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读后感600字10篇(2)
其次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父子之情,方孟敖开始因母亲之死对父亲无法释怀,后来经历了这一番事,在谢培东的劝解下渐渐敞开心扉,去接纳父亲,也渐渐明白了父亲这三十多年的不容易,终于父子亲情圆满。亲情,很珍贵,有个成天为你担心的人很幸福。父母永远是最亲近的人。无论他们有什么过错,是他们带我们来到世间,去感受生命的伟大。亲情,是一只古老又温馨的藤蔓,这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在这里,只有爱。
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都或许曾为他奋斗,奋斗前的黑暗是暂时的,终会看见前方的曙光万丈。
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在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刻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这些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纪即将到来。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600字5
有句话说得好,唯有真实的细节才有说服力。很长一段时间,我对国产的电视剧都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尤其是涉及到抗日,或者与国民党较量的戏。因为这些剧里总是把共产党拍的刀枪不入,神乎其神的,没血没肉,一看就有一种很假的感觉。但这部剧《北平无战事》却与众不同,让我眼前一亮。
《北平无战事》掀起了新一轮的收视热潮,甚至一些眼界颇高的文艺分子也不掩饰对它的喜爱。究其原因,复杂紧张的剧情安排和人性纠葛,演员的倾力投入,最终成就了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往深里挖,这部剧中各位作为主角的间谍们,基于其明藏暗躲的身份,这一身份在其职场、亲朋以及恋爱婚姻中不得不造成的戏剧性,进而这些戏剧性对人性深处、细处、暧昧处逼迫式的纤毫毕现,是《北平无战事》得以复杂紧张的叙事基础。而看完电视剧,再细细看一遍原著,更被书中人物细腻深刻的描写所震撼。无论是曾可达孤臣逆子的封建愚忠,还是崔中石视死忽如归的奉献牺牲;无论是梁经纶极端狂热式的个人理想,还是方孟敖真挚勇毅的稚子之心;无论是进步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情怀,还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都被刻画的如此深刻而真实。
首先是崔中石。无论发生什么他总是那副平静谦和,温文尔雅的神态。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有一种泰山崩于前而岿然不动的气势,能扛事,有气场,有定力,让人敬重佩服。崔中石这个形象塑造得很好,有忧郁的诗意,又有慷慨赴死的壮美!尤其是在面对危险时的那种淡定,一字一句不疾不徐,周遭暗流汹涌却始终平稳宁定,似乎万事皆在掌控之中。我欣赏他眷恋家中妻儿的片刻温情,一转身又是惊涛骇浪,以一己之身力挽狂澜,筹谋策算,步步为营。他不过是所有环节中最普通的一环,但却无人可以替代。
接着是方孟敖。许多人对这个角色不解,其实这个任务形象非常复杂,他不像崔中石谢培东,是纯红的;也不像徐铁英,是黑的;更不像马汉山,一路率性到底。他出身自国民党重臣之家,却恨极了一心为国卖命不惜抛弃自己的家庭的父亲,远赴美国练就空军技能,每次飞跃驼峰就是一杯红酒加可乐,没有人像他一样,是真正的每次和死亡擦肩而过,这样的经历让他理所当然的拥有一种霸气,一种放浪形骸之外的傲慢神态。他不在乎各种危险,也不在乎父亲对他的关心,却惟独对崔中石爱戴有加。
方行长,留洋博士,却是骨子里脱不掉的中国传统男人,丈夫,父亲。整个剧里,最明白最透彻的两个人之一,他在全力救他儿子,何尝不是也在内心想救民国,可是他太清楚自己救不了了,对着自己的继妻唱虞兮虞兮奈若何,何等悲凉。我相信他当年没能救妻女是有苦衷,我也相信他真心爱自己的继妻。
再接着就是梁经纶了。梁经纶学贯中西,有一腔热血,内心无比正直坚定,把爱国、救国当做理想,可谓“才大心细,明善诚身”。其实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为了自己的爱国理想可以放弃爱情,他身上具有“士”的特点,也就是中国古代“士大夫”坚持理想的特质。理想主义者不安于现状,不愿随波逐流,却往往是边缘化的非主流群体,选择了理想主义其实就是选择了孤独上路,面对绝望。所以他的失败是注定的。
曾可达是剧中第一悲情人物!其实曾可达是个不错的好官,这一点相信大家没有异议。只不过他生错了时代,选错了方向。曾可达说的好,查贪腐就查了个马汉山和几个一毛钱没贪的共产党还有些无辜的学生,币制改革就是把百姓的钱财都搜刮干净卷到了台湾。如此兢兢业业,最后还落得饮弹自尽的下场。关于他,我只记住了一句经典的台词,那就是“建丰同志,我是可达!”“可达同志,你辛苦了!我还是信任你滴。“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600字6
这段时间,周围的人都在看电视剧《北平无战事》,都对这部以国共内战时期为背景的53集史诗大戏盛赞有加。编剧刘和平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透露,这部剧拍摄过程经历了七年时间。
用七年时间拍摄一部电视剧,在这当前以"快写、快拍、快播"为特点的电视剧市场里,无疑是个"另类".但就是这个"另类",在经历了7家投资、7家撤资的痛苦经历后,经过反复打磨,最终让这部电视剧得到了广泛认可。有的赞扬这部剧无论是剧本、制作、文学、史学价值及人文精神都是精品,有的评论其是国剧良心。而诸多编剧同行则感慨刘和平编剧实现了"一次文学跟史学的对接和面对。"
应该说,电视剧《北平无战事》的走红,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文艺必须要有坚持,坚持才能力作、坚持才能出精品。
这些年,我们的文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第一电视剧生产国、第一大图书出版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等等叫得响的名号也反映了我们确实沐浴在新的"文艺春天"里。但是,丰富的文化产品是不是都是力作、都是精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产生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同时,也不能否认,在文艺创作方面,也存在着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存在着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的问题,存在着机械化生产、快餐式消费的问题。"
习总书记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文艺作品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一些电视剧,讲历史,却不尊重基本史实胡编乱造;讲生活,却不源于生活狗血淋漓;讲爱情,却不传播真爱乱扯婚外情,电视屏幕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皇上娘娘鬼子土匪红男绿女,实在让文艺蒙羞。
不让文艺蒙羞,文艺工作者对文艺作品必须要有坚持,这种坚持是"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因为,文艺作品是要为人民立传的。为人民立传的文艺作品,得到人民认可和喜爱才是力作、才是精品,也才有可能成为不朽之巨著。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有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精神,必须要有路遥"神经错乱、怕要寻无常"的执着,也必须能够耐得住寂寞、经得起市场、金钱等等诱惑和考验。有了这些坚持,也才能进入纯净的艺术创作状态,才能创作出更多精品力作,才能矗立起一座座文艺"高峰".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600字7
近几天一直在追《北平无战事》。
最喜欢的是崔中石行贿戏、法庭舌战戏、孟伟大闹会议戏,可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效果钢钢的。
啊,男猪脚——方孟敖的扮演者刘烨,怎一个"累"字了得!跟陈宝国(饰徐铁英)、程昱(饰马汉山)、倪大红(饰谢培东)等老戏骨搭戏 ,刘烨的演技只能用"蠢笨"二字形容,好好的一个男猪脚的戏份,竟然生生被夺了光彩。也许是编剧的问题?跟马汉三打赌请学生吃饭、逼着马汉三对示威的学生讲话、拉着崔中石下水、第二次站到水边拉着马汉三下水的时候我被逗笑了,然后又拉着徐铁英、马汉三喝可乐兑红酒 …… 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到底想要什么结果?就是为了表现刘烨的楞、孤、阴?他每集都狂开吉普、每集都抽几根雪茄、每集都要板着脸顶撞上司、每集都面无表情 …… 就因开过飞机、炸过鬼子?他有什么别人无可取代、无法触碰的优势呢?他份量实在是不够,究竟凭谁的后台,能够那么那么张扬、那么耍酷?后来一看到他面瘫的镜头,立刻快进。
把他研究个底儿掉后,再看他的大队,就觉得队员们真是跟错人了。为了查账,方孟敖弄了一堆算盘,让他的飞行员学打算盘,真是将熊熊一窝,跟这样一个水平的队长,队员们能学到什么呢?学会打算盘就能查账了?加减乘除就能查账了?就这水平,队员们对他还毕恭毕敬?
面瘫的还有两个,梁经伦、何孝钰。梁经伦,腮骨耸起,嘴角上扬,慢声细语,还跟俩女的关系暧昧,尤其是跟木兰之间,发生的很突兀,莫名其妙的,不懂是咋回事,感情基础是什么?为了探听北平分行的动向? 何孝钰,从头到尾,都是从自家跑到方家、从方家回到自家,一会吃、一会喝、一会车接车送,哑着嗓子,睁着一双无知的`眼睛,有必要安排她这样一个地下党跟方孟敖接头吗?姑父这不是舍近求远吗?自己亲自接头不就行了?
最出彩的是谨慎稳妥的崔中石、老奸巨猾的徐铁英、狡诈油滑的马汉三、细声慢语的谢培栋 ……
有一幕戏最有意思,虽然直接导致崔中石的牺牲,但还是把我给逗乐了。徐铁英安排孙秘书看好崔中石" 10 分钟,再等 10 分钟!";这边谢培东跟徐铁英讨价还价,力保崔中石性命,终于双方谈好,为保住崔中石,每 10 天付一笔款,另外再送股份 …… 徐铁英喊来孙秘书要他把崔中石关到重案监狱看管起来;孙秘书冷峻地回答已经安排马汉三带走处决了;徐铁英大惊失色,阴鸷喝问:谁让你这么做的?孙秘书回答是局长;徐铁英怒火中烧,一杯茶水浇到孙秘书的脸上"想清楚了再回答",孙秘书眨着眼,一只手悄悄滴抹去脸上的茶叶,理由非常充分因为不愿看到局长被辖制被威胁才这样做的;徐铁英气急败坏叱呵道"愚忠!愚忠!"然后徐铁英忙死了,到处打电话力图挽回局势 …… 这下马汉三可倒霉了,明明是孙秘书让他把人带走处决的,但没人承认这件事,他深感自己陷入一个圈套中 ……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600字8
《北平无战事》刚刚播完,着急、兴奋、惆怅、挥泪,也惊愕、气愤、无奈和不齿,更多的则是敬畏,敬礼,伟大的无名英雄们!
"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总统,加上一个孝子,在孔令侃的嚣张面前统统败下阵来。党产,巨大的遮羞布,使得不要脸的徐铁英之流明目张胆的贪腐,还明火执仗用枪指着反对他们的曾可达们,谁敢阻挡,谁就得死。每当看到这些,不用再去找什么原因了,四九年的胜王败寇早已注定。
贪得无厌的利益集团为了保全自己,作假扯谎瞒天过海,诬陷诋毁不择手段,屏幕前的观者恨不能伸手从电视里把他们拽出来胖揍一顿才解气。当方孟敖决定丢下那位巨贪代表徐铁英和军统恶魔王蒲忱,飞机飞离跑道时俩人惊愕与无奈的表情特写,还有孟敖那双会说话的眼神表达出的能为崔叔等报仇雪恨的内心独白,一直在痉挛的心慢慢有了舒缓的感觉,总算出了这口恶气。
我的天哪,人的灵魂多么的飘忽不定,以至于穿越到六十几年前那战火纷飞的年代,千万名隐蔽战线艰苦斗争和牺牲的无名英雄,我能为您做些什么?或掩护同志执行特殊行动,或代表组织完成重要任务,或伫立在无数死难者的墓碑前注目,抑或挥泪夜读英雄们的光辉历史。
"我的丰功伟绩值得浇铸于青铜器上,铭刻于大理石上,镌于木板上,永世长存。等我的事迹在世上流传之时,幸福之时代和幸福之世纪亦即到来。"可是,即使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后,像谢老和崔中石等同志的真实身份却不能如实写进历史,当事人如何感觉,唐吉哥德?
敬佩曾可达的正直和纯粹,但不能解答机场跑道上的饮弹之举。不屑马汉山的狡诈与痞性,但很难苟同押赴南京后的杀鸡儆猴。感慨方行长何校长的绅士及风度,但容易理解赴美退台的无可奈何。
真实,在于内心活动与外在表露的高度一致性。不听话的严春明,就因为个性倔强?不惜牺牲老刘甚至造成党的更大损失,也要带着手枪去逞强吗?
梁经纶教授,坐在广场示威请愿就成了共产党,骑上自行车,在小树林里使劲儿登上几圈就进了国民党铁血救国会,一会儿慷慨陈词,憧憬着新中国的景象;一会儿穿上国军上校军装,低眉顺眼接受太子训示;一会儿沉思,一会儿抓狂。这是一具精英版躯壳,忽左忽右没立场,却无时无刻不散发着致幻气雾,直接导致谢木兰之死,悔恨即使泪如雨下,也是难以脱责的。
伟人心中早就孕育着的新中国,"她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夜深了,毫无睡意。写下几行文字,抒发情感,为那些无名英雄点赞!学习精神,继承传统,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600字9
刘和平的书,角色从登场就不断缠斗,处处短兵相接,在刀光剑影中情节持续推进,无论从哪个章节开始读,都引人入胜。难得!
刘氏的小说,以人物对话为主,而对话颇多隐晦。如同令狐冲和任我行在湖底铁牢相斗,拆招激烈但是手中剑并不相碰,你虚点一下,我横挥一下,剑招使出一半,攻防已来往数次。旁观者功力不够的,这招还没看懂,那边又出了几招,头不晕才怪。相比《大明王朝1566》,这本书的矛盾更复杂,冲突更激烈,但是对话更含蓄,引经据典,一句话有好几层意思,非常耐读。这份写作功力并不多见,汉语的丰富意境,中国人的深厚心思,居然在阅读时感同身受,更难得!
全书中我最喜欢性格复杂、身份复杂的梁经纶。“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那不属于我”,梁经纶放弃自己的爱情,悲壮又憧憬的投身赴国,只为迎来这样的一个新中国:“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奈何,国民党内部腐败已无药可救。他面对徐铁英和曾可达同时笔录时的那段问答,悲愤、不屈,无视一切对身份的怀疑,痛陈共产党在救国救民的同时国民党内部却贪腐成风,他就像父亲责备儿子般怒其不争。好在,新中国还有共产党,如今这一繁华盛世已如他所愿。
涛之起也,随月盛衰。
但是也有与月亮无关的海浪。你知道海啸么?太多的东西压在浪头上,最后一定会是轰然倒塌,呼啸着经过沿途的一切,都被裹挟着粉碎。弄潮儿一两人,如何博浪。浪花上下翻涌,在水面盛开又破碎,不分你我。民为水也。
究竟是月亮更近还是长安更近?六便士存在于零钱袋之中,偶尔在我们脚下,但“月印万川”。六便士与长安是可以触摸的,月亮照在我们心头。康德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标准;另一件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实际上,当你在月光下拾起六便士时,硬币上闪耀着的是月光,愿逐月华流照君。
而这世界上最壮丽的丰碑,不是画在纸上的,不是铸在铜上的,是被流水刻在石头上的,在月光下伫立。
谓之,兴替。
北平无战事读后感600字10
最近看《北平无战事》看的十分走心忍不住要嘚啵几句了。这剧前边从旁人怀疑方孟敖是不是共产党以及方孟敖查北平民食调配委员会和中央银行北平分行贪腐案我还没被太大吸引,突然后边蒋经国强力推行币制改革,各方矛盾加紧尖锐,国民党内部铁血救国会、中央党部、预备干部局各方冲突加剧,还有共产党的地下党。台面上那些人什么方步亭一大家子,梁经伦,何教授父女,徐铁英,马汉山,曾可达,王蒲忱这些人天天在明处斗来争去,而那些不露面只出声音的密线电话们:蒋介石,蒋经国,李宗仁,陈立夫、宋家孔家、傅作义,毛人凤……其实是他们之间的暗线利益斗争博弈,还有国共之间的谍战,情节越来越好看,每到一集结束的时候就总是矛盾悬念勾人的时候,欲罢不能。
昨晚看到方孟敖发粮本来局面控制的好好的,就是不听组织劝告强出头的迂腐书呆子严春明上去搅了局,致使情势出现一个大逆转!尤其是谢木兰死了——谢木兰可以不死吗?如果她不去发粮现场、如果她接受方孟韦的保释(此处孟韦也不够强势)、如果曾可达也去了监狱、如果……可惜由于她的一腔无脑进步热情和对梁经伦的盲目的爱情。徐铁英的目的是在谢木兰的面前暴露梁经伦的国民党身份,好让谢木兰把真实情况告诉何教授,从而让何教授对梁经纶失去信任,破坏币制改革。毛人凤是军统头目,属于王蒲忱直属领导,出事后蒲忱第一个向他汇报,但这家伙更清楚其中的利害,故意回避装傻打太极,蒲忱情急之下只能问求援小蒋。这反映的是国民党背后更高层的斗争,徐铁英背后是陈义夫(陈部长),代表的是国民党元老利益集团,反贪腐断了他们财路,因此跟蒋经国的计划对着干,徐拿出的名单中写明梁经纶是“不利于经国同志的人”并给陈义夫和老蒋看过,说明他们策略是表面肯定蒋经国(肯定不愿意跟蒋经国撕破脸),但背地里要搞蒋经国的“爱将”,“爱将”都搞掉了,蒋经国也就没法实行他的计划了。没露面的陈立夫先是利用开会把蒋经国缠住,同时让手下人等把蒋经国的人马一一摆平,姜还是老的辣。蒋经国已经被搞得焦头烂额,也顾忌谢木兰和方步亭的关系,不直接下令杀谢木兰,却也不说救木兰,故意征求王蒲忱意见,蒲忱便妥协于老奸巨猾的徐铁英决定同意牺牲谢木兰。因为币制改革不是小事,因为谢木兰而被破坏他们是绝对不允许的。其实如果不是蒋介石想要美国的援助抵挡共党,元老派们早就干掉方步亭和何其沧了。蒋经国的少壮派跟cc这些元老派比还是嫩一些,因此也就为蒋经国的计划最后失败,国民党无药可救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