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名著读后感600字
经济,是一个词语,意思其一是经济学上指社会物质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其二对国民经济有利或有害的,其三个人生活用度,其四用较少的人力、物力、时间获得较大的成果,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经济名著读后感,方便大家学习,希望可以帮到你。
经济名著读后感600字一
主要是看马列著作,仔细看了《资本论》。我觉得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基础理论就是剩余价值论。这是一个属于马克思的原创理论后果。(我以前从网络上听人说,马克思的经济学来自亚卖·斯密和大卫·李嘉图,哲学来自德国古典哲学特殊是黑格尔,属于他本人原创的只有剩余价值论,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这种说法很不仔细,其整个的作用只能是显现说者的无知和傲慢。应付一个正在经济学领域做了几十年老实仔细钻研的学者,并且迄今为止并没有人可以令人佩服的证明他的理论过失了,这怎样能不维持足够的尊敬呢?我觉得在学术的领域里,一不该卖讥刺嘲笑新手的无知,即使圣人也是从天真无知的孩童一步步走过来的;二不该卖蔑看忽视差别的瞧点,不了解尊敬别人老实的劳动后果的人,永久只能做井底之蛙和强势阶级的哈巴狗、应声虫。马克思实在连续了前人的钻研后果,但是他并没有像某些人那样照搬照抄,并且他每应用到前人的后果时,总是特别忠诚的指出这是某某的后果。更何况,马克思的连续是批判的连续,正是批判使他的连续差别于并且高于那些自称是亚卖·斯密、黑格尔正统衣钵的人。假如没有马克思,也许逝世走的大卫·李嘉图和黑格尔不会从棺材里爬出来,把利润的雄式转化为剩余价值的雄式、把尽对精神的辩证运动转化为精神生产的辩证运动吧?一个学者,即使只是“批判”了前代伟人的钻研后果,使熟识更加接近真理,他也是学术史上的明星;更何况马克思做的劳动远不止此。)
这次读《资本论》也将相关人物也作了了解式的阅读,见附注。现就“关于剩余价值”特作我的两点看法:
第一,剩余价值或者剩余劳动,并不是资本主义时代独占的,而是自文明初期就有的。正是从一个劳动者的劳动不但可以养活他本人,并且也可以养活另外不劳动者的时分起,换句话说,就是有了剩余产品之后,人类才进进了阶级社会,使得一部分人可以从劳动者中分散出来,不劳动也可以生存。
许多人把剩余价值读成了资本主义特有的东西,非凡一些无知的青年,为了反对马克思,他们就力图走证明资本主义剥削中没有或很少有回资同族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或剩余价值。他们不晓得,资本主义时代之所以正在如此段的历史时期内,积累起如此巨大的社会财产,正是由于它的对剩余价值的剥削比历史上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要严峻,生产的剩余价值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要多。
第二,剩余价值率的计算方式,是剩余价值(即利润)除以工人人为(可变资本),不考虑资同族(指:股东及上层建筑)购买机器、原料等等的用度(这一笔用度喊做稳定资本),由于稳定资本并不耗费资天职文,正在经过工人的劳动之后,它的价值整个转移到了工人的产品之中。工人的产品价值由三部分组成:工人的工姿即可变资本,机器、原料等用度即稳定资本,工人为资同族制造的特殊价值即剩余价值。
应付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区分,许多人分不明确。举个例子,比如某个资同族用___X00元购买机器、原料、土地等等,用5000元购买工人。(为便利起见,机器生产过程中所需求的电力等特殊用度忽视不计。)这样,他的预支资本就是15000元,其中___X00元是稳定资本,5000元是可变资本。再假定他生产的产品卖了5000元,即获得了5000元的清利润。如今,他的利润率是5000/15000=33.3%,而剩余价值率是5000/5000=___X%。
真刚要紧的数据不是利润率,而是剩余价值率。只有可变资本才花了资同族的钱,由于5000元人为从资同族手里转移到工人手里了。而稳定资本由始至终都是掌握在资同族手里的,只不过它的形状转变了罢了,最初体现为___X00元人民币,然后体现为价值___X00元的机器、原料、土地,最终体现为价值15000元的产品的一部分。
经济名著读后感600字二
二十多年前,萧灼基教授送我一部佳作《恩格斯传》。那时他对我说,撰写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传记,是他在中国人民高校读讨论生时定下的心愿,那时只是完成了一半,还要连续写另一半,就是马克思的生平传记。今日,他最终如愿以偿,《马克思传》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公开出版了,对他五十多年来坚持不懈、“目标始终如一”(马克思语)的执著精神深感敬佩。
看到这部书,触景生情。我想起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在北师大图书馆工作了二十年,也读了许多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书,摘录了大量资料,积累了很多有关马克思的生活和工作图片,当时我也有过编写马克思传的念头。后来,读了国际工人运动的闻名活动家威廉·李卜克内西的书,我记住了他的一句话:“写马克思这样的人必需担当重大的责任。”我想,这是一项特别严厉的工作,自知力量不够,难于担当这个责任,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这也正是我要向萧教授好好学习的方面。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190周年,萧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在这个时候出版,是对这位“千年伟人”马克思最好的纪念。通过这部传记,可以对马克思作为一位宏大的哲学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革命导师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书中可以看到马克思对真理的执著追求,对工作的忘我投入;对友情的珍爱、对家人亲情的眷恋,这些无不感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纪念马克思,就要学习马克思。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仔细学习他的著作,学习他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从他的生平业绩和宏大品行中汲取才智和力气。今年又是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三十年转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转变了中国人的生活和思想,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善,这是中国历史上惠民最多的一次改革,被称为中国历史上“载入史册”的最胜利的改革。
这次改革的胜利,证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旺盛的活力,证明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三十年来,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不断按照变化了的实际,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指导改革开放的实践。在全国人民热闹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时候,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出版,对我们学习和进一步理解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正在向实体经济渗透,经济危机的征兆频繁出现,并向全球扩散,给世界经济带来严峻影响,这一事实,宣告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和政策已经破产。与此相反,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发达国家又突然热销,据《环球时报》20___年11月12日的报道,20___年《资本论》在德国柏林的销售量是前一年的3倍、20___年的___X倍。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也曾经有人瞧不起这部经典著作的意义,认为《资本论》所作的分析已经过时、甚至认为改革必需摆脱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视为阻挠彻底改革的“绳索”。
而现在,西方人都重新讨论《资本论》,莫非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人,可以不要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了吗?
萧灼基教授写的《马克思传》与众不同,它的特色鲜亮:第一,它是一部革命传记。以马克思的革命生涯为主线,该书共有13章,按革命实践的先后挨次排列,按照实践的发展,阐述革命理论。第二,在革命理论中突出经济理论。该书的第八章、第九章用10万字的篇幅介绍《资本论》的三部手稿和《资本论》第1—4卷的基本内容。第三,用通俗的形式介绍深奥的理论。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从抽象上升到详细,初学的读者往往感到不易理解,而萧教授采纳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独特的叙述方式,使复杂的理论问题深化浅出。
经济名著读后感600字三
《资本论》武装了无产阶级,成为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强有力的理论武器。是马克思“整个一生科学讨论的成果”,它凝聚着马克思的全部心血和才智,是他献给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一部最重要的科学文献。它在世界各国广泛流传,成为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进行了彻底的批判。马克思认识到了经济过程的动态性,并预见到了经济周期的存在,而且发展了关于经济活动的封闭理论。他同时还是第一个将经济和历史联系在一起的经济学家,而《资本论》就是他这种创举的体现。书中最感爱好的还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金融与《资本论》,以及对我们的影响。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资本论》的方法的最大特色,就是把规律、辩证法和认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正如列宁所说:“在《资本论》中,唯物主义的规律、辩证法和认识论〔不必要三个词:它们是同一个东西〕都应用于一门科学”。马克思使用从抽象上升到详细的方法、规律与历史全都的方法,对资本主义社会冲突运动的辩证分析,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资本主义基本冲突的产生、发展和克服的过程,从而透彻详尽地阐明白唯物辩证法关于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学说,阐明白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在《资本论》中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丰富和发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资本论》的方法不亚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发觉。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原创含义,可高度概括如下:一是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它是不同商品进行交换的比例的基础,它反映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二是制造价值的唯一要素是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其他任何生产要素都不是价值的源泉,制造价值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脑力体力的耗费,详细劳动制造使用价值,但它不是价值的源泉;三是制造价值的劳动是活劳动,即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中耗费的抽象劳动,物化劳动作为过去劳动的凝聚物,在新的商品生产过程中只能转移自身的价值,而不能制造价值,商品价值中不包含任何一个自然物质的原子。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打算。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彻底的一元价值论。资本论》问世一百多年来,科技革命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市场化趋势不断加强,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理论也在变化和发展。从1825年资本主义第一次经济危机到20___年美国金融风暴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让资本主义经济在危机,萧条,富强之中不断循环。《资本论》能否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分析和阐述?能否观察泡沫经济之后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