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社会实践心得5篇

关键词: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社会实践,暑期
柳琪0 分享 时间: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篇1

带着憧憬与幻想走进川农这所美丽的校园,感受了一年的大学生活,也洗礼了自己。在这一年里,我懂得当代大学生不光要学好知识,更要学以致用、掌握其它好的品质。社会实践就是平台,让我们把知识与爱心结合,表现我们的能力。

我们队长是大二的,他总结去年活动,让今年的实践实施性、意义性较高,我们这个队人员比较少,方便了管理,彼此接触的时间也比较长,大家建立深厚的友谊,在工作中默契度很高,也将快乐与辛苦融合,把实践当成了自己人生的体验,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

在实践期间由于雅安一直洪灾不断,多条通往灾区的道路不能通行,团队决定把实践目标主要放在抗洪方面,还有就是雨城区附近的壹乐园服务站。

我们前期是在壹乐园服务站,在17号下午我们去了雨城区的一个服务站,我负责教他们画画,我只是告诉了他们画画的基本,似乎就已经唤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教他们画最常见的草房子,然后就不断的有孩子叫我为他演示,听着他们不停地叫着姐姐,看着他们在我教的基础上,用不同的色彩来画其他背景,表现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充分的看的出来他们都是快乐的,没有因为地震、洪灾留下阴影,还有就是师兄师姐教手工,孩子们积极的学习,看到自己成果的满足,整个下午这个小小的教室,充满着欢声笑语,就像一首天籁之歌似乎大家都不会厌烦。

孩子就像美人鱼一样,对于痛苦与不开心可能只有7秒钟的记忆,因此童年的孩子是最开心的。

在实践的最后两天是在雅洲俯物流仓库,我们跟壹基金的人一起搬水,这是一份艰辛的工作,在家里我们都是宝贝,也许从来没干过这么累的活,但是在搬水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也毫无怨言,我们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了这次任务,最后总结大概每个人都搬了3吨,这对我们来说都是天文数字,但是大家都做到了,正是这种坚持让石棉灾区的一个村有了3天的用水量,度过最重要的时刻。

不管多么辛苦,我们都很开心;不管手上有多少伤,我们都无怨无悔;不管事后我们怎样的腰酸疼痛,我们都坚持不懈。只为了让更多的灾区人民能度过难关。

总结这次实践,天气一直都在下雨,雅安灾情不断,亲朋好友不断的呼唤我们回去,但我们都执着的留下来,完美的结束了实践。这期间,我永远记得那个踢球的可爱孩子,记得孩子们叫我为他们在本子上画画的惊喜,记得那个热爱美术的小女孩经我提点茅塞顿开的快乐,记得他们唱歌给我们听的满足,记得搬水时大家团结合作的美好时光,记得离别不断向我们挥手的婆婆与孩子们。

暑期社会实践让我们从各方面锻炼了自己,用心去实践每次活动,用爱与孩子们相处,用宽容与队员和睦相处。我们筑梦,我们与爱同行。推荐的暑期社会实践心得,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暑期社会实践心得篇2

与其说这是一篇社会实践报告不如说这是我为期近月的实习心得或者说一篇公开的日记。

不想去抄袭别人的报告该如何去撰写,不想去套用那些报告应有的格式,只想用最真实的文字为我近一个月的报社实习画上一个不满足的句点。

我喜欢文学,纵然我不是文学系出身。我喜欢课外的时候看那些饱含真情的文字,因而我经常幻想某一天我能用我的文字反映当今的民生问题。虽然我的文笔不算好,但也不一定就是拙劣的,尽管我不懂得如何“妙笔生花”,但进报社工作却是我进入大三以来一个挥之不去的念想。

这个想法就在大三暑假的时候实现了。

几番托人,才进的报社,也算是我们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报社,当然不能跟人民日报比,好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都会征订。在我进去实习前,我都一直在幻想报社的工作情况,那一定是忙碌的,每天一定连喝水的机会都没有,每个人都往返穿梭于各部门之间,说不定可以经常出去采访,体验做记者的其中滋味。

但是我错了,他们将我分派到校园副刊,跟着一位学姐学习。可是校园版恰恰暑期停刊,每天上午只看到偌大的办公室只有寥寥几人。下午两点以后,各位学姐才姗姗来迟。或许这是天气炎热闹的或许暑期没有校园版,她们也正放着暑假。

幸而,这个部门还接一些外面的版面做,要不然我可真是“无所事事”了。

记得梁晓声有说过类似的话,不论一本书有多浅显,能从上面提取到精华也不算浪费时间了。就是因为这句话,我告诉不论事情有多小能学到一点本领也算不枉此行了。

私下的时候,我跟各位学姐央求过,请求她们尽量给我事做,即使是跑腿的活,我也愿意。她们都答应了。但事情从来不会那么尽如人意。刚进去的实习生就像小品里常说的“超生的孩子,计划外的”,有谁会去信任一个实习生有着和她们一样的能力去校正一个小小的版面。

我很感谢最终把版面放心交给我校正的学姐和师傅,因为你们,我才发现我的文学常识还有着很大的漏洞,我的语文学习原来还粗陋得很,还需要更加精益求精。原来我一直忽略的错别字和标点此时成了我在这个部门工作的绊脚石。现在的我,虽然不在那里实习了,但经此一行,我想以后的我会更加注意这方面的学习。

另外,我是学广告的,能在报社学到一些关于报刊排版的技术也算我这次实习的又一个收获。有一定广告软件的学习基础,学习起排版软件就不会特别困难,我想如果要我照着已经出刊的版面,给我上面的素材,我应该可以利用排版软件排出一个一模一样的版面。

再有,能在报社拜读别人的大作,也算是我在那里实习的一大乐趣。文学学习终究不能“闭门造车”,还得抬起头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我有幸第一时间读到一些文字朴实却不失内涵的文章。用“口有余香”来形容也不未过吧。但凡事都有两面,对于报社采纳稿件的方式我不太赞同。虽然报社报道的事情是我们城乡一带的,但是文学上的事情总不应该有地域观念。最大可能地吸收地方上的稿件而次之考虑外省来的,终究会遗漏掉精华。

虽然地方不缺这方面的人才,但也容易鱼目混珠。曾改过一篇稿子,那篇稿子是来自一位70多岁的长者,行文方言味浓重,但有多处成语搭配不当,直白地说就是乱用,句子杂糅,错别字、标点错用那更是不下五处。所举事例的不恰当就不论了。或许投稿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我仍然觉得文学学习应该一丝不苟。更令人乍舌的是,这位老者还是地方文坛上较有资质的“泰斗”。虽然学姐告诉我,老者以前因当时生存环境局限没有上过学,但我仍然觉得“活到老,学到老”这话是具有其意义的。落下的功课可以慢慢补,虚心求教至老都不能丢,一味的固步自封,就容易“贻笑大方”。或许我不应该用犀利的语言对待这样一位长者,但我实在为真正的“泰斗”——泰戈尔先生抱不平。

在我进报社的时候,嫂嫂就告诉我,如何与人相处也是我在那里实习的又一个课程。没错,这点在我进报社前就意识到了。我一直认为自己的性格从小学的内向、沉静,不愿说话到现在的说话“肆无忌惮”,外向、喧哗,有了很大的转变。原来我一直都是错的,在一个陌生得没有任何人能说笑的环境,我总是像一只蜗牛一样用少说话的性子来包裹,保护自己。做任何事都缩手缩脚,实在是我对眼前的各色人物都不了解,我不知道如果我放开了做会招致何种非议。钱钟书先生说的“落索身名免谤增”这句话在今天看来的确有它的现实意义。我不否认我是一个好强争胜的人,对待任何可以索取功名的事情,都用苛刻,甚至有时要求眼前之物近似完美的态度来对待。这是朋友,乃至那个与我起争执的女生一语道破的。因而,我在报社的时候,极力控制自己要少说话多做事,虚心求教。

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那在任何地方工作生活,认识的人越多自然也越有好处,这大概就是人常说的人脉广。或许我一直生活在象牙塔,对人脉这个词不会过于注重。只觉得在大学生活,认识的同学多,出行相伴的人也会更多一些。在当今社会,我不否认,人脉广的确有它的好处,那自然做任何事都可以水到渠成。我相信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认为增加人脉是为了遇到困难有人帮忙疏通。但对于我,我觉得人脉广,只会让我工作起来舒心、快乐一些。认识的人多,点头打招呼的人也多,这证明自己不是孤身一人,就不会产生一种城市的“孤独感“。以前在学校,面对的都是同龄人,我们会有很多话题去认识你想认识的同学。但是出了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可能要面对不同年龄阶层的人物,那个时候恐怕一肚子的话题都未必能找到一个有用的去打开对方的话匣子。我承认在这方面我的确很失败。我总以为我是要去面对和我一样年龄的人,从来都没有做好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的准备。虽然我仍然受着象牙塔的保护,但现在的我们也不再是那个脑海里只有安徒生童话,单纯得没有一丝杂念和想法的孩子。我明白“债台高筑”这个成语的意思,人情债有时候会比有形的钱财债务更让人焦头烂额。

我没有面面俱到、八面玲珑的处事手段,或许是我接触的人物过于单一或许是我的性格使然。我习惯交朋友都只交志同道合者,我总是把我看不惯的人或事一气摒除了。我习惯交朋友用时间来验证结果。所以我每次身处陌生环境的时候都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对每一个向我投来好意目光或者诚恳微笑的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这也是我为什么总是站在别人的角度对自身实行自我否定的原因。

在报社工作近一个月,我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没有任何遗憾,不会觉得自己有多没用,遗漏了什么,但对于自己没办法在一个陌生的严肃的环境放开手去做,去和人相处这是我怒“其”不争的事实。也是为什么我所画的句点是不满足的。不过,鲁迅先生说得好“不满足是向上的车轮”。有了一次正规的实习经历,以后的我就有胆量去尝试第二次、第三次。我不希望有一天我会被社会的风气所同化,总是戴着不同的面具生活,有宝钗一般圆滑的处事方式,只希望我能在任何场合都处变不惊,落落大方,与人谈笑风生。在每个人按司其职的同时,可以自然而然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而不再是急功近利,心浮气躁。

206731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