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电影观后感及影评800字【5篇】

关键词: 《,半个喜剧,》
景清10 分享 时间:

  《半个喜剧》虽然也有些许讽刺和深刻的地方,整个故事却是在一种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到底的。而关于观看《半个喜剧》电影的观后感以及影评,小编准备了以下文章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1】

  看到影片取名“半个喜剧”,我本来担心会不会又像《驴得水》那样设置成前面大喜、后面大悲的悲喜剧,整得过于严肃深刻。

  还好看完后知道,这次主创们把另一半留给了爱情,让影片虽然也有些许讽刺和深刻的地方,整个故事却是在一种较为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进行到底的。

  不是说我不喜欢《驴得水》,只是当时看完以后,我感觉挺不舒服的。

  我知道里面各色人物都由负面人格占主导,是主创们为了针砭时弊、揭露人性丑恶面和社会黑暗而故意为之。

  但这种意图虽然对于严肃电影来说必不可少,但对期待看一部喜剧的当时的我来说,就有点太过沉重了,也影响了当时的观感。

  反观《半个喜剧》的处理,我觉得恰到好处。

  影片有最开始在郑多多家里几对矛盾人物恰好同时出现,因为隐情在相互交流、刻意隐瞒间产生的强烈化学反应,这样的喜剧包袱给人带来的刺激笑果非常吸引人,

  影片也有孙同和莫默在错误时间地点相遇,但难以抵挡相互之间的吸引产生爱情所带来的甜蜜,以及面对家庭阻碍时,这份爱情给来的焦灼感,

  影片还有郑多多那样的纨绔渣男和裴经理那样的势利小人,适当表现社会黑暗面,让影片不至于浮在空中,而是扎根现实。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2】

  这部开心麻花的新作让我格外惊艳,看完这部电影之后,脑子里装满了沉甸甸的情绪和感触,好像去了趟银行存款机。这是一个喜剧外壳下悲凉的真实故事,主角的冲突、遭遇、矛盾似乎戏剧化的把我们当代年轻人的心里面的迷茫和纠结一个个声音念了出来。

  三个人物,三种人生态度

  余华说,我们生活在一个巨大的差距里。孙同代表着被物质束缚而无法摆脱的年轻人,虽有善良、同情、包容,也憧憬着诗和远方,但却不得不在生活的泥水里摸爬滚打,我理解他的委屈求全和胆小怯懦。这个世界做自己是需要承担责任的,孙同显然一开始是一个在这份责任带来的生活阴影下落荒而逃的人。于是即使他有爱情有热血有梦想,他面对以死相逼的母亲、升职加薪的机会、解决北京户口的朋友,不得不将心中的那份抵抗的猛虎收藏在温顺的蔷薇里。

  莫墨是纯粹而潇洒的人,我羡慕她的随性与勇敢,宁可改变世界也不要改变自己,她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把自己活成与这个糟糕透了的世界最美的对抗方式。但我也自知她内心的那份敏感脆弱、孤独怀疑。她潇洒的背后也有她的底气,来源于她和孙同截然不同的家庭背景,对孙同来说,她就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人。

  郑多多是这个社会左右逢源、浪荡自利,在所谓的“成熟”下丧失灵魂的人,也是我们最不想成为的一种人,他们看上去很好“混”,在自我的逻辑自洽中活得花天酒地,他们没有良知所以也没有痛苦。世界对他们来说似乎是一场自己制定规则的伪装游戏。

  这三类人太过常见,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孙同。我们被各种人告知着“什么是成功”,“什么是成熟”,“如何走通向成功的捷径”,但是渐渐地,就在生活的漩涡里找不到被手段埋没的目的。这时候,爱情像卡在孙同喉咙里的那根鱼刺,如此清晰、僵硬,影响了他对其他食物的胃口,唤醒了他心中的沉睡精灵。

  莫墨对孙同说:“你不要被其他人影响,你自己到底怎么想?”

  嗯,对,和你的梦想相关的,和你想象的自己有关系的,才是你的故乡。

  冲突背后的理想主义

  全片中制造的冲突很多,孙同和莫默处世观的冲突、郑多多的世俗和孙同的憨厚的冲突、孙同选择爱情还是选择物质的冲突......令我印象最深的冲突来自于孙同性格转变带来的冲突感,现实中更本质的冲突不是来自勇气和懦弱,而是来自于反抗的勇气和承受的勇气,导演深谙这个道理。

  孙同完成了性格的转变。从承受的勇气转变为反抗的勇气,而不是走向自暴自弃。

  自暴自弃的最高表现形式并不是枯竭或者对枯竭的不加掩饰,而是通过投入集体的怀抱来升华这种枯竭,赞美这种枯竭,膜拜这种枯竭。

  记得郑多多的话“你小子成长了哈。”

  这句话,多么的熟悉。投入集体的怀抱成为规则的顺从者,被当作了“成长”。有多少人选择了这样的道路,却忘记了背后曾有过的的英雄梦想。

  影片的结尾是极富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放下所有选择爱情,重拾反抗的勇气,这可能也是导演对于世界的积极期待吧。

  很多人会说,现实世界里这种选择肯定会吃亏的,与世界的规则抵抗只会输的惨目忍睹,他们缺根弦。

  但是,世界因少根弦而美丽。

  半个喜剧

  这部电影的节奏把控、人物刻画、现实反映都是值得赞叹的。可以当成喜剧来看,但是包袱还不够捧腹大笑的程度,就和我们的生活一样,大多数日子都是悲喜参半,半个喜剧。

  《半个喜剧》观后感影评【3】

  周申、刘露编剧导演,任素汐主演,在《驴得水》之后,这个班底推出他们的第二部作品《半个喜剧》,依然没有让人失望,两个作品都是清新的喜剧,张弛有致,有笑有泪,最重要的是,他们不是让你笑笑就完了,而是直接把你的目光引向各种人性问题。

  这一次,《半个喜剧》想探讨的问题就是,谎言在现代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如果一个系统全靠谎言支撑,那么,一旦谎言被揭穿,将会发生什么事?

  主人公孙同,来自东北,漂在北京,同学郑多多,安排他在自己父亲的公司工作,在方方面面给他照顾,一旦试用期结束,还有可能拿到北京户口。

  他生活的短板是,来自单亲家庭,家境普通,母亲很爱面子,控制欲很强,已经包办了他生活里的所有事,从找对象,到买房子。

  这不,她已经卖掉了东北老家的房子,想用卖房款(再向孙同生父要一点钱)当首付,给儿子在北京买一套房子,房子还有半年过户,半年后孙同也结束试用期,拿到北京户口了,这中间任何一个环节,都绝不能掉链子。

  故事的爆发点,来自郑多多。郑多多生性放浪,原本已经要和门当户对的对象高璐结婚了,还去追中学时代的女神莫默。孙同和郑多多同住,为了替郑多多遮掩,煞费苦心,但最终还是免不了穿帮。

  在安慰莫默的过程中,两个人互生情愫。问题来了,如果和莫默在一起,工作就没了,户口也没了,他妈妈的百年大计就要垮塌了。

  郑多多在不停地说谎,孙同也在不停地说谎。孙同的妈妈更是用谎言搭建起了一个海市蜃楼,在孙同的境况上说谎,帮助郑多多说谎,甚至在孙同的异性缘上说谎,对高璐的表姐说:他跟女孩子站得太近都会脸红。

  而且,说谎这事,是个系统工程,即便你自己不说谎,也要替别人圆谎,或者在别人的谎言系统里扮演个角色。说了一个谎,就要用十个谎言来圆,就像莫默说的:“干一次这种事就会干一辈子这种事,以后为了升官,为了小孩上学,都要说谎。”

  但莫默,一个耿直的北京大妞,不喜欢说谎,即便她也不过是来自普通人家,并非孙同理解的“生在天上了”的那种人,但她对行长毫不谄媚巴结,对孙同有所期待,她反复问孙同:“你现在就问问你自己是怎么想的,别管别人行吗?”

  换句话说,你就不要在别人的谎言系统里,充当螺丝钉、脚手架了行吗?

  但孙同虽然生性纯良,温柔体贴,有才华,但他太软弱了,人的软弱很快就会被别人发现,一旦软弱被发现了,就会被拉进谎言系统,去充当螺丝钉。

  这个螺丝钉,一旦当上了,脱身就难了,你会发现,哪怕自己一点小小的不合作,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垮塌,谎言大厦的垮塌,会让自己的亲人朋友陷入危机,而自己也会瞬间陷入大坑,被人指责为不忠不义。

  他一旦口吐真言,郑多多的婚事就完了,他跟郑多多的友谊也就完了,工作也就没了,户口鸡飞蛋打,他母亲的房子也就白卖了,卖了房子的母亲,不得不攥着钱住在姥爷家。谎言这个东西,也会慢慢开枝散叶,渐渐变成和所有人有染,让所有人都成为它的股东。

  所以孙同痛苦地撕扯着头发,质问莫默也质问身边所有人:你们要我怎么办?你们为什么都不为我想想。

  也不知他想到没有,吸引了身边人,让他们拉他入伙,一起修建谎言大厦的,就是他的软弱。软弱是谎言的助燃剂。

  莫默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发现了这一点,所以,她要让他勇敢起来,把他从这个泥坑里拉出来,让他从谎言大厦里抽身,哪怕大厦垮塌了也无所谓。她毫不留情地指出,孙同的软弱,是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了,也把自己在这个谎言体系里的作用看得太重要了。

  于是,在医院里,在这样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场所,在护士围观,病人倒是非的情况下,莫默当起了医生,质问孙同,不合作又怎么样,不说谎又会怎么样?“就活不下去了吗,就没饭吃了吗?”

  她才是真正的医生。

  真正的感情,就得是这个样子,不是请客吃饭,不是花前月下,甚至也不只是财富的并购重组,这些都不重要,感情其实是观念的冲击,是思维的博弈,是价值观的融合,是天崩地裂的精神控制和反控制。

  越过请客吃饭和房子票子这个阶段之后,你会发现,观念、思维、价值观,才是两个人融合的根本,也是分歧的根本。两个人在一起之后的风起云涌波澜壮阔,固然来自钱来钱往,更多时候,是来自观念和价值观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引起的你死我活。

  恋爱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精神世界里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和博弈。

  所以,这是“半个喜剧”,因为,故事的前半段,的确是喜剧,笑料都非常生活化,非常自然,让人笑得非常舒展,一点都不防备,而不像有些喜剧,你笑得很防备,你知道自己被算计了,你的笑,是他们精打细算倾情操纵的结果,《半个喜剧》,让人笑得特别清新,特别舒畅。

  《半个喜剧》的前半段,是喜剧,但不是普通喜剧,它情节的动力,矛盾的起因,都来自性,这个令人苦恼的东西。很多地方,让人想起好莱坞经典的性喜剧,以及中国那些用婚姻爱情问题掩护着性问题的婚恋喜剧。

18759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