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10篇(2)

关键词: 孙子兵法读后感,孙子兵法心得,孙子兵法感悟
小淇0 分享 时间: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6

《孙子兵法》是我国最古老、最杰出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三大兵书之一。话说当年拿破仑都买过。

我在看完一堆历史书后,听说古代好多名将都是读过这书的。于是也慕名而来,忍不住要一睹它的风采。

看完之后唯一的感觉就是精彩……难怪从战国时期起就开始风靡流传。里面讲了许多诸如:打仗的必备条件,通过所具备的因素就可知双方的胜负几率。还有各种战斗队形,战斗谋略。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本书开头所说的战斗的五个方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将,五是法。看起来还不是很明白,那我来解释一下:第一个,道,就是君主和民众目标,意志统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会惧怕危险。天,指的是昼夜、寒暑、四季更替。地,指地势的高低,路程的远近,地势的险要、平坦与否,战场的宽阔、狭窄,是生地还是死的等地理条件。将,指将领足智多谋,赏罚有信,对部下真心关爱,勇敢果断,军纪严明。法,指组织结构,责权划分,人员编制,管理制度,资源保障,物资调配。这五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因此如果哪个将领能够真正领会,他就会成为一个成功的将领。这五点何其重要,我细细读了很多遍,都觉得句句在理。

另一部分要说是队形了,不同的战斗,从地势考虑,就必须选择不同的队形。一般是几人一组,有攻有防。地形宽广的时候每组人要多一些,地域狭窄时就要相对减少,因为这样活动起来方便灵活。我听过一个叫俞大遒的将领,运用这种队形就用得非常到位。前面一排手持盾牌,后面两人一排,持不同的武器攻打。这样既保护了本队的人,又能有效消灭敌人。听说有一场战役,运用这种队形,取得了惊人的成果:几百个人攻打几千人,不但把敌方杀得片甲不留,自己这一方居然只有一两个士兵轻度受了点皮外伤。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还有一些便是怎么样才能壮大队伍,获得民心。这里还要讲求一些美德,不如不能杀投降的人。其次用武力解决还不是个好办法,最好能够通过谈判解决,减少伤亡。更高难度的是,还可以把敌军归为自己的队伍。总之,除非万不得已,不要用战斗来解决问题,因为必尽战斗的成本太高了,长期战斗,会变的贫困。

《孙子兵法》让我不得不惊叹于古人的智慧,他们的作战技巧,让我们现代人都为之叹服。再那么一个兵荒马乱时代,能写出这样一部巨作,实属军事天才!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7

先讲讲我和《孙子兵法》的一个小故事,十几年前初中毕业到县城读高中,第一次走进城里唯一一家新华书店,然后在某个角落看到《孙子兵法》,顿时惊为天书。那个时候,脑海闪过战国时期鬼谷派纵横家苏秦张仪,孙膑庞涓叱咤风云,翻云覆雨的事迹,又想起张良在桥下得遇黄石公赠《太公兵法》,横空出世,在楚汉争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刘邦赞其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等奇书竟然被埋没在这样的角落,如果我能悉心研究,掌握其中的兵法要旨,岂非也能搅动风云,成为一代人物。

于是便激情澎湃地省了两顿饭钱,有些头晕眼花地把这本书买了下来。然后花了数天时间,反复吟诵,感觉自己就像卧龙躬耕南阳时,日暮聊为梁浦吟的妙处难与君说之态。孙子十三篇,一字不漏地背诵了下来。但是在背完最后《用间篇》的时候,反而有些怅然若失,好像也没改变什么,更别说什么搅动风云了,连学习成绩都没见得变更好。从此,便把此书束之高阁。

大学毕业走入社会,转眼已过而立之年。回首这十几年走过的路程,看过的文字,交往的人群。就在前几天再一次翻开《孙子兵法》的时候,蓦然明白十几年前去吟诵这本奇书所带给我的意义。

其一,它是一把钥匙,或者说一种暗号。这个社会存在无数的特殊群体,这个特殊群体并非以世俗的标准而建立,就像数学家用公式交流,物理学家用法则交流,牧师用《圣经》对话,拉丁语是欧美某些特殊组织的入门标准一样,当我在某篇文章读到作者引用《兵法》中的某句话,这句话就是一个表意极其丰厚的符号。如同数学家看到一个公式,他不止看到了公式本身,还看到了公式背后的故事和渊源,这道公式与其他领域庞杂而精巧的链接,以及背后繁复而美妙的推导过程。当年日本首相对总理说,《孙子兵法》是中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致人而不致于人讲得很好。总理就通过这句话,建立起了对这位日本首相的认知模型。唐太宗对李卫公讲: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时候,我们同样也知道了太宗的战略偏好,。这正是这把特殊群体钥匙的意义所在。

其二,读《孙子兵法》,并非让我们去掌握一种先进的军事思想,或者系统理论,而是把我们经过实践已经产生的朦胧想法归纳到系统理论中,融会贯通建立起系统的思维框架,《孙子兵法》或者说大多数管理学,哲学甚至文学著作,起到的都是醍醐灌顶,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可以推想,假设历史上黄石公赠张良《太公兵法》为真,亦不是张良凭借《兵法》成为初汉三杰,青史留名,而是于《兵法》之前,张良已经具备了成为楚汉争霸中帅才的潜质。就像《史记》黄石公自己所言:孺子可教也!

个人以为,这才是我们读《孙子兵法》应该要有的态度。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8

《孙子兵法》这本书主要写了一些历史战役中的将帅们都是运用什么样的战略取胜的。孙子是想要告诉将帅们:“兵者国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意思就是说军事是国家的大事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这本书不能不看的。

《孙子兵法》既是一部军事经典著作,又是一部光辉的哲学著作,是我国灿烂的古代文化中一份珍贵的遗产。孙子在书中揭示的一系列具有普遍意义的军事规律,不仅受军事学家所推崇,在经济领域、领导艺术、人生追求甚至家庭关系等方面,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从书中我了解到《孙子兵法》是我国最早的军事理论专著,从它诞生起到现在已经有两千多年历史了。全书共有“计篇”、“作战篇”、“谋攻篇”等13篇。里面有许多精彩的战例,像计谋篇中的“武王牧野誓师灭殷商”,作战篇的“商鞅立法奖军功”等等都是大家熟悉的故事。《孙子兵法》中的谋略规律就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是流传至今的真理,更说明了孙武是一个非常伟大、杰出的谋略家与军事家。

《孙子兵法》中的各种战术、策略不仅在军事有着重要贡献,而且深入到政治、外交、企业经营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国家都在研究《孙子兵法》,甚至把它视为兵法谋略经典。

《孙子兵法》真不愧是我国的瑰宝,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9

《孙子兵法》不就应被只看做兵法,而是一部教人解决问题的书籍。能够这样讲,世界上的大多数问题,都能够透过《孙子兵法》解决。

我读《孙子兵法》也不是很久,暂时只理解了一部分“知”

《孙子兵法》很强调“知”,而且其理论也都是围绕“知”而展开的,有了“知”,才能有“谋”,而有了“谋”才能有“行”。如果没有“知”,就不能“谋”,不能“谋”谈何“行”。

《孙子兵法》里的“知”有几个意思:

第一是明白事情的各个方面的状况,明白了事情的各个方面状况,你才能根据这些状况针对性的采取行动。

第二是明白别人看不到的地方,一件事情,普通人只能看表面,聪敏人看第二层,智慧的人看第三层,境界越高,看的越深,就越能见到很多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这些地方都是胜利的根本。(一支股票涨了一块钱,一般的人只看到这股票涨,就跑去跟买,老股民明白这股票上涨的空间很小了,到了卖的时候。资深股民明白这股票脱离了市场本质,已经被操纵了。别的庄家明白这股票被操纵了,还明白操纵的手法,明白什么时候跌什么时候涨。如果没有足够深刻的见地认识,你能赢吗?)

第三是明白事情发展的规律,很多事情虽然很复杂,但很多事情都有其大致的规律的,这就是老子说的“道”,孙子说,明白事情的发展规律,能避免,能提前应对,能正确的处理,所以,对事情的发展要有足够预见力。

第四是明白自我,无论你处理事情,你和别人对弈,无论你做什么,那里面都有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就是“自我”,在这些里面,“自我”始终都是一分子,所以说,了解自我,明白自我,是成功的第一步,明白自我能做什么,适合做什么,缺点什么,才能正确的将自我的才能展示出来。

除去这些外,《孙子兵法》还有一些很深刻的理论,都是很有意思的话,也有很深邃的智慧,如果你不能将整本书都仔细研究的话,也能够根据你的状况,挑出这些话,有空的时候琢磨一两句,也是很有益处的。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10

很多人都把《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混为一谈了。其实,《三十六计》是后人在《孙子兵法》的“谋”中演变而来的。《孙子兵法》更注重的是“计”而不是“奇谋”,这是计算的“计”。就是通过SWTO的综合分析,也就是《孙子兵法》所说的“五事七计”,这才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而谋略则次之,以少胜多的战例毕竟少数。是否有你开明的政治,是否得到人民的支持,是否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否装备上领先,是否有严明的治军,是否赏罚分明,是否有强力的执行力,这些综合的因素才是致胜法宝。我们中国人喜欢诸葛亮式的“奇谋”,放大了这些“奇谋”的作用,其实这偶尔的“灵光乍现”对最后的战局胜负起不了很大的作用,如火烧赤壁中,曹操兵败赤壁就是因为中了“周瑜打黄盖”的苦肉计,再加上火攻。所以做好战前双方实力的计算,才行。粟裕大将打仗就深得《孙子兵法》的精华,他每次打仗之前对地形地势都摸的非常透彻,他常常能发挥现有兵力的最大战斗力,打了无数的胜仗。还有远一点的,打仗带兵多多益善的韩信,也是这方面的代表,他们都做到了《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的原则。

同样,《孙子兵法》还表现出唯物主义、辩证思想。我们都知道,古时打仗前都会求神问卜辩吉凶,《孙子兵法》对这一做法进行了批判。打仗靠的战略战术,而不是这种“可预知胜负”的迷信,这些胜负因素都是客观的,人为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但是战争的胜负,不仅仅是军事方面的,还有政治经济,自然条件的普遍联系,这也是孙武辩证思想的体现。孙武还认为战争的双方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对国家是不利的,所谓战争只会“两败俱伤”,孙武能看透这样的本质也真是让人叹服的。不仅如此,根据孙武对战争过程中的矛盾转变的观点,我能看出其对于事物发展的认可。这是不断变换的,就像尊无说的:“乱了才会想去整治,胆怯了才会变得勇敢,弱小了才会想着去变强。”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军事著作,也是跨学科的综合性的学科,如心理学,逻辑学,管理学等等,他对于中国人民有着深刻的影响,对我们的很多领域都有着很强的指导作用。这就是为什么《孙子兵法》被译成三十多种语言流传海外的原因。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10篇相关文章:

《孙子兵法》读后感500字6篇

孙子兵法读后感600字

孙子兵法读后感美文佳作大全

孙子兵法读后感心得体会大全

读孙子兵法有感命题作文大全

孙子兵法阅读心得600字五篇

兵法的读后感600字作文

读孙子兵法有感精彩文章大全

三国演义第五章读后感200字10篇

2022军事课程心得体会范文10篇

104318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