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旭个人事迹5篇(2)

关键词: 马旭个人事迹,马旭事迹,马旭
泽璇0 分享 时间:

几十年间,马旭和老伴儿在军内外报刊发表了100多篇学术论文和体会,并撰写了《空降兵生理病理学》《空降兵体能心理训练依据》,填补了当时相关领域的空白。这些发明创造获得的报酬,马旭老人也全部存了下来,成为了一千万元中的一部分。

马旭个人事迹4

马旭老人的家在武汉市远郊区黄陂,这里是部队旁的一个角落。上世纪80年代,马旭和老伴以大校军衔离休,放弃了部队安排的住房,搬到了这个偏僻不起眼的小院。院子里有两间自己盖的低矮砖房,院子一角辟出一片地,她和老伴儿种上了橘树和一些蔬菜,这里和农村最普通的院落相比几无差别。

在老人仅有的几间屋子内,只有一间看上去相对宽敞明亮,一边的地上摆满了他们收集的书报,另一边书柜里则存着他们几十年间的工作、学习资料。

在他们居住的这间屋内,条件要艰苦得多,房间光线昏暗,墙面已经找不出一块完好的地方,屋内的陈设是几十年前的老家具,这个简易书架上的书算得上其中最值钱的了。

马旭对书籍和知识的渴望来自妈妈的影响。虽然出身贫寒,但她的妈妈却自学认字,靠着给人说书赚点家用。书中那些英姿飒爽的女英雄都是马旭憧憬的对象,虽然没能带兵打仗,但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马旭还是如愿以偿穿上了军装,成为了一名军医。这也是她为什么要把毕生积蓄捐给家乡教育事业的原因。

目前,300万元已经打到黑龙江木兰县的账户上,当地称将给县里的学校建一个学术报告厅,后续700万明年也将到账,当地规划继续用于教育事业。

能够让马旭如此坚定完成自己的心愿,离不开老伴的理解和支持。结缘于部队,相守在部队,半个多世纪的行医之路,她和同为军医的颜学庸不知从鬼门关上拉回了多少个生命,给多少战友点亮了希望的火种。为了更好地服务部队医疗需要,马旭和丈夫没有生育自己的孩子,至今无儿无女。

78岁早已到了颐养天年的年龄,可在这一年,马旭却在老伴儿的支持下做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她要考研。尽管知道可能会遇到重重困难,但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破格录取的马旭相当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经过三年学习,马旭大多学科都顺利通过考试,只有日语没有过关。在简朴的家里,马旭经常朗读日语给老伴听,在家里的桌子上也贴满了日语单词。说起自己学日语的窍门儿,马旭笑着说就是硬背,背得多了自然就记住了。等到明年她还要参加考试。

14岁入伍,71年的部队生活经历让马旭对部队的感情早已深深地融入到了血液之中。即使早已离休,她最爱穿的依然是那身迷彩服,最常做的还是和老伴颜学庸一起看战士们训练、打拳。

马旭说:“有人觉得我们日子过得苦,有人觉得我们自己太抠门了,但我觉得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财富。买书我舍得,只要有好书我就想办法买了,多少钱我也买。我把我毕生的积蓄都回馈给当年送我参军的故乡。不为别的,就是希望更多的人能获得知识的力量。”

马旭个人事迹5

马旭从小便坚强好胜,所以对她来说,参军绝不仅仅只是为了吃饱饭。她从小生活凄惨,看尽了人生百态,她亲眼目睹了侵略者对我国人民的迫害,也亲身经历了大地主对穷苦人民的压榨,在她的心里,一直有着一份放不下的责任,参加解放军,为人民保驾护航,成为她一直以来的追求。

刚进入军队,当时军队急需医护人员,马旭便被组织安排成为一名军医。她随着军队四处征战,也经历过九死一生。马旭祖上曾经为医学世家,她在医学方面很有天赋,长时间的行军作战,她的医术渐渐精进,挽救了无数受伤战士的生命。

马旭在军中结识了自己的丈夫颜学庸,与他走进婚姻的殿堂,军医的工作加上完美的爱情,在大多数人看来,这可能就是马旭完美的生活了,然而,此时马旭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震惊的决定,她向组织申请,做一名女空降兵。

这让领导十分纠结,做空降兵必须要经过严格的训练,训练过程十分辛苦,连很多男兵都无法承受,更别说身高只有1米53的柔弱女子马旭了,于是组织驳回了马旭的申请。马旭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她以空降兵在跳伞过程中受伤必须有人救治为理由,继续申请做一名空降兵,领导经过慎重的考虑,决定同意马旭的提议。当时领导只是抱着让马旭试一试的心态,毕竟如此残酷的跳伞训练,对一个女生来说,实在难以承受。


115937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