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读后感8篇(2)

关键词: 大空头读后感,大空头读书心得,大空头读书感想
小淇0 分享 时间:

我认真地把我的基金的净值走势,波动率,排名和他的基金的净值走势,波动率,排名,以及我敬佩的前老板,国强在的时候基金的走势,波动率,排名放在了一起。当我看到结果时,难以掩饰自己内心的惊异和激动。我跑去找湘帅说,真正重要的不是日波动率,不是要维持一个拒绝赎回的稳定上涨的假象,而是真正在真正赚钱后带来的长期波动率的下降。维持日波动率的努力会让你倾向于趋势投资,而放下赎回压力,执着于创造价值的投资决策,才是保证规模和回报的利器。

但这个观点后来还是有修正,因为散户更倾向于看重波动率。他们无法承受一段时间的连续下跌。这个现象今年在机构也体现了出来,一个3周左右的波动就会引发赎回。在2013年,2014年,2015年,很好的业绩的基金规模就是涨不大。这是为什么呢?我觉得时欠缺表达自己的渠道。

在现在这个所谓宣传口径下,季报和年报写的越大众化越好,不要发公众号,去外面做演讲的稿子要通过公司内宣传部门审核。很多才华横溢的牛人,去翻看他们的微信朋友圈,只有空空一片。这个行业里宣称的是口口相传的内隐知识。没必要,也最好不要,把自己的感悟告诉竞争对手,更不要告诉一般人。

开放的姿态和封闭的姿态一目了然。巴里的成功成了异常值。一个神经科医生,通过不断的研究、书写、赚钱,成功地获得了基金投资。而书中显然业内更出名的艾斯曼,却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成立自己的第一只基金。“告诉anybody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这件事非常重要,却又没那么重要。这是一个你与自己对话的过程,告诉自己关注的内容,告诉自己哪些地方你还没有想到。结论不重要,思维的过程更重要。但是,没有什么比感知到有公众监督从而更加细致,比有人反馈这件事情,更好的复盘经历了。这会深深地形成记忆回路,促使做的更好。

巴里,让我太钦佩了!

《大空头》读后感5

《大空頭》的作者劉易斯也出版了《說謊者的撲克牌》一書,想了解美國次貸危機,此書算是有很好的啟發。

投資大多數時候是一件痛苦的事,就像竹笋用很長的時間扎根土壤,只用很短的時間,沖上山峰。邁克爾.巴里所忍受的煎熬,經過時間的考驗,終於變成了現實,其有非常之人才能行非常之事,成非常之功。

此書豐富展現了幾個普通的投資人,在美國投行和華爾街陶醉於投資次級貸款債券時,如何保持清醒,看到商機,對賭、拋空整個市場,引發金融海嘯。

對美國金融衍生品市場,坐視欺騙與虛偽橫行,脫離基本面,定性分析的決策僅僅建立在過去的數據空中樓閣,放大了金融泡沫,當災難來臨,淪為長尾效應的犧牲品,最後由全體納稅人買單。

《大空头》读后感6

看这本书百感交集,不光是因为次贷毁掉了多少人的生活,更是因为这本书里所揭示的术语,对于外行人来看,都是看不懂的黑箱。每我跟别人说我做债券投资的时候,所看到回应的眼神都是要么闪躲(算了,换个话题吧),要么疑惑(这是个什么鬼东西)。3、4年前,我受邀给客户服务部的同事们介绍债券市场。第一个简单的问题是如何观察债券市场,有哪些指标。这个问题就很难以让圈外的人回答。因为债券市场的成交,特别是信用债市场,单券的成交往往是不连续的,如果你没有一个数据库支持,没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认真观察市场,你都很难说得出今天信用债市场是涨还是跌,更不要说对一个老券(发行比较久、成交不活跃)定价了。所以书里讲巴里的老券难以定价我感同身受。任何一个model都想当然地把世界看成是一个有序、连续的过程。但世界并不是连续的,它时断时续地发生着变化,而且这些变化通常还具备时间相关性。

国外的定价问题更大。当我几年前第一次看到同事交易,并且听说国外债券交易模式的时候,我惊叫,那就是一个黑箱啊。国内因为有中债登、上清所、交易所三方面的努力,每天都会对全市场进行一个价值的扫描。而国外,只有券商自身对提供服务的组合进行定价估值,而定价估值是要付费的。记得那年我司计划开发一个信用债指数基金,眼见着海外投行拿来国内信用债的定价数据,错到没边没沿儿,那是多么搞笑的事情。

书上提到的ABX指数,是一个以最活跃的20只CDS产品合成的指数,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之前中信证券做过一版交易最活跃的20只券的债券指数。我不能不说,选择券种加入指数本身就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每天都有成交会带给这些券自然而然的溢价。当然这是对市场变动比较灵敏的数据。因为人们会认为买卖更加方便。但如果你认为活跃券种交易在100元,你的指数外券种就应该交易在100元,那可真的是可笑至极。数据会差的很远很远~~~~

《大空头》读后感7

和股市、房市、汇市不同,债市的风险很难被常人所发现,也难以被决策层觉察。在股市疯狂期,如果你看到一个摆摊设点卖水果的人都在看行情,你大概率知道市场快见顶了。在房市疯狂期,如果你看到刚工作几年的小年轻都买了好几套房,你也知道快不行了。这些地方,信息的传递是无阻碍传递给普通老百姓和决策层的,大家沟通起来无障碍。可是债市不同,即使一个很简单的因为定价错误而发行倍数超高的案例(前几天的株洲国投债),经验丰富文笔老到的财经记者都需要普及一些知识后才能明白,更遑论不在这个圈子里的普罗大众。所以,一旦出事,必出大事!!!

《大空头》读后感8

在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前,早有几位眼光独到的鬼才注意到金融漏洞,小说通过他们的视角讲述这场危机的来龙去脉。稍微复杂,但是主要得抓住三个金融术语,明白漏洞和问题所在即可。

房贷:受市场上资金过多等多种因素影响,金融机构放低贷款利率和贷款条件或者不动声色地“提高”贷款人的信用评价,鼓励难以还债的穷人也大量贷款购买房地产。

债务担保权证:然后这些贷款被组合包装为债券,其中难以出售的底层垃圾债券被重新包装地复杂到大部分人都难以分辨其中是什么东西,底层垃圾债券的重新组合为一种关于保证贷款能及时还上的金融衍生品,即“担保债务权证”。

漏洞:投行和评级机构都默契地把这种九成左右的垃圾混合物评定为信用优良的A级,虽然它本来是底层的B级,但金融机构总得把它们卖出去不是。然后把资金交给所谓的担保债务权证经理人的投资者并不懂这个权证里的水,甚至一些经理人也根本不懂,但他们都看到评级机构给出良好评价了嘛。而且漏洞不止是相对华尔街公司显得弱势、为了业务竞争而不负责的评级机构,还有会计规则的不足使得问题难以被发现,华尔街对金融人士把业务做成即奖励而不顾业务的后果好坏的激励机制问题,以及下面的问题。

问题:然而一旦某天各地房价不再上涨,哪怕只是小幅度(大约低于5%)上涨,那些贷款买房的穷人不能再从房子中受益,很快就不能再还房贷,从而房地产市场崩溃,接着造成担保债务权证化为一堆废纸,由此引发金融危机。一大问题在于历史上从未有过全国性的市场崩溃,因而人们包括华尔街人士普遍认为这种危机发生的概率太小了以至于不可能,但事实上正如马克·吐温所说:“It ain't what you don't know that gets you into trouble.It's what you know for sure that just ain't so.”

信用违约掉期产品:那几个鬼才里,有借助一位数学分析能力高强的中国人发现了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有自己研究一般人不会看的担保债务权证文件而确定里面绝大部分都是垃圾的,他们还通过实地调查、和金融圈里的人士交谈来寻找问题所在。有人利用金融的对赌手段,说服大型投行设计了一种金融衍生品——针对担保债务权证的违约时即可获利的保险:“信用违约掉期产品”。鬼才们大量买入信用违约掉期产品。在开始一段时期内,房地产市场形势已然较好,因而他们不得不支付高昂的保险费,甚至因为认为房地产债券有问题而被嘲笑。但是当危机真的降临时,他们赢了,投行欠了很多钱。类似于雷曼、美林等手握大量债券而垮掉,类似于高盛等则在中后期醒悟加入对赌,但依然还有亏损。

结局:这场危机造成很多人失业、自杀,全球经济低迷,金融鬼才虽然赢了,但是看到金融漏洞和贪婪丑陋的人性、政府有问题的处理方式而感到非常悲哀。

在小说里,华尔街人是非常愚蠢的,特别是在前几章里,不知道是否有夸大的嫌疑。不过从写作角度来说,对各种金融怪人的刻画非常成功、把来龙去脉解释清楚了,但是平行又跳跃的多个时空、多个人物,读起来有些混乱。


《大空头》读后感8篇相关文章:

四年级的读后感大全100字8篇

《解忧杂货店》300字读后感8篇

《斗罗大陆》的读后感600字5篇

《海底两万里》读后感200字作文10篇

历史小说的读后感100字8篇

《科学家故事100个》读后感300字8篇

读夏洛的网读后感100字作文8篇

《冰心散文集》读后感600字左右5篇

《武则天》观后感300字8篇

《红岩》经典读后感范文6篇

105461 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