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范文(2)

关键词: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历史深处的忧虑读书心得,读后感
奕远0 分享 时间:

是为读后感。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3

在书单上躺了好久的近距离看美国,今天终于一睹真容。 与之前看过的”一路走来一路读”不同,这本书以书信都形式呈现。因此即使和林达其他的作品,如旅行笔记、游记相比,这本书也更具介绍性,少了些思辨性。 我有时觉得林达的书像旅游介绍,风景很好,介绍语很有说服力。可你从简介里是不知道有什么不好的。然而只说阳光而忽略阳光下的阴影总让我心悸。考虑到作者的背景,这是可以理解的。因此具体的背景以及内容的思辨问题需要读者自己去思考。 作者文章介绍的内容还是知识分子关注的,如自由、民主、政治。 看了一些介绍美国特店的书,关注的点大同小异。现在更多是了解美国历史上的各种标志性事件,以及熟悉各种culture shock。 具体的内容我在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一书里又比较详细的说明了。 以下是我的摘抄。 如果这件事会发生在她身上,那么将来也有可能发生在你我头上。 枪不是一种工具,而是一种权利。 几个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在谈什么是最幸福都时刻。那些来自英法美的人谈的幸福时刻没没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来自斯大林肃反时期的苏联人说,当你早晨被一阵敲门声惊醒,打开门发现一个人站在门口说,“伊凡,你被捕了。”你却能对他说:“对不起,伊凡住在隔壁。”这才是最幸福的时刻。 我希望书中描述的20年前的民主与自由能尽早到来。 个人认为这本书应该是最先阅读的,其次是刘瑜的“民主的细节”与“美国宪政历程”。这两本书属于通俗介绍与专业之间。也推荐资中筠的“美国十讲”,是不带学究气味的学者思考。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4

读这本书自然是建议能够不停顿一口气读完,因为本来的体系性不强,读起来可能可能感受很多,但意义不大,假如不连贯的读,最后连这些感受也遗失了。

且从作者想传递的他对美国两种关系的看法上说几句:

一是政府和个人,美国人的宪法和宪法修正案是真切的在保护个人这个相较于政府势单力薄的对象的,每条修正案的机智程度总让人觉得这些伟大的开国者当时假想敌竟然正是他们一手建立的政府。

二是容忍和自由,自由不是没有代价的,从自由的氛围上而言,自由意味着你必须尊重且容忍这社会上存在着的各种各样你可能并不喜欢的宗教,言论,和行为,正是这种容忍的牺牲给了别人自由,也给了自己自由。从自由的结果上而言,自由意味着会有人滥用这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因为可能的坏结果就要放弃自由,这是在有选择的人和没选择的猪之间的选择了。

当然成书尚早,没有经历过911的美国和现如今的美国可能差距大得多,再加上金融危机,现如今的美国的状态和之前也一定有差距,就连作者一直关注的辛普森案的主角后续又有发展,辛普森被判赔偿受害者家人钱财,并在2007年因多项罪名指控入狱,这当然不是在否定司法的公正,也许更让人坚信,自由和正义可以兼得。

书中很多观点是作者的感受,或许限于作者的地位,或有偏差,不必较真。作为一种看法,读一读是可以的。

美国离我其实不远,只是身处这样的国度总是会对远处的那个或被妖魔化或被贴以民主标签的国家产生好奇。不远,也就不必局限于书本,有时间去看看就好。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5

刚刚读完林达的近距离看美国之一,趁着记忆还热乎来分享下读书心得。

对于美国的印象轻浅而模糊,去年五月份曾在华盛顿出公差。见到了一年半未见的闺蜜,从遥远的密西西比赶到首都,但笑容依旧灿烂温暖。闺蜜老公开玩笑说华盛顿不好玩,因为我们只能看dead memorial (死的纪念碑)。但苦于工作安排没能和他们去活力无限的扭腰玩儿。

我有限的学习生活经历都在英联邦国家,在英国人眼中自己就是贵族,似乎含着几分对美洲新大陆的轻蔑。开始读林达的书是偶然,但读完似乎发现美(国)并不那么肤浅。

书中提到最多的也许是《权利法案》 (the Bill of Rights)。作为法律专业学生,老师在英国法律传统课中也经常提到。目前英美都有此法案作为对公民人权保障的最高标准,是宪法的一部分。法律条文每一个字都是反复斟酌的结果。林达不厌其烦的举栗子说明每一条款在具体案例case中都很重要,例如言论自由、住所不受非法搜查权、不自证有罪权等。而且要知道在以先例断案的英美法系中,每一个judgment都是前人的脚印。

读完整本书觉得美国人对于个人权利的意识着实超乎想象。也许这和美国国家的由来有关——为了推翻英国殖民地统治,而追求平等、自由和幸福。那种根深蒂固的把个人和政府当作矛盾的观念支撑着每一个美国人对自由的笃定追求。

也许我们对近期奥巴马提出的禁枪令都有耳闻(虽然有人开玩笑说每次总统禁枪令都是变相武器促销),对我们来说,似乎再正常不过。我们甚至无法想象私人持枪对公共场所造成的威胁。但是公民持枪权却是受美国宪法保护的。当然,为了自由要支付代价。而现在这个代价再明显不过——恐怖主义成为全世界尤其是美国的重大威胁。持有武器合法化让恐怖主义更易于滋生于美国民间。无法否定的是,在所有人都享受自由的时候一定有人在滥用自由。但是即便是这样,也并不能阻挡美国人追求自由的脚步。即使所有人都相信政府的禁枪令是善意的,却仍然不会同意放弃该项自由。

另外一个英美司法体系中比较有意思的就是陪审制度,似乎也是美国人民在追求自由道路上的又一重大努力。记得一学期的英美基本法课程结束时,老师问我们认为这个体系中的优缺点各是什么。作为缺点,大家异口同声的说是太复杂了。因为大量复杂冗长的cases注定这个体系对普通人来说很高冷,但是至于优点,每个人似乎都在和自己国家的司法系统作比较。虽然出国前并未学过法律,但是我似乎只有在英美电影电视剧中才知道陪审团jury这个概念。从电话号码簿中随机选几个断案人似乎有草菅人命的嫌疑,但是有英美法律常识的童鞋似乎都知道case里的推理智商正常的人几乎都能理解,即判决具有很强的逻辑性。这样说来陪审无疑最真实的代表着人民的力量。当然这些人的选择也有很多标准,比如不能和原告被告有联系等,并且法庭上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大法官充当裁判的角色,去维持秩序、决定证人是否该见陪审团。最后的判决是陪审团一致的意见,如果不一致则要重新再来,就像球赛踢了平局要从头决胜负。

也许我们用三言两语还说不清美国这些追求自由的民主制度的利弊,但是似乎美国并不只是很多人所想象的自私自利、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至上的国家。也许还有更重要的个人之间的尊重、对个人自由的追寻。而他们为自由支付的代价,也许也是最大的。

以前在谈到人权时,总会觉得西方人居高临下、对我们指手画脚。也许人权确实是西方对付中国的political calculus, 但是在反驳之前,我们必须先搞清楚他们所说的到底是什么。




《历史深处的忧虑》读后感范文相关文章:

精选读后感范文

读后感范文600字

名著读后感范文10篇200字左右

世界名著读后感范文5篇

世界名著精选读后感范文5篇

阅读世界名著读后感范文5篇

《红岩》经典读后感范文6篇

小学读后感范文600字

读后感的优秀范文600字

小王子优秀读后感范文500字6篇

116640 91