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读后感600字10篇

关键词: 端午节读后感,端午节心得,端午节感悟
小淇0 分享 时间: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端午节毫无疑问是其中最有“热”感的节日。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端午节读后感600字,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端午节读后感600字1

几位少年站在日历表前,期待的目光中透露出兴奋。“明天是端午了。”“是啊,放三天呢。”

不难发现,越来越多的传统节日变成了法定假日,其传统的含义逐渐被淡化,更多的成为了人们休假的期待与商家营销的手段。诚然,我们在为传统丧失感到失望的同时,是否想过,在这个春节回家串亲戚都觉尴尬的时代,节日变成假日,是否也是一种革命?一种辞旧迎新?

法国历史学家儒莱米什莱曾说:“革命本身就是一种节庆。”而节庆的作用之一就是推动时代的进步。不同的节庆是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而如今,何处寻得?同时纪念爱国之人,为何大费周章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而遗忘了为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士,政客,科学家们?百年前的节庆已被新时代的发展扭曲,它原本的含义今人难以体会,也无需体会。

既然当代的环境已不适于旧节日,那何不辞旧迎新,革命成符合当下的新假日?然而几百年的传统惯性太大,它们常常被认为是极富价值且不言而喻的,而新兴事物总被扣上“世俗,肤浅”的帽子。快节奏的时代,三天小长假未尝不是利大于弊。与其微信找人“代替扫墓”,倒不如放三天假出门踏青。

法国大革命,废除一周七日的星期制,改用十日为一单位的新历法;十月革命,苏联层废除周日,改为六日一单位的新历法;辛亥革命,国民政府也废除旧历,普用国历,凡此种种,无不体现辞旧迎新的坚定信心与决心。

也许有人会说,节日变假日是对传统的亵渎。我却想说,这是对传统最好的保护。现在,我们吃粽子时可曾为屈原感到惋惜?吃月饼时可曾为家人不能团聚而感到悲哀?吃重阳糕时又可曾想到为长辈做点什么?都没有。在传统意义消失殆尽之时,唯有其形式能保留下来,能让人们记起些许感受。倘若节日仍是节日,仅是繁忙工作日中日历上加粗加红的几个字,想必人们还不愿去吃那月饼粽子,去滑那龙舟,去赏那千里共婵娟吧。

新假日更多地承担了整合社会以及在人们的生活形式和精神层面上革新的使命,较之于徒有其表的旧节日,辞旧迎新不失为一条良策。

端午节读后感600字2

端午,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每到那一天,人们都要赛龙舟,投粽子。赛龙舟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而投粽子,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出生于一个楚国贵族家中,幼年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被楚怀王得到重用。而屈原性格耿直,得罪了人。那个人便离间楚怀王与屈原的关系,让怀王把屈原流放国外。

几年之后,秦国攻占了楚国,屈原的报国志破灭了,他感到无力回天,于同年五月份含恨投罗泊江自杀了。

屈原死后,当地的老百姓悲痛欲绝,他们下河去寻找屈原的尸体,却始终都没有找到。为了防止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掉,老百姓们想了一个办法:用荷叶包住糯米团投入河中,这样就会分散鱼虾的注意力,从而使屈原的尸体不被吃掉。这种投粽子的习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端午节不仅要投粽子,而且每个人还要喝上一碗雄黄酒呢!

古时候,人们热媒为雄黄可以克百毒,于是便酿成雄黄酒喝下,自认为百毒不侵。于是,喝雄黄酒这个习俗就流传了下来。

我们过端午节的时候,每家都可以美美的吃上一次粽子。粽子的颜色,口味有许多种。颜色分为黑米棕子和白米粽子,口味则分为红枣的.花生的.豆沙的.水果的··· ···总之,这些粽子可以让我们大饱口福了。

不光是吃粽子,看赛龙舟也是一种享受。那一条条龙舟,气势磅礴,宛如一条巨龙在水面游动。龙舟所到之处,激起的水花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美丽。

快过端午节了,你们一定要观赏者壮观的龙舟比赛,往河里投粽子,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啊!

端午节读后感600字3

这次端午,先有五一在前,又有末期在后,一个刚刚回去,一个即将回去,加上归程遥远,坐车不易,这次我便不回故里。可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身边的同学、朋友,都纷纷攘攘、一家团聚。当粽子飘香,鸭蛋泛滥,眼眸中滴滴青涩泪水,便几番打转,有着夺眶而出之感。凉风袭来,防不胜防。

其实,端午节又名重五节,音律所在,忍不住想到重阳节。重阳节乃是敬老崇孝之节,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等,往往倾室而出,以求健康长寿、天长地久。昨夜又一朋友托我寄果品回家,予古稀之年的爷爷,一番思绪,变得复杂万分、变幻莫测、辗转反侧、难以入睡。其实在我的故乡,端午乃是别有一番滋味的,只是不知为何这般多愁善感、触景生情。

往年端午,深山老林总是随着佳节来临,变得热闹非凡。初三初四,邻里乡亲便会将腌了许久的咸鸭蛋拿出洗净,到了初四晚上,一律进锅煮熟。初五凌晨,母亲便会开灯起床,将睡前和好的面粉揉好,做成一个个包子,中心抹上红颜料或者盖上章,放到笼子里面。等到旭日东升抑或细雨蒙蒙,炊烟绕梁,伴着心中欣喜、冲霄直上。母亲老是搓着老手,将自己一夜奋战煮熟的咸蛋和蒸出的包子送到卧室里睡眼惺忪的我的面前。那时候,不论滋味好坏,我都吃得喜笑颜开。

等到一夜奋战结束,就到了家家户户你来我往的环节。街坊邻里纷纷拿着桶子或者篮子里面放个盘子,将包子咸蛋放在里面,挨家挨户的送去。这个时候,我总爱挑肉粽,找红心鸭蛋,比比谁家的包子蛋多,比比谁家的包子蛋味道好。等包子蛋送到了各户,母亲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在厨房门口呼和父亲挂上艾草,驱病消灾。紧接着,又忙活早点去了。

我呢?吃了咸蛋、粽子、包子,不等米饭、蔬菜就已经饱饱的,小肚子鼓鼓的。但是,小孩子都爱显摆,还要编一个蛋袋,里面装一颗最喜欢的鸭蛋,挂在胸前、走户窜门。要是自己不小心磕破了,那就疼惜不已、急忙回家、千里挑一、移情别恋。要是别人磕破了,那就嚎啕大哭、满地打滚、要死要活、痛哭流涕。还记得我奶奶去世得早,母亲总是忙于家务,一年忘记了给我编蛋袋,后来端午一到,我猛然惊醒、缠着邻居家的阿姨给我编制,那一次,我得到了一个的蛋袋,一次可以装三颗打蛋。(但为小蛋,便会漏出)以至于我炫耀之后,一大群人全部缠着那位阿姨编制蛋袋,以至于后来那位阿姨郁闷不已,跑到我家、说我闹事。后来我目前就再也没有忘记给我编制蛋袋。

我的家乡乃是山区,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等大型活动并没有举办过,但是一事一物,皆是民风质朴、充满乡野之热闹之气息。尽管岁月更迭,往事今朝依旧回味隽永、一成不变。稚气未脱之时从未想过今日会对往年端午这般珍稀,颇具缠绵悱恻之情,叫人感慨万千。

今年端午是首次在校园度过,随翠柳烟波也好,五教书香也罢,心中所思所想,莫过于来年一定相聚。不论外面怎般灯红酒绿、流光溢彩,终究没有家里一砖一瓦、一田一地亲密熟悉。

端午节读后感600字4

阳光如同天的炉火,燃烧起五月的天地,空气中弥漫着红枣、豆沙、蛋黄和竹叶的清香。哦!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来临了。

夏日的上海,充满着浪漫的色彩。端午之夜,河边两岸星光点点,我们漫步在岸堤旁,享受着着美好的一切。妈妈建议去放河灯。端午之夜正是放河灯的最好时刻,大家都双手赞成。

夜幕降临,河畔人声鼎沸。那天,这条小河显得格外美丽,我们瞬间就被这里的夜色迷住了。两岸柔柔的灯光倒映在河面上,像一条绸带在水面上摇曳闪动,宽阔的河面在夜色下银波荡漾,醉意绵绵。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早已有许多河灯被放飞,那那星星点点的河灯,一闪一闪,真有种说不清的韵味。听老人说,放河灯是一种民间很古老的传递思念的方式,而在端午节放河灯则是为了来纪念屈原。

我也拿出莲花灯,用打火机点燃了蜡烛,站在放飞河灯的台阶上。每一个台阶,都有一个手持河灯的人等待着属于自己的那一刻。小孩子们拿着河灯觉得新奇好玩,年轻人捧着河灯在默默许愿,老年人提着河灯感慨岁月的变迁,那场面是多么圣洁,我深深地被那放飞河灯的人群所感动了。看着莲花灯已经接触水面了,我的手有点舍不得离开了,莲花灯已经有了我的温度,它的花心中已经盛满了我对屈原的敬佩……我突然觉得它好沉好沉,啊,百姓对屈原的爱戴之情不是全都装在这一盏盏小小的河灯里吗?

看着这河里的河灯,整个世界似乎都被它们照亮了……、

端午节读后感600字5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是为了纪念古代的爱国诗人屈原设立的。

端午节这天,妈妈早早地起来了,拿出鸭蛋和粽子,放在锅里煮。我站在灶台边上,看着锅里的鸭蛋,有青绿色的、玉白色的,煞是可爱。不一会,我闻到一阵粽叶的清香。我迫不及待地问:“煮好了吗?”妈妈回答:“好了,好了!”于是,妈妈取出一个煮熟的粽子,帮我剥去粽叶,菱角形、白胖胖、软粘粘的粽子好吃极了。

我们家也不例外,我先把粽叶拿在手上围成一个圆,把糯米和肉放进去,再把粽子包起来,用线把它系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我把我包起来的粽子和妈妈的包起来的粽子放在一起,一看,还不如妈妈的好,我想妈妈能包那么好,我就不能包得更好吗?

粽子包好了,妈妈把粽子放进锅里煮,过了几分种,我闻到了粽子的香味,妈妈说:“已经熟了。”终于可以吃了,妈妈把粽子放在盘子里。我拿了一个粽子,把外壳剥了,开始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完粽子后,我和妈妈一起去夫子庙买香囊和五彩绳。玲珑小巧的香囊又香又美,我好喜欢。我让妈妈把漂亮的五彩绳系在我手上和脚上。妈妈告诉我,小孩子戴上香囊和五彩绳可以祛疾病,保安康。

回家的路上,我让妈妈买了一些艾草。到家后,我们把艾草插在家门的两边。艾草的清香可以驱赶蚊虫呢!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

端午节读后感600字6

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很期待过端午节。诱人的粽子让人垂涎三尺,长长的米粒煮得泛黄,里面包了豆沙或枣子的陷。米有些透明,也露出些泛红的颜色,四角倔强的翘着,可爱极了。包粽子的叶子上沾满了水,也沁入一点米的香味。一口在粽子上咬下去,满嘴便充满了米香,再咬一口,便会看见暗红色的馅儿。馅儿甜甜的,有了米,这种甜也不腻了;米中融入了枣或豆沙的香甜,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我常常是吃得满嘴“小胡子”,妈妈见了笑我是只“大脸猫”。我却不介意,嘿嘿一笑,用舌头舔舔米粒,用手把嘴一抹就去找外婆了。

外婆会笑着看着我,慢慢挪动步子于床前,从枕边的针线筐中取出几个香囊。那时外婆还只有我一个孙辈的孩子,分外疼惜,所以每一年都会有五六个外婆做的香包。这一些香包各式各样,在我记忆中,似乎没有重样儿的。外婆那时手还很巧,会做许多种图样。有小鹿、老虎、蛇、壁虎的;也有太阳、月亮、星星的;还有些花花草草的和心型的。他无论做什么,仿佛什么,虽说没达到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但绝不比路边买的那些差。

虽然我并不怎么喜欢香包的那种味道,但那无疑是我那时的最好饰品。犹如天花乱坠。小姨看着我,笑我臭美。我才不管她说什么,依然“孤芳自赏”,跑去妈妈面前玩了。

现在物是人非,我穿过了金色的童年,慢慢长大了,表弟已经七岁,外婆也去世很久了。我们家端午节的习俗只剩下了“吃粽子”。没有外婆香包的保佑,我依然平安的成长着,一天又一天。但有时心里却十分空洞,越临近端午,越是如此。

端午节读后感600字7

又是一年的五月,又是一个端午,又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104108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