了一个投机取巧的形象。李维杰在片中是个虔诚的教徒,经常会去布施,后来他再去布施的时候,教徒说,我们只接受无相之人的布施,没有要李维杰的钱,这对李维杰很是打击,善恶有报提醒着他,让他去自首。还有一个不知道成不成立的原因,警察局长的老公退出竞选,他的竞争对手看游行示威的人太多,选举中断,所以为了自己能够成功竞选,承诺李维杰,让其自首之后,再用竞选成功带来的权力,帮李维杰从监狱里出来。可谁曾想,警察局长暗中作梗,让李维杰死在计划里,这样既首尾呼应,又能解释李维杰自首的原因。

  《误杀》电影观后感及影评【2】

  接近影片的最后,当肖央饰演的李维杰站在镜头前说出“真相”时,相信很多观众会和我一样发出疑问:与其如此为何不一开始就认罪,现在这样不是白忙活了一场吗?

  同行的朋友劝我:不然的话这电影要怎么演下去,你何必这么较真呢?正如肖央在片中那句已经走红的台词:“只要你看过1000部电影,就会发现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 我也想说的是,只要你看过足够多的电影,就知道这样的设计并非只是要让电影“演下去”这么简单。

  这一切要从李维杰这个人物塑造说起。从那位黄毛同事的话中,你便知道他小学都没毕业,从那位警察的报告中,你也可以知道他没有父母从小就是孤儿,正是这些经历让李维杰更加珍惜现在的家庭,也更加看重孩子的教育,然而正处在青春叛逆期,三观也正在形成当中的大女儿却成为他的一个难题。

  想必很多穷苦出身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多多少少都有这样的经历:会嫌弃自己的父母,抱怨他们不能给自己更多,特别是在和同龄人的对比之后,这种情绪可能就会愈发强烈。而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讯号,如果处理不好,不但和父母之间的距离会越发疏远,甚至有可能会误入歧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孩子小学时明明成绩很好,可到了中学却逐渐变成了另一个人,因为他们是没有办法独立迈过心中这道坎儿的。当然也有些幸运闯过这一关的人,但他们却也急切想要和过去的自己切割,终身无法以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活着。

  而面对同一屋檐下却越来越陌生的孩子,大多数父母通常却是无能为力,片中的李维杰同样如此,忍痛掏了参加夏令营的钱也只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解决他和女儿渐行渐远的内在问题,在女儿眼中,他变成一个一无是处的小气鬼,形象越来越卑微。而看到女儿怒气冲冲的背影,他也是束手无策只能是一声叹息,他无法在女儿心中树立起一个伟岸的形象,也无法将父爱有效地传递给女儿,这正是他痛苦的根源所在。

  所以,当“处私刑”意味浓厚的“误杀”发生之后,李维杰的第一反应是要保护家人保护女儿,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也有一种“证明自己”的强烈潜意识在驱使着他。正如影片最后李维杰在警车里那番独白:“很遗憾重新拉近彼此的距离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但我希望这件事让你真正成长起来。” 他所做的这一切,正是为了让女儿可以感受到父爱,同时重新树立自己在女儿心中的形象。而编剧和导演也正是用这样一种近乎残酷的方式告诉我们:有效沟通是父母与孩子之间共同的责任,不要等到悲剧发生时才悔不当初。

  而李维杰最后的自首同样是基于此。无论是拒绝接受布施的僧侣,还是高高耸起的佛塔,仿佛都在告诉他“人在做天在看”。李维杰是一个好人,所以尽管他能骗得了所有人,但终究还是骗不了自己的良心。同时他这么做也是要给女儿看:哪怕你有一万个正当的理由,人终归还是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一次父亲替你扛下了,但你也丢掉了最后的保护伞,接下来的路必须自己去走。当然这次“瞎折腾”还顺带解决了黑警,摧毁警长丈夫的选情,这些可以说是边际效益了,所以无论如何李维杰都没有“白忙活”一场,这样的结尾处理比简单加一句字幕应付审查可是要用心多了。

  而亲子关系这个话题,除了在李维杰“正义”这一方得到展示之外,在陈冲饰演的警局局长拉韫代表的“邪恶”一方身上也得到了对立的展示。和一无所有的李维杰相比,权贵家庭的拉韫则拥有一切。一边是李维杰舍不得3000块给女儿的夏令营费,一边是拉韫给儿子买了汽车,一边是李维杰为了保护女儿舍身取义,一边是拉韫为了儿子以身试法,同样都是不择手段,但她和儿子的关系,有比李维杰和女儿更亲近吗?答案当然是并没有。可见,金钱在亲子关系中虽然重要,但绝非是最重要的。看了1000部电影的李维杰可,以发现世界上没有什么离奇的,而我们看了一部电影也该多少明白一些道理。

  当然本片引发的疑问远不止这一个。谭卓饰演的妻子问丈夫,为什么不把换尸体的这件事告诉自己,肖央饰演的父亲回答道:“我没有什么本事,能做的,只有挡在你们前面。”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不能说他是撒谎,但至少是没有说出全部实情。因为尽管预演了许多遍,但李维杰深知不可能万无一失,特别还是二女儿更是如此,毕竟小孩子有太多的不可控性了,所以他必须要瞒着她们,这也是他最后的一道防线。

  至于死者的尸体究竟藏到了哪里?我倾向于还在那口棺材里,在原有的遗体下面,否则以李维杰的一己之力,似乎很难做到人不知鬼不觉。至于开棺当天下的暴雨,让其他人都忽略了棺盖上的血迹,警犬也无法正常工作,也算是“苍天有眼”帮了李维杰一个忙,也是编剧合理的戏剧化处理。不过后来和豆友讨论后觉得,还是扔到了新的施工地点埋在了地下比较合理,影片中也给出了他去铺光缆时盯着看若有所思的画面,唯一的疑问就是他如何做到转移尸体的?

  除了令人感慨的亲子关系外,本片最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它出色完成了一次商业类型片的尝试。监制陈思诚尽管有同为罪案题材的“唐人街系列”成功在先,但毕竟还是更偏向于喜剧风格,然而《误杀》则截然不同,它是依靠故事和人物来推动剧情发展,而且几乎没有车战枪战这些动作戏,完全仰赖于场景切换和演员表演,依然能做到让人时刻提心吊胆,从这一点讲导演已经成功了。

  说起表演,肖央让我大吃一惊,看来即便是离开了喜剧,他依然是一个好演员。当然最让人大呼过瘾的还是陈冲的表演,她不但张弛有度细腻过人,而且十分有层次感,在丈夫和孩子面前的温柔,在警队下属面前的严厉,在审讯犯人时的狡猾,在恳求对方说出真相时的悲戚,她总是你能准确地展示这个角色复杂的每一面,所以还是希望陈冲能多演戏啊,尤其是主演电影!

  不知道《误杀》能否衍生为一个IP,但从开头和结尾来看,至少续集并非没有可能,希望到时候陈冲可以卷土重来,这一部里肖央和她虽然为男女一号,但两人其实并没有太多对手戏,所以不负责任地畅想一下:李维杰逃出监狱,拉韫东山再起,两人在亦正亦邪中继续过招,新仇旧恨接踵而至,是不是听着就有点激动呢!

  《误杀》电影观后感及影评【3】

  “国产、翻拍、犯罪”,近几年贴着这些标签的电影屡见不鲜,卖相看着都不错,但到最后,没有谁真能博得一个叫好叫座的结果。

  《误杀》算是突破了这层无形“界限”,它或许不如原版《误杀瞒天计》那样精巧、凌厉、畅快,但它在原故事基础上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加法,譬如人性挣扎、譬如社会缩影。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初次执导长片的柯汶利,居然能使用那么多技法去实现那么多想法,且不说完成度有多少,光是此能力就足以另眼相看了——比如让观众绝对无法忽略的“羊”。

  能做到这一切,都离不开那份对“电影”的热爱,而“热爱电影”恰恰也是《误杀》的看点之一……于观众们而言,这样用心的创作者越多越好。

  故事发生在有些“架空”意味的泰国村镇,男主角李维杰是个不算移民的移民,父母早年死于暴乱,他从小以孤儿的身份长大,成家立业后守着妻子阿玉和两个女儿,过着清贫拮据、知足常乐的小日子。

  李维杰和万千男人一样,有着大同小异的“中年危机”,尤其是上高中的女儿平平与自己日渐疏远,他察觉到了这份生疏,却总是无可奈何,无法改变。

  此外,李维杰还是个妙人,力所能及惠利旁人之余,平时没什么不良嗜好,唯独酷爱看电影,小学都没毕业的他,通过多年观影延展了自己灵魂的宽度和深度——近一年观影量达800多部,李维杰绝对是超级资深影迷。

  对喜爱电影的观众来说,这是个能拉近距离的亲切设定,那句“当你看过1000部以上的电影,这世界上压根就没有什么离奇的事情!”成了许多人最喜欢《误杀》的台词,而拉韫那句“给我查他一年的观影记录!”更是让我情不自禁笑了好久……

  然而,李维杰又是“听过许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的典范,他自认没什么本事,最后能做的,就是依靠自己仅有的“经验”挡在妻女面前。

  和李维杰棋逢对手的警察局长拉韫,一定程度上与他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样信奉破过上千个案件的经验,同样会为了孩子不顾一切,又同样在愤怒、仇恨、愧疚中迷失。

  《误杀》把“麦高芬”(指电影中推展剧情的物件、人物或目标)玩到了极致,据我统计,电影中先后出现了8次与羊相关的场景或线索,把它们贯串起来,也就理解了主题和角色。

  影片的英文名叫《Sheep Without a Shepherd》,直译为“没有牧羊人的羊群”,意译为“群龙无首,乌合之众”,刚开场就是黑暗中的一声羊叫,这也为整部片子打下了基调。

  第二次出现羊,是李维杰去寺庙里祈福布施——李维杰信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乐善好施,僧人背后的羊意喻着他良善的本性。

  第三次出现羊,则是在李维杰沉车灭迹的时候——羊群和牧羊人意味着目击者,李维杰恐惧地躲避,象征着他本性的抽离。

18492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