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晚会打假观后感2021最新

关键词: 315晚会打假观后感,315晚会观后感2021
淑娟0 分享 时间:

315晚会一直致力于推动消费领域的法制建设,每一届晚会不遗余力地为维护消费者权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完善法律法规而努力。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315晚会打假观后感2021最新9篇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15晚会观后感1

和往年相同的是,今年的央视315晚会继续揭露了多个行业乱象及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今年的315晚会所曝光的行业乱象可以总结为:人工智能时代下的人脸识别等大数据滥用现象,互联网招聘平台用户数据保护问题,信息安全,食品安全,建材安全,汽车安全以及消费陷阱等多方面问题。

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今年首先集中报道了用户数据信息安全和消费者信息保护问题,这反映了当前互联网行业存在诸多亟待解决和规范的问题。

还有一个重磅看点就是,由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出台的《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在今年的315晚会现场正式发布,这份文件包括市场主体、角色定位、责任规范、经营管理、违规违法等多方面。

每年的315晚会对许多企业和公关行业来说都是一个不眠之夜。

和往年一样,在晚会曝光之后,包括__、 __、 __、 __等涉事品牌很快进行了回应,并提出了相应整改措施。

然而这些被315晚会曝光后的企业,无疑是对其品牌信誉带来了严重负面影响,积极回应还远远不够,关键还在于后期该如何解决。

消费者权益保护每天都是进行时

315对所有消费者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天,除了央视315晚会获得全民关注外,其实在这一天许多媒体已经对许多行业、企业的乱象进行了相关报道,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一个央视315晚会并不能曝光所有的行业乱象,但在315这天,网友们热议的直播带货、医美、网贷、长租公寓等热门行业领域存在的问题和乱象没有上榜,就连质量和安全问题频发的特斯拉居然没有上榜。

通过市场观察会发现,今年的315比以往引起了更广泛的关注,这反映出中国消费者消费保护意识正在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重视权益保护,敢于发声,敢于维权。

一年虽然只有一个315,但新品略更想说的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时时刻刻都在行动,而且每天都是进行时。

正如2021年的央视315晚会主题“提振消费 从心开始”所述,我们应该共建更阳光透明,更安全放心,更诚实守信的消费生态。

315晚会观后感2

昨天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打假”与“维权”再次成为舆论焦点。在本年度“3·15晚会”上,瘦肉精羊、名表维修猫腻、老人手机陷阱、搜索之“病”、个人简历泄露等,被一一曝光,令人大跌眼镜。

纵览涉事产品,有的关乎饮食安全,有的关乎个人隐私,有的关乎消费信誉……面对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信息泄露等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人们无不愤慨。一经曝光,一些相关企业纷纷道歉并开始整改,相关监管部门也展开治理行动。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曝光是打假的起点,也是维护消费者权益、呵护市场规则、规范市场秩序的第一步。针对消费乱象,捍卫正当权益,我想说——美好生活人人向往,可靠品质赢得市场,只有用高质量产品满足大众需求、用高信度商誉聚合社会人气、用更严密法律护航市场消费,才能真正构建起美好与生活相伴的消费文明。

严防死守,要查源头、管链条

河北青县是养羊大县,不料“这边羊喂得硬”,“舍得喂”的竟然是作为违禁品的“瘦肉精”。此现象在当地是否有普遍性,还是出现在个别养殖场,有待进一步调查。不过,威胁食品安全、危害人体健康的“瘦肉精羊”切不能流入市场。

事件曝光后,农业农村部责成相关省市开展查处工作。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将举一反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牲畜养殖场(户)进行拉网式排查,查找非法“瘦肉精”来源,严厉打击非法兜售、违禁使用“瘦肉精”行为,深挖黑色利益链和“保护伞”,涉嫌犯罪的,一律移交司法机关严惩重处。查处违禁添加剂,要从源头摸排、从链条管控,以高压态势护航健康饮食、安全餐桌,让老百姓真正安心放心舒心。

“舌尖上的安全”是民生大事,更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凡入口之物,必定要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凡违法之人,必定要坚持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提升食品品质、提高监管能力,常抓不懈,让老百姓看到变化、见得实惠,任重而道远。

少些套路,才能走得“稳准好”

小病大修,动辄数百元到数千元;暴力破坏,不得不高价维修。根据记者调查,在一些所谓的名表维修中心,不修则已,一修就是套路满满、猫腻众多。消费者被蒙在鼓里,产品被破坏掉包,修名表俨然成了一场“空手套白狼”的暴利生意。

为何套路层出不穷?一方面,专业壁垒高,消费者容易被蒙骗,“话术”在前、套路随后,而套利才是目的;另一方面,行业规范弱,随口报价、隐匿信息、项目不明等现象多发,倘若不知其中一二,既难发现,更难维权。可见,手表滴答虽是看得见的透明时间,而手表维修却存在一个看不见的“操作黑箱”,这一行业之疾理应用良药、除病灶。

其实,名表维修猫腻,折射出一些服务型消费的监管之难、监管之迫。随着人们高品质服务型消费越来越多,服务过程如何公开透明、服务内容是否规范清晰、服务后续能否有序有效,关乎消费体验与商业信誉。相关行业需要更自律,市场监管需要抓重点,消费者也要擦亮眼睛,服务型消费容不得浑水摸鱼,新消费领域呼唤在正规、正轨中健康成长。

用好技术,别乱“算计”

用某些APP清理手机,却越用越卡,实际上这些APP在收集手机信息并诱导用户下载其他软件,恶性循环。这是发生在老人手机上的“怪事”,却是一些公司精心设计的、层层设套的、专门针对老人的“数字陷阱”,必须高度警惕。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是财富,流量是风向。关键在于如何用好数据、引导流量。把老年人标签成“容易被误导和诱导”的群体,设置陷阱、窃取数据、推送广告、诱导引流等,不仅有悖数据伦理、技术伦理,而且借助数据画像的“精准欺骗”,伤害了老人上网的热情,严重侵权者还可能触犯法律。针对曝光案例,__管理局已对相关公司开展调查,并对同类型手机APP进行排查检测,相信类似问题会得到整改治理。

安全陷阱要填平,老人的“数字鸿沟”更该跨越。技术服务于人,不能“套路人”“算计人”。数字时代,老年人应享受到智能技术的红利与便利,切莫动歪脑筋、耍坏心思。这也告诉人们,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提供更周全、更贴心的服务,仍大有空间。

医疗广告关乎人命,不能给钱就上

专家子虚乌有、疗效神乎其神、点赞好评无数……__搜索、__浏览器存在的违规虚假医疗广告问题,再次敲响了规范互联网信息搜索服务的警钟。随后,两家企业纷纷致歉,上海市场监管机构连夜介入,多个应用市场对两款APP做下架处理,各方行动迅速。人们赞赏有诚意的改正、有力度的整治,更期盼“刮骨疗伤”见真效。

披着经验分享的外衣,实为医药广告,究其本质仍是“竞价排名+医疗”的“变种”。医疗广告关乎健康、关乎人命,既要符合广告原则,更要坚守道德准则,岂能心中只有生意、眼里只有利益?虚假医疗广告泛滥,代理公司是主要推手,网络平台也难辞其咎,无论是失职还是失责,都难以逃避惩处。唯有在发展中守住良知,才能知底线、守本责、强主业。

“做搜索的不能仅以给钱的多少作为排位的标准”。当医学信息与互联网搜索碰撞在一起时,首要考虑的是规范严谨,而不是“流量”“推广”;企业最该恪守的是社会责任与公共利益,而不是“一紧就改,一松就犯”。挥霍信任、丢掉责任的企业走不远;坚守底线、造福民众的企业才能常青。

是技术问题,更是法律议题、制度命题、治理课题

招聘网站声称视用户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为“生命线”,然而只花7块钱就能买到求职者的简历。更不可思议的是,个人简历大量流向黑市,__招聘、 __和 __网纷纷被曝光。这并不是个别现象。对此,相关平台声明,将联合抵制一切侵犯求职者权益的不法行为。

个人简历集合了从住址到学校,从通讯方式到工作经历等各类信息,一旦被泄露倒卖,隐患极大、危害极大。然而,多年来,从售卖企业招聘账户、伪造资质申请企业账户到批量下载应聘者信息,再通过贴吧或QQ群销售简历,这样的黑色产业链被不断曝光却屡禁不止,相关平台难辞其咎。斩断“伸向个人简历的黑手”,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相关违法行为的查处及惩罚力度,招聘平台要坚决堵住对企业账户的审核监管漏洞,以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做到安全负责。

如何保护好包括个人简历、财产、房产等在内的隐私信息,不仅是技术问题,还是法律议题、制度命题、治理课题。唯有安全不失守,信息时代的信息流才会不迷途、发展流才能不失信。

315晚会观后感3

一、3·15主题变迁历史:消费者力量的崛起

从1997年起,每年的3·15晚会都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我们观察二十多年晚会的主题,可以从其关键词的语义中分析出这些年来消费者心理和地位的变化:

通过近十年的主题变迁,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关键词从“安全”、“健康”向消费的尊严、消费者自主自己的权益、消费者的力量方向转化,不仅见证着消费水平的上升,更见证了消费者的地位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卑微走向尊严,从无力走向有力。消费者逐渐拥有更大的话语权,与当代社会市场日趋饱和,互联网日渐发达,消费者拥有选择权、评价权、乃至维权的渠道至关重要。消费者可以切实影响各行各业、各企业的营收情况。

二、2015年-2020年3·15部分曝光名单:透视3·15展现的行业趋势

315晚会已诞生30年,这期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消费领域也同时跟着产生了巨大变化。新的消费形式不断出现,新的侵权事件也不断发生。譬如,我们都知道,与90年代相比,2021年的今天最大的变化就是互联网的变化。据不完全统计,从互联网兴起开始,2007年至2020年的十余年中,3·15就表现出了对通讯科技、互联网相关侵权事件的高度关注。直到2020年仍然对打击互联网侵权事件表现出高度重视!

将目光投入到近五年的晚会报道中,我们可以分析出3·15所体现的行业趋势:

趋势一:从“打企业”到“揭行业”

2011年至2016年,晚会的打假对象是具体的企业,譬如曾经被点名的__售后、__、__汽车等等。而2017年开始,3·15晚会除了点名具体企业,还将重任放在了揭秘行业骗局上,例如山寨食品、美容行业套路消费、网贷骗局等等。这种方式的好处就在于,提醒广大消费者对某些行业整体产生警惕,而不局限于具体的企业个体,也更能从宏观层面整顿不规范行业的商业陷阱,让整个行业整体提升品质。

趋势二:食品安全、信息安全、汽车行业等衣食住行是重点关注对象

事实上,3·15晚会自诞生后就不断曝光存在安全隐患的食品生产商或企业,并一直持续到现在,近年来尤其关注保健品行业,如去年所曝光的海参行业,18年所曝光的食物相克谣言,15年曝光的来路不明的保健品。而公众对信息安全的重视,则是从2012年之后开始的。过去五年的曝光案例中,除了18年都提到了信息安全的问题。汽车质量问题几乎每隔一年就会出现。

趋势三:新消费 新套路

2016年,315晚会开始报道购物平台和点评平台上的刷单现象。2019年,晚会还出现了对短期高息网贷“714高炮”的套路解析。晚会曝光的结果与其说是 315的关注点变化,不如说是消费领域本身发生的变化。

58771 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